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肝義膽,滄州俠客大刀王五,他跟霍元甲齊名

俠肝義膽,滄州俠客大刀王五,他跟霍元甲齊名

滄州名人植物園大刀王五銅像

滄州名人植物園中,南排靠東的位置有大刀王五的銅像。他是近代著名的武術家,俠客,大家最熟悉的是關於他和譚嗣同的交往故事。很多的故事經過加工後編成了電影,使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相關資料顯示:王五本是回族,原姓白。父母早逝,後被一王姓鏢師收留改姓王,後納為女婿。後來支持譚嗣同等人變法,在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等人被殺。大刀王五冒險為譚嗣同收屍,被傳為佳話。下面根據本人收集的部分資料對大刀王五進行簡要的介紹。

王五小的時候,跟肖和成學習武術,有一定的功底。後來,為進一步深化,希望找到一位更高的名師指導武術。當時滄州當地武林界最出名的當屬雙刀李鳳崗。

李鳳崗,滄縣人,清道光、咸豐時期著名武術名家,因精通拳術、器械,尤其善使雙刀,被武林人士稱為“雙刀李鳳崗”。

李鳳崗自幼跟叔父李冠銘練習六合拳,14歲時已精通六合拳門的各類拳術、器械。後經著名鏢師戴四爺介紹進入天津鏢局。 17歲時遇到關外高僧挑戰,以棍鬥刀,一招將其擊倒,名揚天津城。一次,鏢師們在飯堂吃飯,齊聲要求李鳳崗演練雙刀。他推辭不過,就答應了。看看飯堂裡有一堆土豆、辣椒、茄子,就說:“我耍起刀來,你們拿這個一齊往我身上打,看看怎樣。”李鳳崗持雙刀在院中站定,四五個鏢師雙手抓了土豆、茄子、辣椒等,站在院旁, 喊一聲,“打”後,便一齊將這些東西扔向李鳳崗。再看李鳳崗只見刀光,不見身影,土豆、辣椒、茄子像雨點一樣打來,都被一一砍落在地,竟沒有一個沾著李鳳崗身體,眾鏢師這才真正佩服。後來李鳳崗走南闖北,與人交手無數次,從未失鏢,“雙刀李鳳崗”之名,不脛而走。

中年時,李鳳崗回到滄州,開設“成興”鏢局。以樂善好施、行俠仗義聞名。

王五求學,多次遭到拒絕。他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為了把他鍛鍊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一起押鏢,行走江湖。經過幾年的鍛鍊,王五告別了師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

王五不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愛國義舉更是被人們廣泛傳頌。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戍邊。王五出於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回京後,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更為人們所稱道和廣為流傳的是王五與譚嗣同的交往。王五俠義心腸,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898年,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為表白自己變法決心,醒悟大眾,甘願受捕。王五得知後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9月27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剛毅監斬於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後悲痛欲絕。為了繼承譚嗣同的遺志和復仇,王五多次組織人員進行暗殺活動,終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決心自此更加強烈。

大刀王五之死: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殺洋人,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終因寡不敵眾,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現在王五故居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裡。

當年王五在北京頗有威信,眾人贈有“德容感化”和“義重解驂”兩塊匾額,掛在門的東西兩側,後來院裡的人搭建房屋,匾被取下來當了床板。門前原來有個軒豁空場,高高飄揚著源順鏢局的杏黃大旗,現在已經被公廁佔了大半個地方。據說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躍進”時期進了鍊鋼爐。

無論如何,大刀王五是滄州近代史上當之無愧的名人,他俠肝義膽行走江湖,為朋友不惜生命,積極參與反帝愛國運動,是滄州人民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