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拼多多將赴美上市 社交拼團模式可持續臨考

傳拼多多將赴美上市 社交拼團模式可持續臨考

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是現任CEO黃崢創辦的遊戲公司的內部孵化項目,2016年9月拼多多與黃崢本人創辦的拼好貨合併,組建成為目前的拼多多公司。

中國的電商經歷了近10年的高速發展,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電商生態日臻完善,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再有新形式的電商平臺出現,而拼多多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新電商平臺,極光大數據在其《2018年Q1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中顯示,拼多多以22.4%的滲透率超過京東(22.3%)成為第二大綜合電商平臺。

然而,近一段時間來,拼多多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6月初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調查發現拼多多上存在違法商品,隨後又有商戶圍攻拼多多總部大樓之事。同時拼多多被指消費升級時代,卻是消費降級的代表,披上了“廉價低質”的標籤並涉嫌虛假宣傳等問題。無論是否赴美上市,這些都是拼多多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傳拼多多將赴美上市 社交拼團模式可持續臨考

代表消費降級?

消費升級是最近兩年零售圈裡提及最多的話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上了新臺階,開始追求“品牌的性價比”。但拼多多短時間內聚集了超3億用戶,成為現象級產品,因其客單價低,產品廉價,被網友們指出是逆勢而為,是消費降級的代表。

拼多多高級副總裁許丹丹否認了這一說法,認為消費升級不是大家都去買名牌,到國外旅遊。在北上廣月薪幾千塊的人,曾經在廚房只用抹布,現在改用紙巾或廚房用紙,也是一種消費升級。

但正是因為拼多多上很多產品都打出了9.9元,19.9元,49.9元的低價,同類產品如果在其他電商平臺或線下門店,價格可能要高出一倍甚至更多,一些消費也相信老話說的“便宜沒好貨”,開始懷疑拼多多上購買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或假冒偽劣。

拼多多對外一直表示,其商業模式是打造爆品,同一款產品,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單品成本,並取消中間環節,靠縮短供應鏈實現優質、低價。百聯諮詢創始人、電商行業專家莊帥認為,拼多多這種倒逼工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從而降低售價並獲取利潤的方式在中國是行得通的,但問題是品質無法很好得到保證。

模式之考

短時間內積累了3億用戶,滲透率超過京東,在整個中國電商發展遇到瓶頸期的時候,拼多多的出現引起了業內更多的關注。

許丹丹說,拼多多的模式借鑑了“遊戲”因素,很多人愛玩遊戲是因為遊戲解決了其精神消費的需求,消費者在拼多多上買東西,是用“娛樂感”來購買。以前消費者購物是“人找貨”模式,需要什麼了到渠道上挑選,而拼多多實現的是貨找人,通過社交平臺的分享,貨品找到適合的人,同質的人。

儘管拼多多近兩年來快速增長,但是這一商業模式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如許丹丹所說,拼多多的“打造曝品”模式,與沃爾瑪的“天天低價”有很多類似之處,沃爾瑪做到的低價,是整個供應鏈體系不斷優化的結果,但拼多多能否以電商的模式在中國將這一模式落地,對拼多多是個考驗。

商業領導力專家畢波介紹說,領導變革之父約翰·科特在其典型競爭戰略裡面,就有“低價策略”,而沃爾瑪正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沃爾瑪不僅讓廠家將生產成本降到更低,流通環節也不斷降成本,同時做到信息的“透明化”。例如消費者在沃爾瑪的門店購買了一雙拖鞋,掃碼結賬,銷售計收入,庫存計出庫,同時生產廠家也能夠看到這一信息,會根據這一信息及時補貨,好處就在於反應及時,沃爾瑪降低了庫存成本。

“優質低價”是任何消費者都追求的,做低價的前提是價格不能低到損害商品本身。但畢波發現,中國市場上還存在著零售價格與成本倒掛問題,像啤酒、牛奶等,都曾出現過,當零售價格低於成本價,則無法長期支持企業做好產品。

儘管拼多多在某些領域借鑑了沃爾瑪模式,但隨著消費升級的演變,如今這一模式在美國和日本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因為比起低價,消費者更強調設計感和性價比。

“與消費升級的需求產生和衝突,價格低品質差影響了重複消費,需要強化供應鏈管理和升級,並且引入更多知名品牌商家提升平臺的品牌形象和定位。營銷模式需要更多創新,依賴有限的‘拼團、砍價’的社交工具營銷並不長久。商家管理和內部組織創新需要提升。”這是莊帥認為目前拼多多亟待改進的幾件要緊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