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长效“治脏” 营造美丽家园

夏日的每个清晨,推开窗,感受扑面晨风带来的清新味道,是天鹅小区居民刘勇最舒心的时刻。今春,哈尔滨市香坊区200多环卫工人奋战四天,在他居住的小区一大片弃管地带,清除200多吨垃圾,栽下青草绿树,小区居民顿觉豁然开朗。今年以来,哈尔滨聚力“治脏”、“治污”,扫除为城市“添堵”的环境卫生难题,构建城市、乡村环境整治一体化长效机制,营造净化家园全民参与的火热氛围,在迷人夏日,让城乡环境亮出洁净美丽“底色”。

直击垃圾残污回应百姓诉求

哈尔滨市香坊区亚麻体育场内,大量垃圾积存多年,附近居民却少有健身休闲空间。今年,哈市大规模排查环境卫生整治难点,梳理出3500个问题点位,亚麻体育场就在其中。

问题整改“点对点”记账销号。城管部门迅速出动专业清扫保洁队伍、车辆,清运垃圾6吨多,亚麻体育场焕然一新。

“环卫工人开始清扫时,我以为要在里面建什么新建筑,没想到下这么大力气清理,是为了给老百姓健身用,心里特别高兴!”附近居民张大爷说,体育场干净了,每天都想来走一走。

对照问题清单挂账整改,显示着哈市“治脏”、“治污”的决心。直击垃圾残污,截至目前,哈市清运污冰垃圾已达万余吨。

及时回应百姓诉求,依托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以“精细深实”方式打造美丽城区,今春以来,1500个居民庭院整洁一新,700余条背街巷洁净如初。

网格责任区域还制订机械化错峰作业计划,水洗还原街路本色,采取“火碱涂抹分离油渍,高压水车强力冲洗”方式,消除步道板、市场等区域油渍、污渍,集中清运施工路段渣土,城市卫生质量明显提升。

“治脏”城乡同步探索长效管控

今年,哈尔滨清脏治污首推“城乡同步”,剑指环卫“真空”地带——乡村。探索复制市区精细化管理模式路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长效管控机制,乡村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据哈市城管部门介绍,针对乡村的清脏治污,重点是清扫冬季积存垃圾,清理道路边沟、路肩积存的污冰和杂物,扫除村头路尾各类垃圾污物,清除城乡结合部、出入城口区域卫生死角。

积极探索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哈市已累计投入5639万元,为各乡镇配备了垃圾收运专用设施设 备、垃圾运输车辆、小型自卸车、压缩设备、垃圾斗、垃圾箱等,目前已有21个乡镇(含涉农办事处)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涉及105个村、193个自然屯,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逐步向环境整洁宜居目标迈进。

创新城市管理引领全民参与

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路面垃圾筒撤掉了,居民定时投放垃圾、环卫定点设置垃圾箱、作业车辆定时运输的“三定”新模式,为夏季城市环境再添一抹亮色,也为市民注入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环保理念。

目前,群力省公务员小区、省政府机关楼及其他15家单位推行垃圾分类试点有声有色,配置分类垃圾桶、再生资源回收亭,培训物业清扫保洁人员和志愿者,逐步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积极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城市管理方面创新理念、“迈开大步”,哈市不仅引导市民养成环保理念与行为习惯,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更是率先垂范,引领市民付诸行动,自觉参与环境治理。

6月3日,哈尔滨市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捡拾塑料垃圾袋环保公益主题实践活动,当天,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和机关干部积极参与 垃圾捡拾行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志愿者和市民参与。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喆在活动现场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环境卫生达标,更需要市民文 明素质、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用实际行动爱护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此外,调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哈市一项常态化工作。市城管局连续组织开展“周五清洁日”“周六义务劳动”等活动,清除乱贴乱画“膏药”、修整家门口“最后一公里”庭院道路、铲除白色面源污染等专项活动,形成全民参与,打造美丽城市环境火热氛围。

环境治理永远在路上。据悉,下一步,哈市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卫生死角、露天烧烤、乱停乱放、乱扯乱挂、私搭乱建等整治力度;强化常态化、长效 化管控;建立覆盖郊区村屯的垃圾收运体系,最大限度实现垃圾“日日清”;特别是聚焦“消除存量、减少增量”,规划垃圾填埋场地,新建垃圾处理设施,推进垃 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切实解决垃圾随意堆存、偷倒偷卸、处理“缺口”日益增大等问题,努力为百姓创造整洁有序、常净常新、舒心宜居的城市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