好茶不怕「悶」,白茶好不好一「悶」就知道!

好茶不怕“悶”,白茶好不好一“悶”就知道!

我們平常泡茶、喝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來,喜歡淡一點或者濃一點,喜歡注水即出或是稍微悶泡,這些都是個人的習慣。從鑑別茶葉品質的角度來說,泡白茶的時候“悶”一會,卻能夠幫助我們看到茶品缺陷。

白茶“悶”上30秒、1分鐘、3分鐘或是更久,因為長時間的浸泡,內質溶出更豐富,更易將茶品的優缺點都放大展現。

而鑑別“悶”過的茶湯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湯色。湯色是反映茶葉內含物質是否豐富的一項重要指標,觀察一款茶湯,需要注意其色澤及明亮度,茶湯透亮則說明內質溶出不夠,渾濁則意味著茶品不夠優質。

香氣。茶葉經過“悶”泡後,聞香時更容易感受到香氣類型、是否有異雜氣息、香氣是否顯揚等。帶有煙、黴、酸、餿、臭等不良氣息的白茶,可以說是劣質茶品;帶有焦糖香、水味重等的茶品則可能是加入了渥(堆)、曬紅、高溫溼倉做舊等非傳統白茶工藝。

滋味。“悶”過的白茶茶湯,其滋味也更容易被感受,比如是否有異雜味、滋味是否分離、回甘強度及持久度如何、濃強程度如何?刺激性強而不澀是為濃,入口苦、吞嚥後苦而掛舌是為澀,滋味分散、苦澀剝離的茶湯,基本認定茶品品質不過關。

口感。口感是指口腔對於茶湯的觸覺部分,審評時要注意的分項有:包裹度、粘稠度、順滑度、生津、澀感、融合度、鎖喉感、刺舌感。

好茶不怕“悶”,白茶好不好一“悶”就知道!

白茶悶泡方法

自古而來,福鼎茶農就有將白茶放進暖瓶裡悶的喝茶習慣,千百年來製茶工藝不停改進,而這種喝茶習慣一直保存至今。

白茶的悶泡,可理解為悶+泡。

悶,指的是密閉的空間,不透氣。

泡,指的是茶葉浸泡在水中。

我們平時所說的白茶悶泡,就是按茶水比例1g:200ml左右與開水一併放入保溫壺或悶燒瓶內,悶上半小時即可飲用。

好茶不怕“悶”,白茶好不好一“悶”就知道!

具體的悶泡步驟:

【必備器皿】保溫壺、悶燒瓶、悶燒杯(其中之一即可)。

【適宜茶品】白茶(新老白茶、散茶,緊壓茶均可)。

【茶水比例】1g:200ml。

【投茶量】3到5克。

【操作流程】 選用1.2L以上的大壺,投茶量是3到5克,洗茶兩次後,悶半小時倒出。

【適用場合】家庭、辦公室、旅途等多種場合。

好茶不怕“悶”,白茶好不好一“悶”就知道!

【注意事項】福鼎白茶的大壺悶泡要注意的是:

1、投茶量不要因為壺大就放更多的茶葉,而應該根據喝茶的人數而定。喝茶人數較多的話,可以適當添加一些茶葉,悶泡時間縮短,免得等太久;喝茶人數少的話,可以正常投茶。

2、一般不提倡喝濃茶,悶泡時間不宜過長。出湯的比例是留三出七,剩下的三分再繼續沖泡。

3、所有白茶都適合悶泡,但壽眉、貢眉等粗老葉及老白茶悶泡更佳。壽眉、貢眉等原料粗老的白茶,質地厚實硬脆,以高溫和悶透結合的浸泡方法,能獲得甘而醇的口感。幼嫩的茶葉不適合悶泡,因為容易悶熟,香氣不易顯露,水味重;而儲存年份較久的白茶,即我們說的老白茶,經過長時間的沉澱,已經進入一種平穩轉化狀態,悶泡更有利於將其中隱藏的內質激發出來。

好茶不怕“悶”,“悶”是最簡單、最直接的鑑定茶葉品質的方式。悶一悶,“牛鬼蛇神魑魅魍魎”,沒有哪個不現原形。

白茶悶泡的優勢在於,壺的面積比較大,可以讓茶葉充分的伸展,使茶葉的滋味完全的展現出來。只要注意投茶量和悶泡時間,遇到合適的茶葉,歡迎各位茶友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