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的名義:孔子怎麼看待做官?

熱播劇《人民的名義》裡,塑造了一堆形形色色的官員形象:李達康一心要搞GDP,孫連城醉心宇宙星辰,候亮平一身正氣,高玉良老奸巨猾。他們的為官之道,某種程度上即已決定了他們的命運軌跡。

對於怎麼做官,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有著豐富的思想。我們不禁好奇,孔子是怎麼看待做官的?當然,要說孔子怎麼看待做官,是難以全面反映孔子的學說主張的,用政治思想這詞還差不多。本文只是拋磚引玉,整理若干條孔子怎麼看待做官的思想,以饗讀者。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官員的名義:孔子怎麼看待做官?

一、孔子想不想做官?

答案:想!

不過,早年孔子有點傲嬌。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為政第二)

大意:有人問孔子:“夫子啊,你(這麼有學問)怎麼不當官呢?”孔子說:“怎麼樣算是做官啊?我覺得把自己收拾好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就是為社會做貢獻了,就是做好了官呀。”

後來發現時間不等人,不能老是把學問爛在肚裡,態度發生變化。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罕》第九)

大意:子貢說:有一塊美玉,是找個盒子藏起來,還是找個識貨的人賣出去?孔子說:賣了吧!賣了吧!我自己都在等識貨的買家!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7)。”孔子曰:“諾,吾將仕矣。”(陽貨第十七)

大意:陽貨(魯國的亂臣賊子)想會見孔子,孔子不去見他。於是,陽貨送了孔子一隻乳豬。根據禮尚往來的原則,孔子在收到禮物以後,應該登門拜謝。孔子不想見這個人,就趁他不在家的時候去拜謝他。誰知冤家路窄,在路上遇上了陽貨。陽貨對孔子說 :“來,我有話要跟你說。”接著又說:“有才能卻懷著不用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愛嗎?這是不可以的。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這可以說是聰明嗎?也是不可以的。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歲月是不等人的。”孔子說:“好吧,我答應你去做官。”

二、為什麼做官?

一句話:實現政治主張、學術理想、人生價值。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陽貨第十七)

大意:公山弗擾據費邑反叛,來召孔子,孔子準備前去。子路有點不高興了:“沒有地方去就算了,為什麼一定要去公山弗擾那裡呢?”孔子說:“他來召我,難道只是一句空話嗎?如果有人用我,我就不能建設成為一個東周嗎?

他不僅不阻止學生去做官,而且主動讓學生去當官: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公冶長第六)

孔子讓他的學生漆雕開去當官,漆同學說:“(現在就讓我去為人民謀幸福)我還搞不定啊!。” 孔子聽了很高興。

後來,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知其不可而為之”,跑出來當官,差不多做到了魯國的宰相,這就是以天下為己任了。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也。

三、怎麼做官?

首先,要名正言順。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 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 無所苟而已矣。” (子路第十三)

大意:

子路問:“衛國的老闆想讓您幫他管理國家,您準備怎麼下手?”

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

子路說:“先生真是迂腐啊,管理國家怎麼就搞到正名上去了呢?”

孔了說:“你個粗人,不懂就不要亂說。名不正,就言不順。話都講不順,事就做不成。事做不成,禮樂就興不起來。禮樂興不起來,刑罰就不中肯。刑罰不中肯,民眾就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啊。因此,君子定好了名目,說出來正大光明,事情必然就做得成。君子說什麼話,都要順當,不能含糊苟且。”

然後,要身正。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衛靈公第十五)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下,雖令不從。”(子路第十三)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顏淵第十二)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顏淵第十二)

大意:

孔子說:“舜算是做到了無為而治的!那無為而治,他都幹了些啥呢?只要自己恭恭敬敬,端正地站在南面天子之位就是了。”

孔子說:“自己身正了,不用下命令,大家就會照著辦。自己身不正,下命令也沒人聽。”

季康子問孔子該如何管理國家。孔子說:“政,就是正。你自己身正了,下面的人哪個敢貪贓枉法?”

季康子憂患國內竊賊多,問孔子該怎麼辦?孔子說:“你自己不貪腐的話,就是懸賞命令別人去偷竊,人家也不會去偷的。”

孔子不主張殺戮,主張以德治國。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大意: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說:“如果殺掉無道的人來成全有道的人,怎麼樣?”孔子說:“您治理政事,哪裡用得著殺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會跟著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風,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風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著倒。”

當然,還要搞好經濟建設,搞好國防事業,讓老百信相信政府。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顏淵第十二)

大意:

子貢問怎麼管理國家。孔子說:“一、要搞好經濟建設,解決溫飽問題;二、要搞好國防建設,不被外國欺負;三、讓老百信相信政府。”子貢問:“如果條件不夠,不能三項都搞好,那可以先忽略哪一項呢?”孔子說:“減少軍費開支吧。”子貢問:“如果條件不夠,剩下的兩項還是要忽略一項呢?”孔子說:“先少關注點經濟建設吧。每個人都是會死的,但是如果沒有信任的基石,這個社會就沒有存在的基礎,大家生不如死。”

有了一定基礎,該怎麼管理國家呢?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大意:

孔子到衛國,冉有趕車。孔子說:“這衛國搞得不錯嘛!”冉有問:“既然已經搞得不錯了,接下來還要怎麼搞呢?”孔子說:“奔小康啊!”冉有問:“假設人民群眾都達到小康了,接下來又要怎麼搞呢?”孔子說:“教化大家,提升人民的素質呀。”

你看,孔子跟我黨的思路是一樣一樣的。

當然,很多人的思想境界沒有孔夫子那麼高,孔子為這些人指了條明道。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為政第二)

大意: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如何謀求自己的仕途。孔子說:“多聽,有不同意見要保留,少發表意見,就不容易得罪人;多看別人怎麼做,有不同意見就不要亂動手,做事小心謹慎,就不容易犯錯誤了。說話辦事都少犯錯誤,仕途就會比較順暢了。”

此外,從政還有很多講究。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泰伯第八)

大意:孔子說:“要始終講信用並好學,要紮根在善道上不動搖。鑫胖(金三)這樣危險的邦國不要去,伊拉克這樣混亂的國家不要居住。天下有道就出來當官,無道就隱姓埋名。國家有道,還把自己搞得很貧窮又賤賣自己的勞動力,羞恥啊!國家無道,卻把自己搞得盆滿缽滿,趁火打劫坐地起價,不要臉啊!”

四、孔子到底做過什麼官?

孔子做的第一個官是季氏吏,也就是魯國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是負責管理倉庫的。說白了,也就是一個倉庫管理員。官雖小,但也是個肥差。不久,由於孔子對工作相當認真負責,在短時間內便取得了較高的業績——倉庫出納的錢糧有條有理,很是清晰明瞭(料量平),眾人歎服。所以現在那些搞會計的也奉孔子為祖師爺,研究他的會計思想。

第二個官則做得很大了。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九年,孔子出任中都宰。中都宰也就是中都這個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市長。由於表現突出,孔夫子很快又晉升為小司空。接著,升大司寇(最高法院院長)並代理丞相(攝行相事)。這做了幾件事情:誅殺亂臣少正卯;穩定魯國物價、路不拾遺、商客賓至如歸。

魯國的復興讓鄰近的齊國感到非常的擔憂。他們向魯國發出了“糖衣炮彈”(美女、駿馬、珠寶)。魯定公“成功”被擊中,開始整日沉迷於女色歌舞聲中,漸漸疏遠了孔子和諸大臣。看到此種情景,孔子對魯國徹底失望了,開始了為期十四年的周遊列國。

五、官場風雲變幻,請問孔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不得不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先進第十一)

……

大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圍著孔子在一起吹水。孔子說:我呢,年紀比你們大,現在老了,沒人用我了。你們個個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是沒人賞識你們。要是有人賞識你們,我們打算做點什麼?

子路這個急性子馬上站起來說:我想去個金三胖那樣的國家,有千把輛坦克,夾在中美俄這樣的大國間,擴張軍備,解除溫飽,擼起袖子幹三年,把國家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

孔子呵呵呵呵。

冉有,你呢?

冉有說:我大致想做個縣委書記,方圓六七十里,我幹個三年,保證搞成順德那樣的全國百強區。

公西華,你呢?

我呢,沒什麼大志向,雖然能力不夠,但是還是喜歡學習的。希望能在祭祀慶典上,帶著大家行行禮,唱唱歌,做個禮儀官就滿足了。

曾晳,你呢?

正在彈琴的曾晳慢慢地停下來,他說:老師啊,我跟他們三個不一樣!

孔子說:人各有志嘛,沒事,說說看!

曾晳說:在暮春時節,穿上輕便的春裝,五六個志同道合人,帶上六七個書童,在沂河邊洗個澡,在舞雩臺(求雨的神臺)吹吹風,唱著歌回家!

孔子聽了,長嘆一聲:說得好啊,我贊同曾晳!

這一段,是研究孔子心態及其弟子的一段重要記錄。關鍵在於最後那一句“吾與點也”的理解,有兩種爭議較大的看法:

一種是積極的,認為曾晳講究以禮治國,最終實現太平盛世景象,所以知識分子也不用出去做官了;

另一種是消極的,與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主張一脈相承,所以曾晳得到孔子的首肯。

臥榻先生覺得,孔子晚年,到處碰壁,對於從政,也有點心灰意懶了,所以轉為一種對寧靜致遠的道德修養追求。一個積極入世的孔子變成陶淵明,彷彿歷代都有這樣的事情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