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其身正,不今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在孔子時代,各國大都很亂,弒父弒君,或者出兵攻伐,都是殘暴殺戮,惡習難除,最好是有聖人出來轉惡為善,不得聖人,但有善人出來治理一個國家,逐漸改善也好。善人為邦百年兩句成語,切中時弊。所以孔子說,誠哉是言。

其身正,不今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孔子說:“如果有聖明的帝王來治理天下,必定在30年後實現天下歸仁。

夫子說要實行王道的仁政,一個朝代建立之初是很難做到的。必須要加以時間的培養,隔世或隔代的努力。有了安定的社會基礎,有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教育,然後才能“世而後仁”。

其身正,不今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如果君主能夠使自己的行為作風正派起來,這對於從事國事還有什麼困難呢?如果自己作風不正派,又怎麼能要求別人正派呢?

俗話說:“正人先正己”。本章裡孔子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從政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價值的。

其身正,不今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其身正,不今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其身正,不今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