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國為何不選擇對東京使用原子彈,而選長崎?

qzuser226874803

1945年,為了加快日本投降的速度,能夠儘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政府最終還是作出了使用原子彈的決定。

  美國政府,一開始選擇轟炸目標的時候,共有四個工業中心城市可作為轟炸目標,它們分別是:小倉、廣島、長崎、東京。

  經過,美國各級政要權衡利弊之後,美國最後還是把東京給換掉了,改成了長崎。因為,東京是一座歷史古都,如果在這個地方投放原子彈,將會對後人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是為了起到震懾作用,為了加快日本投降的步伐,而不是想用來進行大屠殺。如果,在東京投放原子彈,不僅可以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還可以把一座歷史故都毀於一旦,到那個時候美國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隨後,美國開始一系列投放原子彈的準備工作。美國曼哈頓工程聯合委員會告訴美國總統,如果使用原子彈對付日本,一枚原子彈可能遠遠不夠。

  如果,這枚原子彈投放後起不到震懾作用,日本當局會認為美國只是裝樣子而已,完全達不到美國原定的作戰要求。所以,這個委員會的建議應該多準備幾枚原子彈。美國總統採納了這個委員的建議。一方面秘密的進行原子彈轟炸的各項準備工作。另一方面也給日本提供一個和平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機會。

  1945年,美國、英國、中國聯合發表了波茨坦公告,嚴重警告日本當局:如果再不接受無條件投降的要求,美國將會使用一種秘密武器,到時候將會對日本本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徹底貫穿了整個日本社會。最後,日本當局還是決定繼續作戰到底,沒有選擇用投降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

  在日本不聽勸住的情況下,美國分別在:1945年8月6日,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造成至少22萬人傷亡,80%的建築物遭到毀滅。

  1945年8月9日,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造成10萬人傷亡,65%的建築物被毀。

日本,在美國投下兩枚原子彈後,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至此人類歷史上最大一場戰爭宣告結束。


歷史救生圈

不囉嗦,直接上結論:

1.東京在投原子彈之前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已經把這座城市被炸的面目全非了,毫不客氣的說當時東京市區還立著的房子用手指頭都能數過來,而城區的人除了被燒死就是被燒傷

,找不出多少一點事都沒有的人,對待這麼一座城市用原子彈就是浪費,不如把原子彈投到相對完整的城市,這樣更刺激。

2.日本的統治階級都在東京,如果轟炸波及了當時的日本皇室,那麼對日本皇室有崇高信仰的日本民眾是否會“同仇敵愾”,激發他們對盟軍的仇恨,對當時的美軍有變態的抵抗對美軍造成更大的傷亡,當時美國政府並不能保證不會發生。

3.雖然當時二次世界大戰還沒結束,但是其實美國的高層已經考慮到戰後統治的問題了,與其直接派兵攻佔不如直接利用當時的日本當局,所以不能消滅當時日本的統治階級。

其實2、3條很好理解,關鍵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第一條這段歷史嗎,我們來詳細看一下第一條:

如果說二戰日本軍方很變態,那麼美國對東京的這幾次轟炸可以說更“殘忍”(不要噴我我加了引號),其實自1944年底美軍先後佔領硫磺島和提尼安島之後,B29遠程重型轟炸機已經可以對日本本土進行直接攻炸了,這些轟炸大部分在白天出動,而且為了躲避防空炮和戰鬥機,轟炸大部分在1萬米左右的高空轟炸,而根據歐洲對德轟炸的經驗炸彈多采用高爆炸彈,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轟炸之後,美軍發現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效果並不明顯,命中率太低且即便命中損失也不大。1944年年底,柯蒂斯·李梅出任美國第二十航空隊司令,就是下面這位帥哥(最後官至美國空軍四星上將)。

他在上任後也發現了轟炸效果不理想這個現象。不過他分析了日本城市的結構特點發現日本城市大部分建築為木質結構,然後他根據這個發現想出了一個主意:既然高爆彈炸不準,那麼我們乾脆直接用燃燒彈,把你的房子索性一次性全點著。

於是,他在1945年2月19日對東京進行了試探性燃燒彈攻擊,當晚美軍出動174架B29,將東京2.54平方公里的區域一次性焚燬,然後他覺得效果不錯下定決心火燒東京。

1945年3月9日,339架B29攜帶2000噸燃燒彈對日本東京實施轟炸,

當天晚上東京市中心41平方公里的範圍被徹底燒燬,24萬棟建築付諸一炬。9萬人當場被燒死,10萬人被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而B29攜帶的燃燒彈產生的熱量足以使任何物體被點燃包括人體!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計劃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摧毀。當晚只有9架B29被擊落。

有這麼一段記錄大家可以看一下:

一時間,風借火勢,火助風勢,烈火席捲了整個東京,一切全都被點燃了。地面溫度幾乎在瞬間接近1000攝氏度,樹木、房屋以及人體全都發生自燃,連金屬都被熔化了。地面上,大火像洪水般蔓延開來,四處逃竄的人群來回狂奔。但火焰很快就將他們舔倒,並迅速化為燃燒的焦炭。一些為了求生的人跳進池塘和河流中,但池水和河水在高溫下也已沸騰,將他們活活煮死。劇烈燃燒產生的熱浪甚至使天空中B-29轟炸機也上下顛簸,機組成員事後才發現原本銀色的機腹都被燻成了黑色。

待到天亮後,倖存者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大部分建築物蕩然無存,街道已無法辨識,只剩下東倒西歪的水泥柱和鋼筋混凝土的殘垣斷壁。一位倖存者回憶道:“我家附近所有的房屋都變得像融化的糖塊一樣。河水幾乎都蒸發掉了,無數燒焦的屍體遍佈乾涸的河床。士兵和警察們正在堆放著死屍,屍體呈各種姿勢蜷縮著。空氣中瀰漫著燒焦的臭味。天啊!那一刻我懷疑自己是否還在人間。”

當年5月25日,美軍又用同樣的辦法轟炸了東京。而整個1945年,東京已經被炸得面目全非,整個東京(包括郊區)50%的建築被徹底焚燬,超過14萬人死亡,這個數值遠遠超過廣島原子彈和長崎原子彈的殺傷效果。

1945年8月6日,美軍B29轟炸機對日本廣島投擲一枚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1.5萬噸TNT當量),7.4萬人直接死亡,7.5萬人受傷。

1945年8月9日,美軍B29轟炸機對日本長崎投擲一枚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2萬噸TNT當量),2萬人直接死亡。

對比以上兩組原子彈轟炸的數字,我們就能看出火燒東京的殺傷力遠遠高於原子彈殺傷。所以美軍根本沒有必要再對一個接近死亡的城市再用一枚原子彈,反而對幾乎沒有遭受過打擊的工業城市廣島和長崎投擲效果更好,震懾力更強。

這樣也達到了使用核武器的目的。 日本廣島當時作為一個工業城市還是日軍第二軍司令部所在地,在整個二戰期間廣島幾乎沒有受過什麼像樣的打擊,城市完整,而美軍當時剛好需要一個這樣的城市去評估原子彈殺傷效果,所以。。沒有所以了。。

另外說一句,長崎很倒黴,因為那枚原子彈本來應該投給小倉,但是當天氣象條件太差,只能轉飛長崎,所以長崎幸運的成為僅有的2座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城市。


雛菊西瓜Peterpan

越是位高權重的人越貪生怕死,缺少與敵人玉石俱焚的勇氣。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是希望讓日本高層認清戰敗的事實,儘快投降好減少美國士兵的傷亡,而不是要徹底毀滅日本,所以東京這樣日本高層聚集的位置不能用原子彈。至於最後轟炸長崎真的是運氣使然。

美國高層最早決定的轟炸目標一共有四個:廣島、小倉、新瀉、長崎,這其中長崎實際上是作為備選方案存在的,最開始並沒想轟炸這裡。

廣島是日本的重要工業中心,而且是日軍指揮中樞之一,是日本陸軍最大的集結地。小倉有日本本土重要的兵工廠之一小倉兵工廠。新瀉是日本海軍重要基地以及工業基地之一。長崎由於地形多山並不利於測試原子彈的效果,所以作為備選。

1945年8月6日,美軍對廣島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轟炸,日本高層還心存幻想拒絕無條件投降。美國軍方為了徹底打破日本人的幻想決定進行第二次轟炸。

1945年8月9日,美國準備對第二目標小倉投放原子彈。當時的轟炸主要依靠人眼去觀測轟炸目標,而當天小倉上空雲層很厚美軍飛行員根本看不清地面,裝有原子彈的轟炸機“博克之車”在雲層上空穿梭了3次仍未找到目標不得不改變目標去轟炸附近的長崎。

美軍轟炸機到長崎上空後依然被雲層困擾,按照事前規定轟炸機應該立刻返航,但當時“博克之車”機長斯韋尼自作主張決定利用高科技雷達瞄準器輔助完成轟炸。於是飛機飛向預定目標三菱重工長崎兵工廠。

這個時候美國人的運氣來了,在投彈手瞄準過程中,厚厚的雲層突然散了,轟炸目標三菱重工長崎兵工廠清晰可見,於是轟炸開始。

1945年8月9日10時58分,美國轟炸機扔下原子彈“胖子”轟炸長崎。

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原子彈實戰也就宣告結束,滿目瘡痍的廣島、不幸被轟炸的長崎成為日本永恆的傷痛。


當狗容易做人難

這個問題我來答。美國為什麼不選擇對東京使用原子彈而選擇長崎?原因有5:

1、我們所說的東京,是日本人的京都,是日本人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日本皇宮的所在地,是日本人心目中神聖的象徵。在美國使用原子彈之前已經遭受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轟炸,即是史稱“李梅火攻”的東京大轟炸,70%的商業區被摧毀,30%的工業區失去功能,滿目瘡痍,死亡人口超過20萬人。在此種情況下,有悖於美國使用原子彈做為實戰檢驗其威力和打擊數據、促使日本儘快投降、震懾和施壓與美國關係已經嚴重惡化的蘇聯這三個目的。



2、雖然是戰爭,以戰止戰,但愛好和平的人們永遠沒有日本鬼子那樣暴虐、冷血、沒有人性。本來預定實驗使用原子彈的第一目標就是東京,但為了儘量避免破壞東京的古建築群,儘量保留其文化根源而放棄這個目標。

3、前面講過,東京是日本皇宮的所在地,日本天皇是日本人的最高崇拜和精神象徵,如果在此種情況下,冒然對其使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彈,有可能會起到與使用原子彈目的相反作用,就像1940年8月在不列顛之戰中轟炸英倫三島的希特勒制定的“海獅計劃”轟炸英國王室所在地“白金漢宮”的道理一樣,會更加激發起民眾的反抗意識和戰鬥意志,延長戰爭的結束時間,得不償失。



4、東京炸不得,就換下一個目標,選擇了軍事工業基地廣島,日本本土防衛軍第二總軍駐防地。目的破壞日本的軍事供應體系,打斷日本軍事設施設備供給,摧毀日本繼續抵抗的戰爭意志。1945年8月6日8時16分,人類史上第一顆實戰原子彈“小男孩”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瞬間造成七萬餘人死亡,不計其數失明,方圓16公里範圍內建築物被摧毀。


5、在第一顆原子彈廣島爆炸後,日本軍方堅持美軍只持有一顆原子彈的觀點還在負隅頑抗,迫使美國繼續使用第二顆原子彈。本來使用目的地選擇在日本的另一個軍事工業基地小倉,因當時小倉上空雲層較厚,氣候條件不允許,臨時決定投放在日本的重要軍事港口城市長崎,小倉逃過一劫。1945年8月9日11時02分,人類歷史上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小胖子”原子彈在長崎上空爆炸,4萬多人死於原爆,失明之人不計其數,7萬平方千米內所有建築物被夷平。

這次爆炸徹底摧毀了日本天皇和軍方的抵抗意志,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本裕仁天皇下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自然農經

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軍基地附近的沙漠上空升起了一個比1000個太陽還亮的大火球。當晚,負責原子彈研製的曼哈頓工程區司令格羅夫斯中將給在德國參加波茨坦會議的總統杜魯門發去一封僅聊聊數語的電報:“今天上午動了手術。診斷書尚未寫出,結果近似令人滿意,業已超出預料。”這是暗語,其確切含義是:上午進行了原子彈爆炸試驗,最終結果尚待評估,但結果超乎預料。

圖:1945年7月,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被運往美國新墨西哥州試驗場。

1945年7月2日,美軍正式攻克沖繩,打開了進攻日本本土的南大門。此時的日本,已步入窮途末路。正如丘吉爾在回憶錄中寫道的,“日本船隻的9/10都已沉沒或不能行動,其空中和海上的兵力均已被摧毀,工業已遭破壞,人民糧食補給日益缺乏。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潰實在是早已成為定局。”那麼,原子彈試爆成功,要不要投放?

見日本態度如此強硬,美國決定對日本實施核攻擊,主要目的,一是儘早結束戰爭,大幅減少在日本本土登陸時盟軍的傷亡;二是儘早結束戰爭,不讓蘇聯參戰瓜分勝利成果;三是實際驗證原子彈的威力。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轟炸東京?在原子彈尚未試爆成功的1945年4月,為了確定轟炸的城市,美國“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和陸軍航空兵專家就組成了原子彈轟炸目標選定委員會,當時考慮的投放地標準一是目標城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二是沒有遭受常規轟炸的嚴重破壞,以方便事後評判原子彈的威力。於是,在最初選定的17座城市中,東京、大阪、名古屋等面積大且破壞嚴重的城市首先被剔除,佐世保、吳等小城市也隨後被剔除。最後,該委員選出了4座城市:京都、廣島、小倉、新潟;前兩座為首選,後兩座為備選。所以首選京都,主要因為京都是100萬人口城市,當時其他日本城市已遭嚴重破壞,大量人口和機器設備都遷往京都,使之成為戰爭後期最重要的軍事生產中心。

但是“曼哈頓計劃”負責人格羅夫斯中將提交的這份名單,遭到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反對。史汀生在20世紀初擔任菲律賓總督期間,曾多次造訪京都,這座傳統而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史汀生表示,京都對日本人有巨大的感情價值和宗教意義,如果將其毀滅,將給戰後管理帶來很大困難。史汀生的意見,得到杜魯門的贊同。但是,美國軍方和科學家仍堅持將京都列為首要目標。他們強調,京都地處盆地,街道呈方形網格狀,最適合評估原子彈轟炸效果。7月21日,陸軍部向在波茨坦開會的杜魯門總統發去電報,請求把京都重新列為首選目標,但仍被杜魯門拒絕。7月24日,長崎作為京都的替代品。但是長崎多山,並不能很好地測試原子彈的效果。7月25日,杜魯門最終下達對日進行原子彈轟炸的指令時,目標城市的優先級為廣島、小倉、長崎。所以選擇廣島,不僅因為其符合上述“兩項標準”,而且廣島是第二總軍司令部(總軍類似於戰區,如關東軍就是總軍)。而小倉則因為當天氣候情況不好,所以最終轟炸的是備選目標長崎。

圖:1945年8月6日和9日投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小男孩”和“胖子”



馮瑋

首先要明白美軍轟炸長崎的原子彈本來是給“小倉”市準備的,當美國轟炸機按照導航設備飛到小倉市區上空時發現糟糕的天氣狀況擋住了領航員的視線,無法精準投單的情況下,美軍基地發來命令轉而轟炸天氣情況較好的“長崎”,其實當時小倉市的市民已經看到了攜帶原子彈的那架B-29轟炸機,它開著彈倉懸飛好頓勸都沒有投彈就是因為找不到目標,而美軍使用原子彈之前都是在市區地圖上原定核爆中心的,廣島的原子彈核爆中心就位於一座“T”型橋的焦點上,因此只能轉而轟炸長崎市。

而東京一直都沒被選入核襲擊的名單內,因為美國不希望和日本接下不可化解的世仇,在美國政府眼中日本只是自己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接口,根本不需要為了打敗他付出太多國際聲譽,用原子彈襲擊一個國家的首都會永遠受到這個國家的仇恨,因此原子彈本可能投到東京上空的。不僅東京不會受到核襲擊,就連名勝古蹟眾多的日本古都“京都市”也不再核襲擊的名單裡,原因就是這裡眾多的名勝古蹟都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這還是我們的建築大師梁思成提議要求的。

其次就是戰略意義了,小倉、長崎、廣島都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基地,看過近期熱播電影《軍艦島》的觀眾都知道朝鮮勞工逃跑的第一站就是軍艦島對面的“長崎市”,這裡有眾多鋼鐵工業是戰爭繼續下去的必需品,因此美軍將其作為核襲擊的首要目標;此外最重要的是“實驗需要”,眾所周知美國使用原子彈都是派出兩架B-29轟炸機,一架負責攜帶核彈而另一架負責手機爆炸數據,為了獲得原子彈爆炸真實可靠的傷害數據,美國人提前對一些城市提供保護,就是長時間的不在對某些城市進行戰略轟炸,給日本人一個錯覺就是有些城市和京都一樣不會被轟炸,讓給更多的人擠到這個城市裡去,小倉就是這樣一個城市而多次被千機轟炸的東京很明顯的被排除在外了。


利刃軍事

實際上,把原子彈丟到東京,確實有人這麼想過。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格羅夫斯就認為:第一次核打擊的影響越大越好,所以天天向著美國國會提議核爆東京。

但是他的頂頭上司,美國參謀長史丁生並不同意。

他倒不是真的可憐日本人,反對核爆東京的原因主要有幾點。

日軍俘虜的美國戰俘大多集中關押在東京。

其次,當時的東京長期受到美國的戰略轟炸,損失慘重,不易評定核武器的實際殺傷效果。

而以當時的眼光看,美國毫無疑問會成為戰爭結束後世界秩序的領導者。對於一個非軍事目標使用核武器顯然有損名譽。

在空投原子彈之前,美國人剛打完了他們建國以來最噁心的一仗:沖繩戰役。沖繩地勢崎嶇,無數的地洞和巷戰使得戰鬥異常慘烈,按照沖繩戰役的情況,美國上層很難對登陸九州島的“沒落行動”持樂觀態度。前總統胡佛甚至認為:美軍傷亡會高達50萬人。所以當時美國人是真的希望原子彈丟出去能讓日本人投降。

如果把原子彈丟到東京把天皇炸死了,那麼群龍無首的日本會投降嗎?而且,如果天皇死了,蘇聯的勢力必然會滲透日本。這樣,就算投降,也不是整個日本向美國投降。

戰後的作為美國傀儡的日本會成為美國西太平洋最重要的戰略支點,而一旦原子彈落在東京,誰能保證日本的新領導人會安心做美國的傀儡而不倒向蘇聯?所以美國人不能把原子彈丟到東京,這樣非但不能促成日本向美國投降,更有可能使得戰後的新日本倒向蘇聯。

畢竟,美國人對日本進行核打擊的目的是促使日本向美國投降,結束戰爭,而非繼續戰爭。

所以經過一系列的考慮之後,把目標定位廣島和長崎。


白虎堂

二戰最大的謎團:美國為何不炸東京,不炸日軍軍營,而是廣島長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c6b0005144eed432073\

敖嘉年

本來在投擲原子彈計劃所在地的東京為什麼排除了呢❔❕


一是投放原子彈之前,東京已經經歷過一系列大規模的轟炸~~東京大轟炸,史稱“李梅火攻”❕

直接結果是轟炸摧毀了63%的商業區和20%的工業區,死亡人數比長崎或廣島在原子彈爆炸中死亡的人數還多❕

再對東京投擲原子彈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

(投擲長崎的原子彈~~“胖子”)

二是杜立特嚴禁轟炸日本皇宮和民宅❕

希特勒實施“海獅作戰”德軍轟炸英倫三島時,杜立特是在場的,德國空軍轟炸了白金漢宮,英國民眾的戰鬥意志、抵抗意志越來越堅定,象徵被轟炸了,遭到的抵抗越來越強了❕

從這個示例,可以看出如果把原子彈投放到東京,摧毀了日本皇宮,遭到的抵抗可想而知❕
(投擲到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

三是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

投放原子彈為的是逼迫日本無條件投降,保留日本天皇可以讓美軍在不久的將來登陸日本起到作用❕

殺死日本天皇卻能激起日本民眾的反美情緒,不利於戰後美國對日本的統治❕


四都火雞

美國為什麼選擇在廣島長崎扔原子彈,而沒選擇東京?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22c000364ac6ad51c6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