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隆中與南陽臥龍崗的歷史名稱由來各是什麼?歷史行政管轄是如何演變的?

赤兔148743581

隆中一詞名最初見書於,晉初之官史《蜀記》。《蜀記》載:荊州最高軍事首領,車騎將軍劉弘奉天子之命至隆中祭祀武侯,命秘書李興作祭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登隆山遠望,軾諸葛之故鄉″。說明諸葛亮的居住地,位於漢水之陽(漢水北南陽郡)的隆山之中,即隆中。與隆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糸。但是,此隆中與襄陽隆中同名不同地。不可混淆。

襄陽隆中最早見書於晉末民史《漢晉春秋》。其記載:亮家於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號曰一一口述用語。古代“號曰”,全用於某新名詞誕生之時所用,沒有例外。因此,襄陽隆中與早期《蜀記》之隆中分屬兩種不同概念。一個是三國之時已存在的地方。另一個是剛剛誕生的地域名詞。

南陽(宛城、南陽縣)臥龍崗,最早見書於唐朝李白《讀諸葛武侯書懷》:“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這是南陽臥龍崗一詞初次見書,並肯定躬耕於此。有人說這不是歷史書紀載。那麼就是李白吃飽喝足後在捕風捉影。

實際上,諸葛亮躬耕時期,其居住地不叫臥龍崗,而是隆山之中一偏僻草舍(茅廬),不存在具體名稱。但隆山確有其名。我國第一部詞典《爾雅、釋丘》注:“宛中″丘名。《爾雅、釋山》注:“宛中→隆"。山名即“隆山"。此“隆山”在宛地(南陽)。而不在襄陽,因為《爾雅》所載不是“襄中→隆"。

對於本題(不可否認為襄陽人所提)所說政區問題,我們可以看《晉書、地理志》,作者唐,房玄齡。書中記載:“漢建安十三年,威武(曹操)盡得荊州,分南郡以北設襄陽郡。劃南陽西設南鄉郡。南陽郡、南鄉郡、襄陽郡三郡歸曹魏″。

“襄陽郡魏置。統縣八,戶二萬二千七百。宜城故鄢也。 中廬 臨沮荊山在東北。 巳阝 襄陽侯相。山都 鄧城 JM”。

 “南陽國秦置郡。統縣十四,戶二萬四千四百。 宛西鄂侯相。雉魯陽公國相。犨淯陽公國相。博望公國相。堵陽葉侯相。有長城山,號曰方城。  舞陰公國相。比陽公國相。涅陽、冠軍、酈″。

由此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7年)(諸葛亮出師表寫於公元227年),鄧城已劃歸襄陽郡管轄。南陽郡已不轄鄧縣。民史《漢晉春秋》記南陽郡鄧縣,純屬扯淡,把分屬沔之陽與沔之陰的兩個同名不同域的地方混為一談。與正史記述存在著嚴重衝突!只能說借南陽郡的合法的外衣,來偽裝襄陽之隆中罷了。號曰隆中一出,襄陽縣阿頭山隨之消失。結論:古人無聊!!!

注1:公元220年,漢末襄陽城被曹仁縱火焚燬。漢襄陽城遺址西鄰中廬縣,因此有古諺雲:“襄陽無西″。但不是萬山為界,《水經注》記:萬山西有襄陽縣地域。“萬山西為鄧縣”說,驢頭不對馬嘴,只為附會《出師表,附會《蜀記》罷了,其目的是想攀附名人,為已添彩。

注2:自古至今,對古人的祭拜地已約定成俗。(一)是,在其喪葬舉行。(二)是,或在其居住地舉行。但歷代官方對諸葛武侯的祭拜,僅限於南陽臥龍崗。襄陽隆中好像沒聽說過,也許歷代朝臣嫌偏僻路遠不好走吧!


千萬千千萬

隆中之名歷史悠久,據有關記載秦漢時代就有隆中之名。

南陽地方誌《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秦以襄陽隆中為南陽郡也。”《清光緒南陽縣誌》記載“漢史稱侯躬耕南陽又曰寓居襄陽隆中,蓋秦南陽郡即今鄧州而襄陽(隆中)實在其界故也。”

可見,從南陽曆代地方誌可知,隆中之名很可能從秦漢時代就已有了,至今已有2000年曆史。

而目前最早記載隆中之名的史書為東晉時編撰的《蜀記》和《漢晉春秋》,至今也有1700年曆史。

東晉王隱在《蜀記》中記載:“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東晉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記載:“亮家於南陽郡鄧縣,距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以上史料還證明,秦漢時代隆中屬南陽郡。而《晉書.地理志》記載晉代隆中所屬鄧城縣劃歸襄陽郡。可見晉代以後開始隆中屬於襄陽郡,之前都屬於南陽。

據成書於南北朝時期顧野王編撰的《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從中可知隆中之名的由來。

從以上史料可看出,隆中之名在1700到2000年前就已有之,可謂歷史悠久。


而臥龍崗之名則出現於元代。元代以前沒有任何資料提到過南陽地區的“臥龍崗”三字!

元程矩夫《南陽書院碑》記有“臣謹按:南陽城西五里,有岡阜隆然隠起曰臥龍岡。”元代《大元一統志》記載:“臥龍崗,南陽縣界內。”

可見臥龍崗之名據今也有700年曆史了,但遠遠比不上隆中悠久。

據《明一統志》和《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世人以孔明為臥龍而號其崗”。也就是說臥龍崗是世人附會孔明臥龍之號而命名的。

從以上歷史記載可以看到,隆中、臥龍崗的歷史和命名都有清晰和明確的脈絡。一個2000年曆史的隆中和一個700年曆史的臥龍崗,誰更有可能是1800年前的偉人諸葛亮的躬耕地?我想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飄逸的歷史

不知道是襄陽的朋友還是南陽的朋友問的,今天采薇就不談躬耕地的問題了,只談這兩地的行政劃分問題。



臥龍崗這一地名首次出現於歷史文獻是在公元1323年,元朝學士撰寫《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裡記載的。不要陷入誤區,以為諸葛亮有臥龍之稱,就以為諸葛亮住在臥龍崗。實際上臥龍崗在諸葛亮死去1000多年後才見於史料。



至於現在的臥龍崗,在元朝前叫什麼,現在已經無法考證。從地理位置上看,現在的臥龍崗離現在的南陽市區僅4公里,歷史上一直屬於南陽管轄。而現在的南陽市區,在三國前,叫宛城,屬於南陽郡管轄。



至於隆中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東晉時期的習鑿齒的《漢晉春秋》,書中記載“

諸葛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著名古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考證“北周省鄧縣,此後隆中遂屬襄陽”。這是對諸葛亮躬耕地最早的記載,離武侯去世僅百年左右,比臥龍崗的記載要早千年。

漢晉春秋提到的鄧縣,並非現在的河南鄧州,在三國時期,現在的鄧州叫穰。文中所指的鄧縣,實際指的是鄧城縣,在現在的襄陽的鄧城大道附近,現在還有關羽水淹七軍的遺址。




關於隆中的爭議,主要在於南陽郡是否管轄漢江以南的隆中。這個問題分幾個方面來講:

一、南陽郡區域範圍本來就是跨越漢江的。《漢書地理志襄陽郡》記載南陽郡管轄筑陽、谷伯國和均縣,其中筑陽和谷伯國就是現在的谷城,而均縣就是現在的十堰均縣鎮一代,這兩地都是和南陽隔著漢江的。



二、襄陽的西面並不屬於襄陽管轄。 唐代史料《元和郡縣誌》記載萬山一名漢臯山,在縣西十一里,是南陽郡鄧縣分界處,古諺曰襄陽無西。

關於隆中和臥龍崗之爭,本人已經寫了很多文章了,在具體的就不想寫了,現在就說說南陽說的毛病:

一、諸葛亮是說躬耕於南陽,而襄陽地區也沒有對此產生爭議。問題在於,躬耕於南陽就是躬耕於臥龍崗?

二、諸葛亮躬耕於隆中,從習鑿齒開始,是源源不斷的。而躬耕於臥龍崗,是從元代突然冒出來的,究竟是什麼原因?

三、襄陽方講諸葛亮躬耕於隆中,而南陽方卻一直強調躬耕於南陽,為什麼南陽說的人不拿史料來證明臥龍崗對隆中呢?

、南陽方是可以拿出一系列證據來證明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但是為什麼不證明下躬耕於臥龍崗?假如四川和湖北爭李白故里,是不是湖北方證明李白出生於中國,就能宣佈湖北方勝利?

五、南陽方證明了隆中不屬於南陽郡,就能證明諸葛亮躬耕於臥龍崗?這也是南陽方的死穴,就是躬耕於臥龍崗的史料是諸葛亮死後一千多年突然出現的。

其他的可以吐槽的還很多,南陽方的邏輯就是隆中不屬於南陽郡,所以諸葛亮躬耕於臥龍崗。采薇知道,有不少南陽人要爭躬耕地。本人也歡迎討論,不過奉請南陽方的朋友,拿出靠譜的史料,不要拿詩詞歌賦這些東西來說事。

看來南陽方的人不少,提醒一下南陽方的朋友,幹嘛總是證明隆中不是躬耕地?幹嘛不證明臥龍崗是躬耕地?你就算證明隆中不是躬耕地,就能證明臥龍崗是躬耕地?


鍾離采薇

看到某人的“論證”,我笑了!!

他說……

至於隆中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東晉時期的習鑿齒的《漢晉春秋》,書中記載“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郡鄧縣之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北周省鄧縣,此後隆中遂屬襄陽”。—

1、東晉(317年——420年)的習鑿齒怎麼會知道200年後的北周(557年——581年)??

2、最早記錄躬耕地的是誰??是諸葛亮還是習鑿齒?

3、習鑿齒說諸葛亮“躬耕隆中”??習鑿齒為何不說“亮躬耕於……乃隆中也”,習鑿齒為何說“亮家於……號曰隆中”?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我是湖北襄陽人,我在北京工作,即“北京,湖北襄陽一帶”??

4、習鑿齒的話能作為“躬耕隆中”的鐵證?

5、鄧縣在樊城以北(《三國志—孫堅轉》“戰於樊、鄧之間”),它怎麼能跨越樊城、跨越漢江、跨越萬山,管轄隆中??

6、習鑿齒說“亮家於……”,諸葛亮的“家”真是“隆中”?《答李嚴書》“臣家成都……”被吃了?

7、隆中真的在北周屬襄陽??不說別的,就說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襄陽郡——劉備委任關羽為襄陽郡太守(《三國志—關羽傳》),

8、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會不會把【襄陽郡之隆中】寫成“南陽”??


斷鷹攀崖

這問題想著法的問,到最後還是回到躬耕地上來,在沒有新的證據被挖掘出來,就是在找專家無非就是把從前所謂證據重複一遍,象隆中立大石頭刻上{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炫耀一下,習鑿齒敘述都有疑問,事隔這麼多年在敘述能成真嗎?還說有關專家和國家相關機構八幾年召開學術會隆中定為諸葛亮躬耕地,不知真假,這些專家真會穿越過去看清了,要不是大仙級的能扭轉乾坤,習鑿齒號出隆中諸葛亮死了近百年,在晉朝時號隆中能補到三國時期算是高級縫補匠,現在襄陽人補找證據上至古鄧國,秦朝,下至隨朝都能找到證據,真是劉伯溫在世上算五百年,下算五百年,習鑿齒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