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端午雖然不是鬼節卻是古人對陰陽崇拜的一種體現。

端午節又稱重午節,與春節、清明、中秋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是夏初最盛大的節日,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農曆 地支紀月,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

“五”與“午”通,午者,毒也,古代斬首犯人一般在午門,時間也在午時三刻。

《尚書·洪範》“五曰土”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五,會意字。從二,從乂。上下的“二”代表天地,中間的“乂”表示互相交錯。

本義:陰陽交接,縱橫交錯。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玄空飛星風水學認為,五黃廉貞星,五行屬土,是最惡毒的兇星。

而五月初五又是九毒之首,所以在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瘟疫的特殊習俗。

端午習俗一:插菖蒲、艾草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膠東最重端午節,從五月初一開始,家家戶戶懸掛五雷符,菖蒲、艾草插於門頂。

端午習俗二:吃角黍(粽子)喝蒲酒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準備好角黍(粽子,南方包大米粽子,北方用包黃米,稱之為“角素”),漬蒲酒,全家共飲食。

昌邑民俗協會的耿紅梅女士還介紹,當地人會在端午節用艾葉煮雞蛋,因為艾葉是中草藥,可以驅寒氣,殺菌。

老人認為有辟邪的功效,煮雞蛋吃起來味道挺好,還能防病健身。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五月,對應《易經》中的天風姤卦,在純陽的卦中,最下面生出了一陰,溼氣在內部發生了,是一年中陰的開始。

南方的黃梅雨,常會下個不停,天地間陰的力量又在暗中滋長。

所以,端午節喝菖蒲酒或者雄黃酒是為了祛溼保健。

端午習俗三:塗雄黃,畫王字

小孩子額頭用雄黃畫上“王”字,並將雄黃酒塗在耳朵和鼻子上。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有人問,端午節為什麼擦雄黃?

南懷瑾先生說,消毒呀!

因為端午節溼度最高,是培養細菌的溫床,艾草呀、放鞭炮呀、擦雄黃呀、喝酒吃大蒜呀,全是殺菌的。

細菌是鬼嘛!古人不告訴你這個理由,他說趕鬼,這些鬼趕跑了就沒有事啦。

這個道理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告訴他那麼多理由,他仍然沒完沒了問你,沒有時間給他講,照著這樣做就對了。

端午習俗四:拉露水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在我的家鄉山東半島,端午節期間有“拉露水”的習俗。

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起大早,在太陽出來之前,孩子帶著小毛巾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葉上的露水擦臉,

尤其是眼睛和耳朵要擦得很仔細,據說可以耳聰目明,一年不害眼病。

大人則牽著牲口,到溝邊夼旁,一邊拉露水洗臉,一邊看牲口啃嫩草。

五行學說認為,五月是火月,水能克火,尤以子時的露水水性最強,神力無比,大人用露水擦臉和胳膊,一年身體好;

牲口吃了端午草,可以不得雜病。

在平度東南鄉一帶,端午清晨,鄉間的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新衣,趁著太陽未出之時上山“拉露水”。

一邊拉一邊默唸“露水好,露水強,瘡疤癩癤靠不上,一年四季都健康

”,有的人還將拉了韭菜露的毛巾帶回家給在家裡的老人擦,據說能治白癜風。

端午習俗五: 貼五色紙,扔災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南方有貼鍾馗驅鬼的習俗。

民間有“賜福鎮宅、唯真鍾馗”,“拜請鍾馗、中榜魁

”,“鍾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這樣的說法。

膠東地區過去會將黃紙,摺紙作成葫蘆、蝙蝠、萬字符等各種樣式,襯上五色彩紙,謂之“葫蘆”(福祿諧音)。

端五後第一場雨,除了把神符留下,其餘的都拋在雨中,叫做“扔災”。

端午習俗六:編五彩手環或掛件

小時候還見婦女們用五彩線編成手環,或老虎形,將葫蘆、櫻桃、桑椹、及菖蒲、艾草、瓜、豆、蔥、蒜等,

用彩絨串成串,掛在小孩子鞭子上,現在已經不常見了。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昌邑民俗協會的耿紅梅女士介紹,膠東地區有縫香包的習俗,也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

先做個香包的空袋子,填充艾葉、薄荷、金銀花、陳皮、桃枝、白芷、黑豆等中藥,掛在身上、房間裡,有提神醒腦,驅趕蚊蟲,辟邪除穢等功效。

給小孩子掛一個,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份祝福。

端午習俗七:賽龍舟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正因為端午是一個需要辟邪的節日,所以端午祝福一般不說快樂!而是說“端午安康”!

“端午節”的七大辟邪旺運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