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港股者爲王?投資人:哪怕流血,也要上市

上市並非意味著終點。此前平安好醫生、易鑫、閱文等獨角獸企業在在港股上市後,市場反應不盡如人意,甚至陷入破發的窘境。

本文共計2183字,閱讀時間3分鐘。

先入港股者為王?投資人:哪怕流血,也要上市

先入港股者為王?投資人:哪怕流血,也要上市

“上市”成為近兩個月以來國內互聯網創業公司的主題詞。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至少有超過10家互聯網企業提交了IPO招股書,其中不乏小米、美團、拼多多等獨角獸企業。

其中,小米最快將於本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拼多多更是成立僅三年就“跑步”啟動上市流程。此外,還有消息指出,滴滴出行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啟動上市流程,估值獲將達到700億-800億美元。在國內估值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超級獨角獸公司螞蟻金服亦傳出上市消息。

數據公司Dealogic日前表示,2018年至今中國已有26家科技公司發售價值85億美元的新股,佔全球IPO總量的9%。

先入港股者為王?投資人:哪怕流血,也要上市

但在創業公司們火熱上市的背後,一些獨角獸公司卻面臨估值縮水、“流血上市”的窘境,上市後的市值甚至低於IPO前的估值。這些公司為何紛紛著急在此時申請上市?

一級市場融資難的問題在採訪中多次被提及,“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一位投資人在採訪中表示。

估值縮水、虧損上市之路

扎堆上市的背後,是新經濟公司們估值縮水、流血上市的現狀。赴港上市的小米公司在剛剛傳出上市傳聞時,媒體報道稱其謀求的估值在1000億美元左右,IPO募股計劃募集100億美元的資金。

而最近小米公佈的詳細信息顯示,小米在香港的IPO發行價最終定為17港元/股,估值約539億美元,與最早媒體傳出的1000億美元估值相比縮水近一半。

先入港股者為王?投資人:哪怕流血,也要上市

另一邊,作為國內二手車電商第一股的優信二手車2.6億美元虧損,上市首日股價在半小時即宣告破發,一路跌至8.16美元后才觸底反彈。IPO首日,優信市值為29.67億美元,遠低於優信上一輪融資後的32億美元估值,被業內人士稱之為“流血上市”。

近期扎堆上市的創業公司中,美團作為中國新經濟領域最具擴張性的公司之一,在成立以來的八年時間裡,一共進行了8輪融資,累計融資超過80億美元,投資方囊括了國內幾乎所有的一線投資機構。

8輪融資將美團的估值推到300億美元的高位,但美團招股書披露,它仍處於虧損狀態,並在過去三年累計虧損了141.5億人民幣(經調整虧損淨額)。

長期虧損和高估值,成為美團繼續通過一級市場融資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上市則是另一種選擇。

在美團提交招股書八天後,中國電商“黑馬”拼多多也在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這隻新經濟領域的獨角獸成立僅三年。業內人士指出,風波中的拼多多需要資本市場的資金和品牌,來支撐其高速發展。

基金今年進入“清算期”

“這和之前整個PE、VC快速擴張有一定關聯,它們投了大量的創業公司,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集中的變現期。”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夏表示,投資機構們著急退出是促使國內創業公司加快上市的原因之一。

過去幾年,在“雙創”熱潮的引領下,國內投資機構的基金募集及投資數量均迎來井噴。有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共計有448支可投資中國大陸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完成募集,其中披露募資金額的423支基金共計募集631.29億美元。

到2015年,國內創業投資機構新設立的創投基金高達721只,新增可投資資本量2200億元,全年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數達到5520起,比去年翻了一番。

“2018年會是投資機構的一個大考驗。”熊貓資本合夥人李論同樣向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表示,經過幾年時間,過去蜂擁成立的新基金已經到了見成效的階段。“今年真正開始進入清算,大家的好與不好,都會露出水面了。”

“一級市場的這些股權是沒有流動性的,沒有流動性的資產如果面臨資產價格下跌的情況,投資機構的壓力會更大。”張夏認為,上市的一個重要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得資金流動性。

與著急退出相對應的是,投資機構的募資正在變得艱難。此前,易凱資本CEO王冉發朋友圈稱“募資越來越難,GP們勢必開始珍惜子彈。”

鼎翔資本創始合夥人吳瓊曾表示,募資難的問題在兩年前就埋下了伏筆,很多現象級賽道一出現,市場會出現的狂熱、投機、跟風,之後回報並不好,現在募資變得更難;某智能硬件創業公司聯合創始人海強表示,談了30多家機構也沒要來錢,從2017年至今,項目每天都在經歷“錢荒”,幾乎每天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焦慮不斷。

先入港股者為王?投資人:哪怕流血,也要上市

機構退出難,LP回報不足,募資難現象加劇,直接導致創業公司融資困難,對於目前大多數仍處於虧損狀態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一旦融資斷裂,幾乎等同於被判了死刑,上市成為最後的融資通道。

有數據顯示,2018年1-4月,社會融資總量累計71400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579億元,為2014年同期以來的新低。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稱,未來的10到18個月,創業公司們很可能將會面臨一個資金全面緊張的局面。

恐慌的情緒正在蔓延,“很多項目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吳世春說。他估計,隨著一級市場的“錢荒”逐漸發酵,國內創業公司們的估值也會面臨一定程度上的縮水,縮水比例“至少為30%”。

也有人認為不必過於擔心。“目前整體是不存在資金荒的,另外對於優質資產而言,融資不會受到影響。”一名證券行業的匿名人士向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表示,原來一級市場的估值泡沫太大,現在新的政策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擠掉了估值泡沫。

港股新政助推IPO

另一個明顯的原因,是今年以來的政策方面的利好。今年4月,港交所宣佈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

過去,港股實行的“同股同權”政策使得香港錯失了不少內地的互聯網公司,最廣為人知的案例是錯失阿里巴巴。國內的創業公司在上市前多要進行多輪融資,創始團隊的股權因此均縮水不少,同股同權政策使得大量互聯網公司選擇美股上市。

先入港股者為王?投資人:哪怕流血,也要上市

政策的調整使得香港今年迎來IPO大年。港交所召開發佈會當天,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宣佈,已經有超過10家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及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有意申請香港IPO。

國內互聯網公司的活躍上市甚至將直接推動港交所重回全球募資額前三的位置,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佈報告稱,預計香港下半年集資額將達到1500億港元,全年將超過2000億港元。

財經評論員曹中銘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扎堆上市應該和港股IPO新政出臺時間不長有關,有很大的偶發性,小米、美團、找鋼網都是同股不同權的,政策放開以後上它們可能想抓住這個機會。”

“大家都要趕在這個時間窗口上。”吳世春說。他認為,一旦先上去的一批獨角獸企業表現不如預期的話,可能留給後來者的機會就會變差。

“先入港股者為王”,有分析稱,對於較早登陸港股上市的科技企業,能夠獲得更高的溢價空間和追捧。即便在今年港股資本市場整體不好的環境下,小米的公開認購倍數已超10倍,受到熱捧。

但上市並非意味著終點。此前平安好醫生、易鑫集團、閱文集團等獨角獸企業在在港股上市後,市場反應不盡如人意,甚至陷入破發的窘境。

“很多投資人和創始團隊已經達成一致,哪怕流血上市,也要上去。”吳世春認為,上市已經是國內這些亟需資金補充的獨角獸們唯一的退路,“上市之後才能拿到錢慢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