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與蘇聯的軍事力量水平差距有多大?假若在二戰初期日本決意進攻蘇聯,會有什麼後果?

GerrardTorres

日本與蘇聯軍事水平的差距從一件小小的反坦克炮就能看得出來。反坦克炮是一種彈道低伸,穿甲能力強,主要用於毀傷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亦可用於摧毀各種土木工事的直瞄火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坦克炮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被各個交戰國所廣泛運用,不過對於日本來說,他的反坦克炮之路則是一條充滿著苦難和不幸的失敗之路。

(第二次大戰時的德國反坦克炮)

受制於經費和技術能力,日本陸軍的武器更新一直是要落後同期的歐洲國家,在德國的pak35/36型反坦克炮的原型炮誕生四年後的1933年,日本陸軍才開始研究自己的反坦克炮,第二年,首門原型炮誕生,在經過一年多的修改和測試後,於1935年3月定型,稱之為九四式37毫米炮。這裡可能有讀者會有疑問了,為什麼不直接寫出來火炮的種類呢?這是因為日本陸軍的守舊思想,主張一味的無腦進攻,因此陸軍內部很難通過一些帶有防禦含義的火炮名稱,尤其是反坦克炮(日本人稱之為對戰車炮)這種帶有明顯守勢的用詞,就更加不可能通過了,因此為了“避諱”就只得含糊的稱之為“37毫米炮”。

(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

九四式37毫米炮重327千克,最大射程7千米,配用的穿甲彈可在350米擊穿30毫米的鋼板,性能平平,除了重量相比其他國家火炮較輕之外毫無亮點,而且相對於此時歐洲大部分的反坦克炮都安裝了可用於機動車輛牽引的充氣橡膠輪胎,九四式仍然採用了木質車輪,因此在機動性上,更加落後他國的同類型武器,但沒有辦法,這在當時是日軍唯一能拿出手的反坦克炮,即使性能差勁也要裝備,九四式裝備於日軍步兵聯隊的速射炮中隊,每中隊裝備4門。

(諾門坎戰役結束後,被蘇聯紅軍繳獲的九四式反坦克炮)

(諾門坎,蘇聯紅軍的裝甲部隊向日軍發起進攻)


戰爭史

如果二戰初期日本決定進攻蘇聯,這肯定會給蘇聯增加很多困難,但是蘇聯絕對不會被日本打敗,

蘇聯最終還會取得勝利。



1.日本在二戰期間曾經有北上和南下的擴張計劃。當時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並在東北地區集結了重兵。日本計劃向北佔領蘇聯的石油產區來獲取石油資源。



2.所以日本試探性地與蘇聯打了兩場戰爭,結果都失敗了。因此,日本決定南下攻打美國和英國的殖民地東南亞地區。去搶奪那裡的石油和橡膠等戰略物資。



3.假設日本在二戰期間集中全部兵力進攻蘇聯。那麼日本一定會攻入蘇聯境內,並佔領蘇聯遠東地區。因為當時蘇聯已經把大量的軍隊用於對德國作戰,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對抗日本。



4.但是由於蘇聯的國土面積太大,日本佔領蘇聯的部分領土後還要分兵把守。日本軍隊還要與中國軍隊作戰,所以日本不可能抽調大量軍隊進入蘇聯的歐洲地區。因此日本只會佔領蘇聯部分領土。



5.不過戰爭永遠都是世界大國之間的博弈,美國不會允許日本通過佔領蘇聯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來威脅美國的阿拉斯加。美國更不會讓日本在東亞、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擴大,因為這會損害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利益。



6.假設蘇聯被日本和德國滅亡了,那麼德國和日本下一個戰爭目標就是美國。美國將感受到唇亡齒寒的危機。所以美國一定會參戰打擊日本!不讓日本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發展壯大。



7.中國在清朝末年一直被歐美西方列強欺負。因此中國割讓和失去了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希望中國人民努力建設好我們的祖國。終有一天把中國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杜達特洛夫斯基

在二戰前,日本確實已經成為相當工業化的國家,但是它的水平相當有效,也就是對中國這樣的農業國擁有優勢,可是對付蘇聯卻要差太多了。日本與美國的力量比為1:10,這還是對日本最高平價。

別小看蘇聯的,沙俄時期已經為主要的帝國之一,工業生產能力在全球也排得上號的,蘇聯時期又進行全面的提升,在二戰前,一度排列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位的工業地位,只不過德國憑藉擴張,佔據西歐,才保證對蘇聯的優勢。

從國力角度說,蘇聯對日本具有碾壓式的優勢,至於3倍於日本,從軍事力量上說,也一樣具體碾壓的能力。日本將太多的資源用於發展海軍力量,蘇聯卻集中力量發展陸軍。1937年開始的侵華戰爭,對日本而言是一個不利因素,日本陸軍的現代化隨便侵華而中止,1941年的日軍依然只是一戰水平,甚至還不如37年。

對蘇作戰,日本只能依賴於陸軍, 可是已深陷入中國戰場,對華作戰所能投入兵力相當有限,直到蘇德開戰之後,日本才為蘇作戰進行動員,目標也只是將關東軍的總兵力達到70萬,與駐遠東的蘇軍比,總兵力處於劣勢,蘇軍經過動員之後,駐遠東的部隊已達到140萬左右,而且在坦克,火炮等重武器方面,日本的差距更大,日本唯一優勢的海軍在遠東作戰中幾乎是看戲的,空中力量以日本的全面劣勢為現實,蘇聯駐遠東的空軍規模遠不是日本可比的。如果考慮到日本動員與集結數量,日軍可能在10月之後,才具備發動進攻的可能性,馬上要冬季作戰了,日軍在冬季進攻蘇軍,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時對蘇軍唯一不利的地方在於,蘇聯屬於兩線作戰,在遠東進行防禦有餘,進攻卻不行,後繼進攻無法保證,這也是日本佔的唯一優勢。

總之,日本不具體取勝的條件!


麥田軍事觀察

如果拿二戰時的日本軍力與蘇聯相比似乎有失公允,由於在諾門罕戰役中,已遭蘇軍痛扁,其早已對蘇軍禁若寒蟬,以至一九四一年日軍大本營寧願去戳美國人的屁股,也不敢為了與軸心國盟友去夾擊蘇聯。從幾個方面來衡量,日本都遠非蘇聯對手。

一. 國力方面,當年的蘇聯已經是個地道的工業化國家,而且尤以重工業為主,這正是軍事裝備特別是重型裝備生產的必備條件,更加蘇聯戰爭資源豐富,其中石油產量穩居世界前列。

而日本的工業產能與亞洲尚處農耕文明的亞鄰國相比,好象極為強大了,但與在先進的歐洲尚屬前列蘇聯相比,無疑也是兩個文明時代的差距,並且日本還將絕大部分軍工產能投入到其海軍裝備的生產中,造就了一支稱雄亞洲的聯合艦隊,實話實說,在這方面是徹底碾壓蘇聯海軍的。但不好意思,航母戰列艦代替不了坦克大炮,它連看熱鬧資格都不夠!戰爭資源正與蘇聯相反,極端匱乏,這也是日本當年確定南下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 戰術思想,蘇聯已經進入坦克炮兵集群作戰的戰術應用中,動輒幾百上千的集中使用,十幾萬幾十萬兵力的大集群作戰,這對於日本來講,無論其裝備規模還是兵員規模都是它無法承受的。既便給了它這種規模,它無疑會把這些重裝備平均分配到支隊.、大隊去,然後各自去搞迂迴偷襲去了。這一點在與美軍的瓜島爭奇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甚至還想靠冷兵器時代的拚刺刀去贏得戰役的勝利,當然美國人不會跟他玩這路子,蘇聯人更不會陪它這麼玩,卡萩莎一噸炮火覆蓋完事了。

三. 兵員人力的差距。不太大。蘇軍雖在西線與德軍死磕,拚消耗。但在東線仍給日本近百萬關東軍預備下了兩個方面軍一百五十萬兵力。直到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才把這支百萬大軍調到西線戰場。

四. 西伯利亞的遼遠和嚴寒將是侵蘇日軍最強大的敵人。

由於日本陸軍的絕大部分早已陷在或斷送在中國戰場,就算讓馬來之虎山下奉文變成西伯利亞狼,他還能得到幾個師團的兵力呢?(這也是日本當年無力北犯的最要原因,中國戰場就是日本陸軍的最大消耗)加上關東軍力總數也不過一百三四十萬,與蘇軍不相上下。你得先讓蘇軍先放棄重裝備,每人一把步槍一把刺刀,去跟日本人表演一場古戰場上的決鬥撕殺,日軍肯定佔有取勝的大概率,因為他們從童年時期就開始了這種專業的訓練!

然後日軍順利西進,直達貝加爾湖至烏拉爾山地區,但至此他們卻變成一百多萬坨凍肉!

因為路途遙遠,天氣嚴寒,日軍那幾輛汽車無法啟動,都成廢鐵了。被裝給養上不去了,所以,這些日軍把西伯利亞狼喂成了北極熊!


鐵嶺鋒

本位面歷史上1941年6月時關東軍大約有40萬人,蘇軍在遠東有70萬人,到1941年底關東軍經過代號為“關東軍特別演習”(簡稱關特演)的秘密動員增加到85萬人,裝備有400多輛坦克、1025架作戰飛機。蘇軍兵力則增加到134萬人,並裝備有8777門火炮和迫擊炮(不含50 mm迫擊炮)、2124輛坦克、3193架作戰飛機。並且蘇軍擁有15個築壘地域,主要集中在日軍準備實施主要突擊的濱海邊疆區方向。日軍如果發起進攻將不得不對這些堅固永備工事發起攻堅戰。如果日軍北進則將會在兵力兵器全面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進攻複雜地形環境下的堅固築壘地域,這樣的作戰勝算不會很大。蘇軍依然有把握在守住遠東的情況下在冬季大反攻中取得一定的勝利。但由於日軍在遠東對蘇軍作戰所產生的消耗,將使蘇德戰爭的進程延長一段時間(可能會有幾個月)。

需要說明的是,1942年1月1日,紅軍在部隊(in ranks)的兵力就有8490778人,另有606770人住院。此外還有幾十萬紅軍既不在部隊也並非住院人員。紅海軍也有三四十萬人。內衛軍、邊防軍也有數十萬。因此在遠東的134萬人只是蘇軍的一小部分

1942年1月1日,蘇聯共有可用的坦克、自行火炮合計7700輛,各種飛機合計2.19萬架(其中作戰飛機1.2萬架)、各種火炮和迫擊炮7.01萬門。無論哪種技術兵器的儲備(軍艦除外)都遠超日軍,遠東的蘇軍裝備的武器裝備雖然相對於關東軍優勢已經很大,但在整個蘇軍中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相比之下,關東軍的兵力、火炮、飛機數量相對於日軍總數還不算佔比極高,但日本陸軍當時僅有的15個戰車聯隊(共有坦克690輛)中有9個(共有坦克414輛)在關東軍中。坦克方面差距最為明顯

究其根源,二戰中日本海軍實力遠超過紅海軍。但是日本陸軍和紅軍不是一個量級上的對手

表118為紅軍(含紅軍空軍,1946年以前的蘇聯陸軍+空軍)的兵力,上方為在部隊(in ranks)人數,下方為住院人數。可以看到蘇軍在蘇德戰爭絕大多數月份中兵力超過1000萬人

表119為紅海軍的兵力,可見紅海軍也有幾十萬的兵力

而紅軍的總兵力比在部隊+住院人數還要更多一點。同時,除紅軍、紅海軍以外,蘇軍還有內衛軍、邊防軍的幾十萬人。蘇軍的總兵力常年在1100萬以上

而日軍只是到了戰爭末期,連同各種方式拼湊起來的新編部隊才湊齊了700萬人,整個戰爭期間絕大多數時間內的兵力連700萬都遠遠不到

武器裝備方面,蘇聯遠勝日本

比如說坦克方面,著名的T-34坦克,僅在1941.7-1945.3期間就生產了50985輛(T-34/76+T-34/85)。日本所有坦克產量跟這個比起來不過是零頭。更不用說還有大量的KV、JS系列重型坦克及以各種底盤改造的自行火炮

蘇軍的ML-20型152mm加農榴彈炮,在整個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接收(戰前擁有+戰時接收)了7000門,戰爭結束時還有4200門。這種火炮性能幾乎能與日軍的89/96式150mm加農炮相比,而且重量輕產量大

等等等等

在各種陸戰兵器方面,蘇聯對日本都是絕對壓倒性的優勢


蘇聯在武器裝備的生產,決定了紅軍能夠成為一支龐大的、部分摩托化的陸軍,並且裝備有大量坦克、飛機、火炮,是二戰水平的陸軍;相比之下日本陸軍在很多方面還停留在一戰水平

因此,如果日本北上,能夠給蘇聯造成一定的麻煩、能拖延蘇德戰爭的進程,但不會造成蘇聯在二戰中的戰敗


屠龍者6149

二戰時期日本與蘇聯有三次交鋒,第一次是張鼓峰,主要是朝鮮駐屯軍發動的,當時蘇聯正在肅反運動,蘇聯各大軍區的將軍們人人自危,曾在中國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時期擔任顧問的加侖將軍被肅反捆住手腳,和日軍打了個平手。這次戰役卻助長了日軍犯蘇的勇氣,於是關東軍又開始更大的陰謀,準備在諾門坎進行更大的攻勢。這時蘇聯最高統帥部對日軍重視起來,認為不把日軍打疼,日軍是不會罷休的,讓日軍想起這次戰役都要嚇尿褲子,被肅反整得面目全非的蘇聯僅有兩位之一的布瓊尼元帥下屬朱可夫上將掛帥,調動了全蘇最精銳的機械化軍團對付日本軍花的關東軍,兩方精銳部隊開始在諾門坎較量,由於日軍指揮呆板,使日軍慘敗,蘇軍重火力和重型坦克,還有噴火坦克讓日軍處處被動挨打,這次戰役日軍害怕了,無奈只能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從這兩次戰役來看,日軍無論從武器裝備上,還是戰略戰術上都處於落後狀態。至於第三次則是蘇聯摧枯拉朽的優勢了,而日軍早已走到了軍事末日,根本抗衡不了蒸蒸日上的蘇聯軍隊。


juzijingyuan

日本西進和德國夾擊蘇聯,是德國總參謀部的規劃,日本參謀天才石原莞爾也明確指出了西進的重要性。

日本進攻蘇聯有三大好處:

  1. 如果日本從東北牽制住蘇聯150萬大軍。那麼即使德國在莫斯科戰役中失利,也有極大的可能性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一旦整個蘇聯戰敗,德國將平定整個歐洲大陸。
  2. 如果日本進攻蘇聯,而不是美國。美國國會也不會這麼快向日本宣戰,也就不會順便向德國宣戰(日德聯盟),德國在歐洲戰場的壓力將大幅度減小。
  3. 如果日本進攻蘇聯,而不是南下,中國和德國的關係仍然能相對穩定,這就保證了德國從中國鎢礦(極端重要的戰略物資)的進口。
  • 日本就是豬一樣的隊友。

美之星CCO

二戰時期希特勒和鬼子有約定,一起夾擊蘇聯。日本響應盟友,派出五萬精銳關東軍,先來對蘇聯試探性的進攻,發起了諾門坎戰役,朱可夫是個狠角色,直接一招鋪天蓋地地攤試的飛機轟炸,然後坦克鋼鐵洪流般的衝鋒,宛如獅子搏兔,五萬關東軍轉眼之間一下子全死光,唬的日本鬼子膽戰心驚,對蘇聯點頭哈腰,表示蘇聯是日本的大爺,以後絕對不敢對蘇聯大爺出手,寫字畫押,暗示朱可夫去和希特勒死磕,遠東哪怕沒有一個蘇聯兵,鬼子也不會對遠東動手,信誓旦旦,背地裡死命拉大炮搞要塞,強抓中國百萬民夫搞工程防禦蘇聯,可見鬼子怕蘇聯怕到骨子裡了,到現在依然是怕俄羅斯,見到普京宛如老鼠看到貓,一聲也不敢吭。


三炮傾人國

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這決定了外敵都是從海上而來,這從鎌倉幕府時代的兩次蒙古入侵日本以及1853年的黑船事件都可以充分的證明。因此,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軍隊的發展重心都放在了海軍建設上,資源也優先海軍,所以它的陸軍發展則滯後很多,其陸軍戰力連許多歐洲二流軍事國家都不如。

相反蘇聯是個傳統大陸國家,其國土幅員遼闊,陸軍強大。截止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紅軍共編有303個師,總兵力5224066人。

蘇聯遠東地區地廣人稀,每個居民點之間相距甚遠,冬季來臨時,人必須窩在居民點內寸步難移。而且當時遠東地區並未探明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石油,對於日本來說花大力氣佔領並不划算,不如南下搶佔那些現成的油田和橡膠園等戰略物資。

號稱精銳的日本關東軍即便是在全盛時期,其兵力總數上也無法與蘇聯遠東方面軍相比。更何況在武器裝備上日本陸軍就更加沒法比了。在1939年日本試探性的對蘇聯主動挑起了兩次戰爭(諾門坎和張鼓峰),但都以完敗而告終。

因此事實證明,即便日本在德國入侵蘇聯後全力進攻蘇聯遠東地區,最多隻是像1925年前的那樣佔領遠東部分城市,但由於補給困難等原因無法打到蘇聯的歐洲部分去。何況蘇聯當時在

在遠東地區部署的兵力直至45年八月風暴發動前都保有百萬之眾的兵力,日本人根本佔不到任何便宜,此時的蘇聯紅軍可比他們的前輩沙俄陸軍強多了。


彼得堡的肥天鵝

如果日本響應希特勒的號召進攻蘇聯,以我看來,必敗無疑。

經過諾門坎一役,日本既看到了蘇聯的不好惹更看到了蘇日之間的差距。其實當時歐美蘇是戰爭第一梯隊,因為他們的軍事裝備是遠遠高於亞洲國家的,蘇聯已經完成了重裝集群軍事建設,而日本軍隊還主要是人力衝鋒。雖有坦克、裝甲車,但裝備數量太少,主要用途是在攻擊作戰時作為步兵掩護和炮火攻略。而蘇聯雖然面對著德國重兵入侵,但防備日本的那一部分兵力部署始終並沒有鬆懈。

蘇聯士兵對西伯利亞地區不毛之地的適應性遠高於日本,而且一馬平川的西伯利亞更適合蘇聯的裝甲集群展開戰鬥。再說如果日本進攻蘇聯,他苦心孤詣經營了幾代人的中國戰略就會徹底崩盤,他在大陸建立立足點,獲取資源的所有設計都有可能翻盤、落空。中國可能在他放鬆絞殺的空檔迅速坐大,那對他才是致命的威脅。

對於如此風險巨大的為德國人火中取栗的戰略抉擇以日本人的自私和精明肯定是不願意為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