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療愈在抑鬱症心境障礙中的應用!

誠然,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他是由於神經遞質攝取不平衡導致的心境障礙,抑鬱在成為心境障礙之前不過是一種情緒的描述,想必每個人都體驗過抑鬱的感覺,他之所以叫抑鬱症而非抑鬱病,是因為其涉及到了心理因素,所以它不像其他疾病那樣有很客觀的衡量依據,就拿神經遞質來說,它的高低濃度水平也是不斷變化波動的,同時神經遞質也有好幾種常見的有多巴胺/5HT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內啡肽,比如HT五羥色胺濃度過高就會焦慮過低又會抑鬱,這是神經遞質假說, 而實際上當很多人患上抑鬱症的同時也會伴隨焦慮症,形成焦慮性抑鬱症或者抑鬱性焦慮症,只有神經遞質達到一種平衡狀態,而這種平衡狀態是動態的。

心理療愈在抑鬱症心境障礙中的應用!

心理療愈在抑鬱症心境障礙中的應用!

當人處在抑鬱狀態下的時候,他們的意識是投射於過往的, 他們會以過去某件事某個人展開思維的泛化強化,慢慢的,他會認同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一個受害者,這種狀態下會產生一系列的負向情緒,諸如懊惱憤怒沮喪後悔憎恨嫉妒這些情緒被頭腦內化進入你頭腦的潛意識,慢慢的形成你對整個世界看法,跟你行事的方式,你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是針對你的,你會給自己貼上無數的標籤,你活在這些標籤下,因為在這些標籤下你是感覺到安全的,為了防止不安,你會不斷通過思維加強這種認同感,這會讓你處在一種由習慣推動的無意識狀態,那是一種神秘狀態呢?就像是做夢,在夢中你不需要任何付出跟行動, 你只需要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 你就能獲得精神上愉悅感,但是每當夢想照進了現實, 你會覺得自己異常悲慘,這時候你需要用更強大的力量去壓制這些負向的不愉快的體驗感,好持續你的夢境, 但是夢遲早會醒來的,醒來的時候,你的身體厭倦不能承擔這麼多的負向情緒,無力承載的身體唯一想到的就是自殺來解脫這一切,所以自殺對於重度抑鬱症患者並不是什麼令人感到不可接受的事情!反而認為是一種良久的解脫!

很多人會說大道理我都懂, 我知道你們都懂這些大道理,所以我也希望不要將心理療愈等同於雞湯等同於知心姐姐,是需要自己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的自我療愈,自助者天助之,如若不然,還是繼續將自己的問題全部打包交給藥物,把問題全部推給外界,然後午夜夢迴的時候依舊發出哀嘆:為什麼我還是這麼痛苦!痛苦之所以成為痛苦,在於你對待痛苦的方式,就像你對待成為心境障礙之前的抑鬱情緒,我們下意識的想到就是逃避就是壓制,將自己對於痛苦的體驗感降到最低,這似乎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他們遠沒有那麼容易打發, 他們已經進入到了你潛意識深處,積蓄更大的力量伺機報復你,於是很多人就會到處尋找控制情緒的方法,但是往往尋找到的方法也還是一如既往的停留在自己的腦海裡, 根本不會付諸行動,於是乎一些聰明人開始藉助外界的力量來擺脫這種痛苦,比如酒精比如毒品比如性愛,這些都是對抗抑鬱導致痛苦的好方法,但是借來的東西遲早要還的,而且是高利貸,這不斷持續借貸的過程就是上癮,最後你會發現,除了透支你的身體,你什麼也得不到,而痛苦卻加倍放大了!

心理療愈在抑鬱症心境障礙中的應用!

很多心理療愈方法的出發點就是改變認知來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好比有一個故事, 有一個老婦生了倆兒子,大兒子做草帽生意,二兒子做雨傘生意,老太太成天唉聲嘆息,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愁苦,老婦說:如果是下雨天,擔心大兒子的生計,如果是大晴天我又擔心二兒子的生計,能不發愁嗎?旁人聽了呵呵一笑:你難道不能反過來想嘛!如果是下雨天二兒子就有生意了,如果大晴天大兒子就有生意了,你應該高興才對呀!老婦想想也是,於是便釋懷了,這也就是情緒的的ABC法則,A是某件具體的事,而B是解讀的方式,C就是事件導致的情緒,往往人們C不好就會去找A的茬,結果事情就越發不可收拾,而實際上你能控制的就是B,也就是你的認知模式你的思維模式,這也是認知療法的核心。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不是想改變就能夠改變的,就像是王陽明格物一樣,遇到一件事就去格物一件事,這個過程其實還是在調動你思維的過程,難免會出現偏差,所以《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提到你要超越你的思維,你要超越你頭腦裡一團亂麻一樣剪不斷理還亂,不斷思索的對錯黑白曲直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做心理諮詢的過程中, 會發現處在抑鬱症狀態下的人們總是在尋找證據跟證人,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受害者,即便你認同他們是一個受害者,他們還不滿足,還會進一步思考探究然後推導出一系列的故事, 同時又期待將別人拉進自己的故事,獲得心理上支持,這樣做只能讓自己更加深陷到故事裡不能自拔!

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 你根本不可能正確的審視自己,你會將所有的責任全部推給別人,你會進一步封閉自己的心扉,你會更加處於一種無意識的狀態,而實際上,我要用一句很殘酷的話來刺痛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找的!而事實上的確是這樣, 你可以繼續沉淪在你的故事, 你也可以用行動來改變你的境況,你的頭腦是工具,思維可以利用它,意識也可以利用它,當意識到了,思維就走了,而實際上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是每個人最大的問題!

那如何才能意識到呢?所以自我意識療法旨在提升意識水平,而意志力就是意識的強度,當思維一旦進來,你就讓意識到來,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意識之光會慢慢照亮無意識的頭腦,隨著意識的增多,無意識也就慢慢消退,但是這並不是療愈,它只是讓你不再由思維主導產生更多的負向情緒而已!這樣做, 你其實也就超越你的思維,也是心身合一的階段,也是老子提倡的“和光同塵”狀態,思維還在,當然並不是說不需要思維,而是不需要過度思維,隨著意識的提升, 你會發現這兩者之間的差別, 這是需要反覆練習的!

當你的意識提升到覺知階段,你的認知會慢慢發生一些改變,你的情緒會變得比較穩定,你的感官也很敏銳,你會覺知你情緒掩蓋下的真實,我為什麼生氣,是對內在的自己生氣,是為自己得不到的無奈還是對得到不想要的憤恨,但是此刻掩蓋在生氣之下的是真實的自己, 是你一直卡在過去一直沒有得到成長的心理,你要追溯到過去,到那個事發現場,以觀察者的身份看看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但是此刻你不會被故事牽制,不會被情緒影響,你只是靜靜的演繹著當初的場景,你會有一種全新的解讀。

這也是《了凡心療愈》知行合一的過程,是不斷提升意識的結果嗎當然並不是所有人可以做到,所以有時候需要導師的引導進到自己的潛意識, 看看事發當時當初遺漏了什麼,這跟催眠療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有人告訴我:當自己父親去世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痛苦的感覺,即便是在葬禮上也沒有流淚,剛開始他覺得自己很堅強,但是後來這件事彷彿是無形的魔咒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當經過引導下追溯小時候才知道父親因為工作太忙常年不回家,而回家後讓他記憶猶新的一件事就是跟母親吵架鬧離婚,這在他的心靈力留下對於父親的刻骨仇恨,儘管隨著時光流逝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還是潛伏在潛意識深處,其實父親是很愛他的,只是表達的方式有些不對,這些是他遺漏的部分,是被思維刻意壓制的部分,當到了覺知階段,你也能找到那些曾經被你遺漏或者刻意忽視的部分!但問題是要去做,光是停留在腦海中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這就是知行合一的階段。

當一個人不被當下情緒所羈絆, 而那些曾經留在你腦海潛意識深處的情緒,也將慢慢浮現出來,不要抗拒它,這個階段,你也許感覺很無助很痛苦,甚至比之前更加抑鬱, 不用擔心, 這是療愈過程必須遇到的,就像是剝開層層洋蔥的表皮,每一次接近核心, 你都會淚流滿面,靜靜的享受你的那種只屬於你的感覺,跟它靜靜的呆在一起,那些痛苦, 那些被固化在潛意識層面的種種憤恨不滿絕望沮喪嫉妒憎恨後悔內疚等等負向情緒都會再次從你的心底浮現上來,流經你的身體,這就是真正的療愈,而過後就像是大風颳過山谷,除了迴盪著巨響,什麼也不會留下!慢慢的你就像是第一次睜開眼看這個世界,哪怕是一朵小花,花瓣上的露珠都會讓你欣喜不已,這是一種比情緒更加持久的心境狀態,宛如天堂在人間的美好,這就是安在當下享受當下的天人合一階段!

心理療愈並不是一個數學公式,只要套進去相應的數值就會得出一樣的結果,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個人的成長經歷跟背景都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也有所偏差,所以的出來的結果勢必不盡相同,君子群而不同,但是我相信都是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讓自己更加能夠輕易獲得幸福的能力,只要無限接近這個目的就是好的,心理療愈更多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待生命的哲學,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希望能夠真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