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與大時代產物
公民變網民,網民成網購者,新零售有海量潛在用戶。技術日新月異,從傳統PC轉到智能手機端,人們更方便觸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12月,中國網民7.31億,普及率達到53.2%,超全球平均水平3.1%,超亞洲平均水平7.6%。
2016年新增網民4299萬人,增長6.2%,中國網民規模相當於歐洲總人口量。中國手機網民6.95億,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10%。2016年中國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4.69億,年增長率為31.2%,網民手機網上支付比例由57.7%升至67.5%,而2016年阿里雙十一購物節移動端的成交額約82%。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金額5.5萬億美元,約為美國的50倍。
聯合國分支機構Better Than Cash Alliance(優於現金聯盟)2017年4月發佈《中國社交網絡、電商平臺和數字支付生態系統的發展——及其對其他國家的影響》稱,2016年中國社交網絡支付市場規模2.9萬億美元,四年時間實現了20倍增長。《人民日報》2017年7月31日文章《支付競爭不能只靠“薅羊毛”》寫到:“支付本是商業銀行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是銀行的優勢業務,但在移動支付條件下,互聯網企業卻憑藉創新走在了前邊”。互聯網時代,得用戶者得天下,市場變成一塊只有5.5英寸的智能手機屏幕。互聯網+奠基、新商業模式驅動,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用戶、引導用戶階段已經完成,2017年的點擊到轉化率約為10%。智能手機已為經濟大入口、大通道。
消費主義與物質精神並重。消費主體由60後向80後、90後轉變,新一代消費主體從服務和體驗中得到滿足,看作是與商品本身的效用一樣重要。他們正是互聯網擁躉,更是消費模式轉變的主體。廣州有的汽車站只有退換票人工服務窗口,購票通過機器、智能手機而無人化。
體驗、感受成為服務的代名詞,服務經濟時代的商品與服務地位變得同等重要,進而是物質消費與精神、心理消費兩種行為的合一。比如汽車、電器等產品提高了人類物質生活質量,而網絡遊戲、文化產品、教育等服務性商品增加了人的精神愉悅感,消費時獲得心理滿足感,而後者正在逐漸侵佔原屬於商品的市場和時空,消費者從中獲得滿足、愉悅、快樂的體驗感受,並願意付費,精神和心理消費誘導創造價值,這恰恰是新零售彌補傳統零售的空白。
城鎮化集聚效應與新零售終端的多合一。北京人口高密度,是新型零售加速發展的典型城市。中新網數據,2016年北京網上零售額超2000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速4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由2011年的4.0%提高到2016年的18.6%。
2017上半年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4%,同比提高8.3個百分點,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貢獻率為45.6%,同比增長率26.2%。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12年和2015年分別突破20萬億、30萬億大關,2016年達到33.2萬億元。中國消費市場快速發展,但與美、英、法相比差距不小,中國消費佔GDP比重約為37%,而三國在55-68%之間,這是新零售的處女地。城鎮化奠定新零售的物質基礎,1980年中國城市人口不到20%上升到2016年的56%,未來中國城市人口將保持1%-2%年增長率,預計2030年達到70%。
人口積聚為運輸的規模化提供了條件,更是高密度商業網點的基礎。互聯網思維解決快遞最後100米的難題中,智能快遞櫃應運而生,豐巢、快易遞智能櫃由24小時快遞的投送和退貨的倉庫,變成一個融合電商、物流的節點,還通過網絡化成為實時、動態,時空結合的數據生產器,因而受市場歡迎,快易遞智能櫃獲市場追捧。速遞易官網介紹,該2016年公司進駐全國79個城市,實現包裹收發超過10億件,成為三泰控股全資母上市公司核心發展戰略。
在新零售的推動下,各行各業的新業態隨之誕生,創業者和企業家只有快速適應市場發展環境的轉變,學習掌握新工具的應用,才能在快速變革的時代潮流中確立應有的市場地位 ,而現階段新零售正是每一個市場主體需要認識和把握的工具。
閱讀更多 東莞經濟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