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復仇是持怎麼樣一種觀念?孔子,漢武帝又是什麼態度?

中國古代對復仇是持怎麼樣一種觀念?孔子,漢武帝又是什麼態度?

關於復仇二字, 中國有句古話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意思是有志之士報仇雪恨不必性急。還有很多人會想起《王子復仇記》中哈姆雷特復仇的悲劇;《權力的遊戲中》的蘭尼斯特家族有債必償的家族特徵;還有狼家為了復仇而生的二丫;復仇一詞貫穿於人類歷史,走到哪裡都少不了復仇二字。當然有仇必報也是流淌於中國人血液裡的觀念。那麼對於復仇的,我們中國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態度呢?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中國古代對復仇是持怎麼樣一種觀念?孔子,漢武帝又是什麼態度?

《春秋》孔子的態度

我們從孔子所著的《春秋》裡看一窺孔子對復仇的態度。春秋時期的戰爭是沒有什麼戰爭可言的,大家打來打去,今天我打你一下,明天我打你一下。今天我來搶你家地盤,明天我搶你家地盤。

西周時期,紀國君主在周夷王面前說齊哀公的壞話,導致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死。時間到了春秋時期,齊襄公終於滅了紀國,齊國滅紀國已經是在齊哀公之後過了九世。儘管齊襄公是個淫亂的昏君,但《春秋》裡的記載充滿了對齊襄公的維護,原因就是對於孔子對齊國復仇行為大加肯定。書裡記載:“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中國古代對復仇是持怎麼樣一種觀念?孔子,漢武帝又是什麼態度?

漢朝、漢武帝、司馬遷的態度

其實漢朝時期對復仇的態度,非常的受《春秋》九世之仇復仇觀的影響。

西漢初年,匈奴單于寫信給漢朝朝廷,信中的言辭侮辱當時漢朝的呂太后。但是由於當時漢朝國力不足,所以無法向匈奴全面開戰。所以漢朝選擇了隱忍,猥瑣發育。時間到了漢武帝即位後,漢武帝終於忍無可忍,發動對匈奴的全面戰爭,最後完成了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一代偉業,在漢軍擊破大宛時,敵軍狼狽逃竄,漢武帝為了乘勝追擊,親自下詔:寫到“昔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一代史學大家司馬遷也是對復仇持支持的態度。我們讀《史記》中記載春秋時期伍子胥的復仇故事時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司馬遷對伍子胥的敬佩與同情。

中國古代對復仇是持怎麼樣一種觀念?孔子,漢武帝又是什麼態度?


雖然《春秋》裡對復仇是持肯定的態度,但是《春秋》也對給出了復仇指南:父親無罪被殺,臣子可以直接向君主復仇;父親因罪被殺,兒子不能報仇;不能因擔憂仇人兒子日後復仇而將其一併剷除,所謂復仇不除害;鼓勵幫助朋友復仇,但最終必須讓朋友親自動手結果仇人。

比如西漢的,他的叔父為茂陵權貴所殺原涉,為了報仇,他辭去官職,但由於他太得人心,造就有其他豪俠在他之前就替他報了仇。但是因為不是原涉親自手刃仇人,所以原涉不得不躲了一年。

還有漢武帝時候著名的大俠郭解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也喜歡替別人殺人報仇。郭解有一個外甥,在一個酒席上強迫朋友喝酒,結果被朋友當場殺了。郭解找到兇手後,聽了殺人經過,卻說“公殺之當,吾兒不直”,並寬釋了兇手。在報仇之前問清楚是非曲直,這才是《春秋》和《史記》真正的復仇觀。

中國古代對復仇是持怎麼樣一種觀念?孔子,漢武帝又是什麼態度?


結尾

但是小編認為,很多時候還是放下仇恨是比較的好。人在這個社會上有時候有不得不面對的麻煩。但是俗話說的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在這個社會能不和別人結仇就不要和別人結仇。沒有結仇自然就不會有復仇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