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薛说史」华东战场上的“声东击西”--华野一纵鲁南突围

在解放战争史上曾经有两次非常著名的“声东击西”的成功战例,一次发生在1946年6月著名的中原突围中。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10个整编师向中原军区发起全面进攻。面对优势之敌的四面围攻,当时著名的中原军区一纵一旅,7000人的部队在旅长皮定均的带领下,伪装主力吸引了敌人东进,掩护军区主力北撤。重兵重围中的皮旅不仅没有被牺牲掉,相反经24昼夜,在长途行军1000余里和大小战斗21次后,成功挫败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圆满完成了掩护任务,以3个团5000人的完整建制,胜利进入了苏皖解放区,编入华中野战军序列。成就了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1955年,国家授衔,皮定均原核定为少将,正是因为这段出色的战绩,毛主席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成为毛主席亲自提拔的开国中将。


「老薛说史」华东战场上的“声东击西”--华野一纵鲁南突围

开国中将皮定均


而另一次著名的声东击西则发生在1947年的山东战场。


「老薛说史」华东战场上的“声东击西”--华野一纵鲁南突围

1947年5月,面对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将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从敌人重兵集团中切割出来加以围歼,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的进攻气焰。孟良崮战役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任用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为顾问,陆军副司令范汉杰统一指挥九个整编师、二十五个整编旅几十万精锐对山东解放区发起新的进攻。计划两个月解决华东野战军主力。

此时的华东野战军如果坚持依托山东根据地内线作战,坚持几个月的时间是没有问题的,但解放区战略反攻在即,为策应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华野执行了中央军委提出的三路分兵的方针,即:

一、由陈士榘、唐亮率第3、8、10纵队向鲁西挺进;

二、由叶飞、陶勇率第1、4纵队向鲁南挺进;

三、华野总指挥部率第2、6、7、9和特种兵纵队集结于沂水一带,待机出击。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天险黄河,揭开了解放军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序幕。为策应刘邓大军南渡,华东野战军兵分三路,五个纵队出击鲁西和鲁南。这就是著名的“七月分兵”。

很快,叶、陶兵团攻占费县、枣庄等地;陈、唐兵团攻占津浦路一段,威胁到了国民党后方基地。 叶陶兵团的表现成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迫使蒋介石改变了寻找陈粟主力决战的想法,急忙调整部署,从沂蒙山地区调走了7个整编师,首先歼灭1、4纵队的叶陶兵团。

华野1、4纵汇集了粟裕手下著名的叶王陶三大主力之二,是精锐中的精锐。其中叶飞的一纵更是华野的第一张王牌,早就让国民党恨之入骨,1、4纵都是来自南方的新四军老部队,孤军进入鲁南,人生地不熟,成为国民党军首先考虑消灭的对象也是情理之中。

「老薛说史」华东战场上的“声东击西”--华野一纵鲁南突围

开国上将叶飞与陈毅


「老薛说史」华东战场上的“声东击西”--华野一纵鲁南突围

开国中将陶勇后任海军副司令,渡江战役中以炮击紫石英号闻名

而此时鲁南地区的连日大雨确实也给解放军部队造成了很大困难。叶陶兵团连续攻击滕县、邹县失利,被迫撤出战斗,此时分兵后的华野其他部队也先后在攻击临朐、南麻、济宁、汶上等战斗中受挫,更让蒋介石喜出望外,他亲自调集7个整编师,誓要“聚歼孤军深入的”叶陶兵团。跑在最前头的是隶属于欧震兵团的整编85师。

欧震其人熟悉党史的同志们并不陌生。他是广州韶关人,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叶挺独立团3营营长,是北伐军中的一员猛将,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担任第11军24师71团团长。。然而也是他,在起义军南下广东的关键之战汤坑战斗中,突然临阵倒戈,让一度被逼的想要自杀粤军薛岳部转败为胜。就连萧克将军都曾感慨:“汤坑一战,是南昌起义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试想如果没有欧震,或许中国革命的历史就要改写。

「老薛说史」华东战场上的“声东击西”--华野一纵鲁南突围

欧震其人


言归正传,话说蒋介石七个整编师大兵压境,自认为布下天罗地网,国民党的电台密语把一纵和四纵一个叫“面包”,一个叫“西瓜”,一打开电台,一片面包、西瓜的叫嚷声,国民党认为自己是稳吃了!

此时,叶飞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前有攻击受挫,后有强敌尾追,鲁南地区连日大雨造成河流暴涨,山洪暴发,北上受阻,东进无桥,西有津浦路微山湖,南有陇海路和运河,出境非常险恶。此时部队的军心也是不稳,特别是孟良崮战役中伤亡很大,大部分都是国民党整编74的俘虏,开起小差也是够呛,比如,1团1营3连4班,8个人6个俘虏兵,一不留神就跑得只剩正副班长。这个倒霉的班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杨根思。

此陈毅粟裕也看到了叶飞的困难,提出了东返会师的建议。如何行动由叶飞机断。但是向北向南敌人重兵以待,西面敌人也在调动,只有东北向是沂蒙山根据地,但沂河水暴涨,几万人无桥可渡。这是一个决定生死的决策。考虑再三的叶陶决定再次使出声东击西的办法,派出一支部队佯装主力东返,主力向鲁西南突围,与陈士榘、唐亮兵团会合。

这支佯动的部队承载着很大的压力,必须具有牺牲精神。陶勇主动提出让四纵的主力十师彭德清部担任任务。彭德清和叶飞是福建老乡,都是福建三年游击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新四军的一员虎将,后来他作为叶飞的副手先后担任过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和政委,交通部副部长,成了叶飞的亲密战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从叶飞和陶勇的决策讲,十师是随时准备牺牲掉的,牺牲局部换取全局的胜利,承担这样的任务,对于十师而言是悲壮的,往东走,沂水挡道,后有国民党精锐追兵,就算是完成吸引敌人的任务,结局也可能是全军覆没。但是这就是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考虑到兵力不足,叶飞让第一师三团加强了该师。同行的还有一纵独立师,我们熟悉的皮定均部,也许有了这位福将加成,让这次战斗多了一份胜利的筹码。

「老薛说史」华东战场上的“声东击西”--华野一纵鲁南突围

彭德清少将


7月25日,佯动部队向东直逼向城,与敌整七师、整48师激战终日,给敌人造成向东突围的假象。为了迷惑欧震兵团,十师在26日与敌缠斗后,不等天黑就大踏步向东行动。敌人果然上当,调动全部主力向东追击。而叶飞的左路兵团就在离敌人10里之外的枣庄东北按兵不动,处理安置妥当2100名轻重伤员后,五个师的主力不惜一切代价向西突围。当东去的欧震兵团发现自己追击的一个师的时候,已经和一、四纵的主力拉开了一天一夜的行程,敌人无暇顾及担任佯动任务的十师彭德清部,赶紧掉头紧追叶陶主力,但是在道路泥泞的雨季机械化的优势无法发挥。最终连预计遭受重大损失的彭德清师也完整地顺利渡过沂河,跃入沂蒙山。

当蒋介石发现叶陶兵团主力越过了津浦路,大骂欧震等是一群耳聋眼瞎的庸才,有负党国的废物罪人。但也无济于事了。

叶飞将军后来回忆起这段历史,深情地说:“一、四纵队的部队,过去常吵架,有时狭路相逢,少不了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互相有些看不起,因为都是主力部队嘛。但配合作战却一直很好,总感到同是新四军部队,不能丢人现眼。这种感情微妙得很。它决不是山头主义,也不是小团体主义,也不是风头主义,而是渗透着阶级友爱的革命英雄主义。所以在严重关头,团结一致,显示了自我牺牲精神。”我想这也是对我们的队伍始终能够走出险关取得胜利的最准确的剖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