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兩輪出行生意能否打動投資人?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9月25日,小牛電動對外公佈了自己的IPO計劃。當下正值中國企業集中赴美赴港上市的“IPO大年”,曾經帶著光環問世的小牛電動也到了成立四年的時間節點。

儘管由於自身業務規模和公司體量等原因,小牛電動上市所引發的關注度遠不及小米、美團這些耳熟能詳的企業,但並不能否認小牛作為一家專注在城市出行領域的科技企業所創造的價值。資本的助推讓這家公司再次回到了我們的視線,它或許會成為第一個赴美上市的中國兩輪出行領域創業公司。

根據小牛電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顯示,小牛電動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最多1.5億美元資金,並打算申請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證券交易代碼為“NIU”。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2015年,小牛發佈旗下首款新品小牛智能電動踏板車N1。圖為創始人李一男在現場演講。

小牛電動成立於2014年9月,是一家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高品質、智能化、時尚、動感電動車的設計、研發、 生產、銷售和服務。

小牛電動成立的那年也是國內智能硬件創業風生水起的時候,創始人李一男可謂是著過山車般的履歷。不僅曾被譽為華為的接班人,後又加盟過百度、金沙江創投,經歷頗為傳奇,在小牛電動第一次對外的產品發佈會上,李一男表示這是他自己的最後一次創業。

自帶光環的屬性讓小牛電動吸引了業內極大關注度。

2015年6月,命運跟這個“少年天才”開了個玩笑。李一男因涉股市內幕交易被警方控制,並在後來的法院判決中認定內幕交易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而李一男被捕後,小牛電動也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一段時間內近乎停擺。

出獄後的李一男不再張揚,他再次回到創投圈加盟梅花天使創投並擔任合夥人職務,並辭去了小牛電動創始人、CEO等職務。

此次披露的招股書中也顯示,李一男已承諾不會成為公司董事會成員或管理團隊成員,或以任何身份參與公司的營運。

李一男仍為最大股東,但不再參與公司運營

不過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可以發現,儘管董事會成員和執行高管名單中並沒有創始人李一男的名字,但歸屬於李一男的Glory Achievement Fund Limited仍為該公司大股東,持有59,014,235股普通股,佔總股本的43.8%,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機構股東和實際控制方。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以上為小牛科技的結構,包括它的VIE和它的子公司

除此之外,在出行領域投資佈局廣泛的紀源資本持有15,068,160股,佔總股本的11.2%。Future Capital Discovery Fund I, L.P 持有6,902,516股普通股,佔總股本的5.1%。

在個人股東構成方面,IPO之前,小牛電動的董事和高管合計持有公司35,710,180股普通股,佔總股本的26.5%。其中,李彥持有6,615,000股普通股,佔總股本的4.9%;胡依林持有12,027,020股普通股,佔總股本的8.9%;後來加入的設計副總裁劉傳凱持有2,000,000股普通股,佔總股本的1.5%。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三人當中,李彥為現任CEO,他也是李一男出事後的“救火隊長”,此前負責小牛電動的整體公司運營,與聯合創始人胡依林團隊挽救了危機邊緣的小牛。在此前鈦媒體對研發副總裁胡依林的採訪中可以感受到,胡依林所談內容更多是涉及產品層面,是他主導了小牛電動早期的產品戰略。後加入的計副總裁劉傳凱來小牛電動之前曾在寶馬擔任設計總監職位,無獨有偶,鈦媒體編輯也曾在寶馬上海研發中心見過到小牛M1的設計圖,他的加入讓小牛的設計團隊少走了很多彎路。

小牛電動公開募股後將採用雙股權結構,分為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除投票權和轉換權外,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的持有人將享有相同的權利。就股東投票的所有事項而言,每項A類普通股有權投一票,而每股B類普通股有權獲得四票。

每股B類普通股可由其持有人隨時轉換為一股A類普通股。在任何情況下,A類普通股均不可轉換為B類普通股。在持有人將B類普通股轉讓給非該持有人的關聯公司的任何個人或實體後,B類普通股將自動並立即轉換為相同數量的A類普通股。

在公開可查的融資紀錄當中,小牛電動中自成立以來先後經歷過四輪融資,分別為來自梅花天使和明勢資本的天使輪,來自GGV紀源資本、IDG資本、紅杉資本中國的A輪、來自鳳凰財富的A+輪,和尚未對外公佈金額的B輪融資。

累計虧損7.32億,融資趕不上燒錢

凡是處在硬件領域的創業公司,都繞不開現金流的困擾,更何況是小牛電動這種生產+研發的重資產企業,小牛電動僅僅在B輪融資後就尋求上市募資與當下的融資環境和該公司的財務狀況都有極大關係。

招股書中的數據顯示,小牛電動2018年上半年運營虧損為人民幣2.797億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為人民幣7240萬元。上半年淨虧損為人民幣3.149億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淨虧損為人民幣9660萬元。

2018上半年虧損加大,對上市進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兩年半的時間內,這兩年一直處於虧損中,小牛電動已經累計虧損額度高達7.32億元,虧損帶來的缺口遠大於融資金額,融資趕不上燒錢的速度。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近3年淨利潤數據

截止2018年6月30日,公司有現金1.56819億元、限制性現金1.72624億元、應收帳款4387.1萬元、庫存1.35748億元,公司總資產8.23223億元;另外,小牛電動還有短期銀行貸款1.78234億元、應付帳款2.84114億元,總負債6.41424億元。

招股書中還提到,小牛電動在2016、2017、2018年前6個月,分別總計售出8.48萬臺、18.9萬臺、和12.5萬臺電動車。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小牛3個系列產品的銷量數據

以2018年前6個月為例,這12.5萬輛車帶來了3.149億元的淨虧損,銷量的同比增長並沒有帶來盈利能力的實質性變化,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平均每臺車虧損約2519元,去年同期每臺車虧損為1816元,這生意似乎越來越虧。

與小米等很多互聯網公司依靠硬件引流、互聯網服務變現的商業模式不同,小牛電動的盈利收入主要來源於其兩輪電動車產品以及其周邊配件的銷售,財務模型相對更好理解,核心就是依靠銷售硬件來獲利。

小牛電動想要順利IPO,必須要讓投資者相信它的盈利能力。我們絲毫不質疑小牛電動的前景以及它在城市出行領域所創造的商業價值,只是資本聽的故事太多了,只有具備自身持續造血能力的公司才更容易獲得青睞。

產品優勢能否帶來銷量突破?

對於致力於做消費品的公司來說,要用足夠優質的產品吸引數量足夠龐大的用戶,才能讓自身的銷量實現躍遷式的增長。

2015年的時候,小牛電動推出了首款智能鋰電電動車N1,它的產品堅持極簡的設計理念和“進取、愉悅、獨立主見”的品牌核心價值觀,已經陸續推出N、M、U三個系列,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用戶的出行需求。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中國是目前世界範圍內電動車最大的市場,但兩輪電動車行業魚龍混雜,產品體驗良莠不齊,地域性也非常明顯,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小牛電動車的入場在產品上對傳統兩輪電動車品牌是一個衝擊,反之也能帶動整個產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好產品是一直被需要的。

小牛電動是在用一種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去打造產品,它的產品線不多,業務較為單一,堅持單品策略。但是,相比那些傳統的兩輪電動車品牌如雅迪、新日等品牌,小牛電動在分銷渠道商相差很遠,這是它接下來要努力的一個目標。

據中國輕工業信息網今年年初披露的數據,國內去年銷量超過50萬輛的企業多達16家,銷量前三名雅迪、新日和臺鈴分別售出420萬輛、310萬輛和180萬輛。

反觀小牛電動在招股書公佈的每年銷量,與在這個行業深耕多年的幾年傳統企業相比還是九牛一毛,小牛隻是在鋰電池電動摩托車上的銷量佔比較高。

不過,對小牛有利的一點是,中國的兩輪電動車正在從鉛酸電池向鋰離子電池轉變。根據CIC提供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絕大多數電動兩輪車都使用鉛酸電池,而小牛的產品均採用鋰離子電池,這為今後的增長提供了可能性。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中國鋰離子電池動力電動兩輪車市場的零售數據

CIC還估計,到2022年鋰離子電池驅動的電動兩輪車的滲透率(按零售額計算)預計將達到約56.8%,零售量從2013年的10萬輛迅速增長至2017年的70萬輛,在鋰離子電池採購成本下降的情況下,複合年增長率為49.9%。預計到2022年,鋰離子電池動力兩輪車市場的零售量將達到1520萬輛,2017年至202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84.4%。

就在小牛電動遞交IPO的當天,小牛電動智慧出行全球研發與製造基地的項目宣佈落地常州市武進區。該項目位於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佔地170畝,分兩期投資建設,一期用地約75畝。除了規模擴大,小牛電動還將新建電動車全自動、半自動組裝線4條,以此來擴大產能。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此消息公佈的時間不早不晚,正好與其招股書中披露的擴大產能相呼應。按照小牛電動的規劃,計劃下半年將產能擴充到70萬臺,大約相當於18年上半年銷量的6倍,這對它的供應鏈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渠道建設與出海擴張

對於電動車行業來說,渠道建設的廣度和深度是影響品牌和銷量的關鍵所在,這也是小牛電動自成立以來重點打造的一個戰略方向,具體而言就是遍佈全國的小牛電動專營店等線下銷售網絡。

小牛電動銷售網絡的鋪設進展也相對較快,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小牛電動在中國有專營店19家,到了2017年12月31日,增至440家;截止2017年6月30日有242家,到了2018年6月30日達到571家網點,覆蓋超過150個城市。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小牛電動線下渠道

小牛主張建設的電動授權體驗店是小牛公司授權開設的線下實體店,不同於傳統兩輪電動車品牌的模式和理念,它集銷售展示、售後維繫、顧客體驗、用戶聚會於一體,更注重用戶的體驗感。

對於傳統電動車的銷售來說,線下渠道依然還佔比最高,如果線下渠道能力不足,會直接導致各方面服務跟不上,很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幾百家店的規模看似數量龐大,但目前,小牛的危機在於渠道並沒有下沉到足夠多的地區,尤其是一線、二線城市之外的城市,小牛想要覆蓋卻又短時間內難以做到,傳統電動車品牌“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徑在電動車領域依然奏效。

依靠三個系列的產品在國內魚龍混雜的電動車領域中站穩腳跟後,小牛電動便逐步開啟了它的國際化戰略,並按部就班的進行著這個計劃。

今年6月份,在巴黎盧浮宮卡魯塞爾廳發佈了2018年兩款新品:M+和N-GT,被國外媒體稱之為“征服歐洲市場的中國牛”,鈦媒體也受邀在現場感受了這一小際化新徵程的起點。

不過這並非小牛第一次出現在海外市場。早在2017年,小牛電動Project X概念車亮相米蘭國際兩輪車展EICMA,除此之外其較早推出的產品如小牛電動M1也曾獲得德國紅點、美國IDEA、日本G-Mark等國際化大獎,試圖通過出海進一步提升品牌高度。

歷經幾年的發展,小牛電動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用戶量最多和最受歡迎的兩輪智能電動車公司:全球進駐20多個國家,海外銷售網點超過650個。

加大國內外渠道建設的力度,並堅持國際化戰略擴張,是小牛能否進一步實現規模化的關鍵,小牛必須在堅持原有產品競爭力的同時走好這兩個關鍵環節。

風險與危機並存

從小牛電動成立到現在這四年時間,也是整個中國電動車行業迅速崛起迎來變革的幾年,2016年雅迪在港股上市,2017年新日在上交所上市,愛瑪也正在尋求A股上市,對很多公司來說,上市成為了他們尋求下一步發展的主要方式。

為了順利完成IPO,小牛電動可謂做了萬全的準備,也認識到了當下所面臨的風險,並給出了自己的應對方案,在招股書中也有對應的闡述,其中有幾個值得重點關注的點。

小牛電動認為公司的成功取決於對品牌的持續發展。如果無法維持和提升品牌,業務和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未來小牛將專注於提升“NIU”品牌的認知度,並不斷推出新的產品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小牛電動的競爭優勢取決於為用戶提供智能功能和數據服務。當產品與“NIU”應用程序相連,通過內置GPS、車載計算機、算法和雲技術,NIU應用程序使乘客能夠無縫接收實時數據,其中包括防盜警報,日常騎行習慣和電源,實時診斷和維護以及服務站目錄等信息,小牛必須要保證今後的各項數據服務能力。

小牛電動還存在來自於供應商的風險。招股書中表明,小牛電動車產品中使用的某些部件和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外部供應商,如電池,電機,輪胎,電池充電器和控制器,這些部件和原材料的持續穩定供應,對運營和生產至關重要。

小牛电动赴美上市,尚在“流血”的两轮出行生意能否打动投资人?

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

通常來說,小牛電動與外部供應商簽訂為期一年的採購協議,不會與單一供應商保持長期協議。到目前為止,小牛電動還沒有為產品中使用的大多數單一來源組件找到合格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替代來源,供應鏈還會讓小牛電動存在潛在的交付失敗或零部件短缺的風險。

一旦此次公開募股成功,小牛計劃將此次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製造設施的升級和擴展、產品研發、分銷網絡擴展等。

小牛電動所在的城市出行領域是一個足夠龐大的產業,它所取得的成績業界有目共睹,只要處理好潛在的風險,贏得這場與時間賽跑的遊戲,這頭正在奔向納斯達克的“中國牛”未來可期。(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李玉鵬)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