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印度第一架自主戰鬥機

說到印度戰鬥機發展史,就繞不開兩款印度斯坦的明星產品,一是大名鼎鼎的LCA光輝戰鬥機,光輝戰鬥機名頭雖大,卻是印度的第二款產品,這第一款戰鬥機,就是我們第二繞不開的貨,風神戰鬥機,代號HF-24。HF-24風神戰鬥機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本文就從幾個重要節點說說風神戰鬥機的一生。

悲劇的印度第一架自主戰鬥機

  1. 立項

    1956年,印度空軍為提高自己的水準,提出要國產一種先進戰鬥機,並提出了具體的技術指標,諸如升限18500米,航程805公里,2倍音速,具有全天候作戰和航母起降能力,最後,所有零件全部國產。

    這個指標在當時只有兩款戰鬥機勉強可以達到,即米格-21和F-104,這也是美蘇兩國的最先進戰鬥機。

    悲劇的印度第一架自主戰鬥機

  2. 設計和樣機

    為表明決心,印度人高薪挖來了德國的戰鬥機設計師庫克.譚克,庫克來的時候,整個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都沒幾個人,也沒有設計隊伍,甚至廠房都破破爛爛,一條飛機跑道都沒有。不過,拿高薪的德國人沒有喪氣,而是在艱苦的環境下拉起了設計隊伍,做出了飛機圖紙。

    但樣機就沒有那麼美好,因為設計指標過高,飛機的發動機選擇是個大問題,最先進的買不到,買得到的要麼剛剛達到音速,要麼能達到1.4倍音速,但是高空性能又不足。而其他的零件,也做不出來,不得不進口。形式好像變的越來越不樂觀!

    悲劇的印度第一架自主戰鬥機

  3. 批產

    雖然技術指標不過關,國產化率也達不到要求,印度空軍還是決定將風神戰鬥機裝備部隊,最終HF-24戰鬥機生產了124架,當然,除了蒙皮,幾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進口。而且,由於印度斯坦在發動機上猶豫不決,這124架戰鬥機上裝的發動機種類繁多,性能不一。

  4. 停產

    由於HF-24風神戰鬥機達不到既定指標,印度空軍又進口了米格-21戰鬥機,後來,又在蘇聯的忽悠下買了米格-23,隨著米格-23的交付,風神戰鬥機也就沒了存在的必要。最終,在生產124架後,黯然停產。

悲劇的印度第一架自主戰鬥機

HF-24風神戰鬥機的停產,其實挺讓人可惜,作為一個航空新兵,風神戰鬥機仍然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也許再努力一把,印度的戰鬥機設計生產水平就會大不一樣。但歷史沒有假設,如果印度人能夠銘記在這款戰鬥機中的教訓,光輝戰鬥機上也許不會再次重演類似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