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慧:占据主动权,要学会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

鬼谷子智慧:占据主动权,要学会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

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自己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鬼谷子智慧:占据主动权,要学会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

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

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

鬼谷子智慧:占据主动权,要学会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惨重的报告,见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鬼谷子智慧:占据主动权,要学会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使用此计的人必须考虑对手的情况:敌方指挥确可扰乱,用此计必胜,如果对方指挥官头脑冷静,识破计谋,此计就不可能发挥效力了。

此智谋适合在我方不便正面进攻但又另有可行之路的情况下使用。等对方在“乱”、“惑”之后,察觉到你的真实行动时,为时已晚。

【原文】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鬼谷子《摩篇》

【译文】 想控制对方时,可用“揣摩”的手法去吓唬他、用高超的议论来激励他、用事实暗中证实给他、用“内符”之术去诱使他有所动作。假如对方仍无所动,我们便乱其视听,使他的思路陷入混乱而不知所措,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计谋。

鬼谷子智慧:占据主动权,要学会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鬼谷子强调“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无效之后,要“乱而惑之”。即以各种变化的假象掩盖真相,制造烟雾,迷惑敌人,从而将主动权据为己有。这是一种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智谋。

有时,为使对方说实话,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对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北魏时,有两个充军到杨州的逃犯,一个叫解庆宾,一个叫解庆安,他们是亲兄弟。解庆安逃脱在外,为了掩人耳目,解庆宾诬告是曾与他们结仇的当地人李盖、苏显甫二人杀了解庆安。

鬼谷子智慧:占据主动权,要学会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李盖、苏显甫大呼冤屈,连忙辩解道:早晨二人才看到解庆安匆匆往城外出走,怎么转眼间解庆宾就把血肉模糊的解庆安尸体搬回了家?而证人是一位巫婆,她是根据算卦推算出来的。

杨州府又经严刑逼供,李、苏二人屈打成招,此命案被草率地结案,上报到河东太守李崇处。

李崇仔细查阅案情,认为该案疑点重重,他又是个不信鬼神的清官,为了查明真象,他使出一计:不久,杨州传出上面的消息,说李、苏二人被判死罪,待秋后问斩。

鬼谷子智慧:占据主动权,要学会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一天,从州郡下来二位公差,直接找到解庆宾说:“你是不是有个兄弟叫解庆安,他在外地杀了人。”

解庆宾忙说:“我兄弟被人打死了,现在已结案了,你们一定搞错了。”

公差说:“解庆安曾告诉我们,他有个兄弟在杨州,很有钱,他苦苦向我们求情:让他兄弟出笔钱,来救他的性命,既然认错了,那就算了。”

鬼谷子智慧:占据主动权,要学会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二人欲走,解庆宾急忙把他们拉住说:“那真是我兄弟,他其实没死,是逃遁在外,为了不让别人怀疑,我找了个替死鬼,不巧又被李盖、苏显甫发觉,他们与我有仇,就干脆说是他们杀了我兄弟的。”

二位公差以“一手交钱、一手交人”为由,把解庆宾叫进当地的一个茶馆,李崇与杨州府衙等正等在那。原来,判李、苏死罪,二位公差说情等事端都是李崇声东击西的计谋。

解庆宾见事情败露,只得俯首认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