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才」周志華:奏響中國人工智能的強音

一夜間,人工智能“ 火”了。與學界的火熱形成對比,有位“ 大咖”卻始終保持著“ 冷”思考。這樣的“ 冷”思考,讓他在智能藍海中,顯得特別奪目,閃耀著人工智能寰宇的星光。

學生眼中的科學“網紅”,開設課程曾一度“萬人空巷”,創建的研究所成為令人嚮往的“聖地”;國際公認的人工智能“大牛”,是國際人工智能大會創立以來的首位華人主席,入選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所有主要國際學會的會士,成為華人在人工智能領域“大滿貫”會士第一人。人工智能的“江湖”,波譎雲詭,流傳著很多他的科研“傳說”。

「科技英才」周志華:奏響中國人工智能的強音

周志華

讓世界聽到“中國之聲”

活躍於國際人工智能界,對於周志華來說,他還是有些“小私心”的。除了為國際人工智能研究貢獻“光熱”,他更在乎的是,能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之聲”,讓國外瞭解中國的人工智能,為國內人工智能發展儘可能地做出更多努力。

目前在國內,他主要擔任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計算機軟件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人工智能學院院長,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等。他主要從事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領域的研究,在本領域一流國際期刊和頂級國際會議發表論文百餘篇,論著被引用三萬餘次。

國際上,他在人工智能領域兩大綜合性頂級學術會議(1969 年創辦的國際人工智能聯合大會IJCAI 和1980 年創辦的國際人工智能大會AAAI)上均擔任程序委員會主席的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華人學者。他還是亞洲機器學習會議的發起人,有趣的是,這個名為“亞洲”的會議還包括了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大洋洲國家。

周志華說:“當時發起這會議的一個目的,是希望我們中國人和其他亞洲人不用老是去給歐洲北美主辦的會議捧場,剛好大洋洲也沒有高水平的機器學習會議,我就跟他們的一些知名學者說,要不要一起來辦個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他們猶豫,因為地理上不屬於亞洲,我想了個理由:世界盃足球賽澳大利亞、新西蘭被分到亞洲賽區過。然後他們就同意了……”如今,這個會議已成為著名國際會議,每年還吸引了很多歐洲北美的學者參會。

「科技英才」周志華:奏響中國人工智能的強音

用科普打破“不實際的幻想”

人工智能,你理解得對嗎?這兩年,人工智能在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周志華卻在不遺餘力地科普這些認知中可能存在的“錯誤”。

在人工智能界,周志華把複雜前沿的事情講得深入淺出、容易聽懂的能力是同行公認的,甚至很多學術會議以他為“餌”來吸引參會者。“有的人能說會道但研究做不出來,有的人研究做得很好但說不出來,能做研究還能說得好聽的人不多,”他笑言,“其實這不僅是表達的問題,還需要對問題有深入的理解。”

專注科研的人,往往是非常忙碌的,但周志華彷彿擁有天生的科普情結。這份情結,不僅表現在講課上,更表現在寫書中。是的,你沒看錯,周志華有著理工科教授鮮有的好文筆。他寫的“西瓜書”——《機器學習》,自2016 年1 月出版至今,25 次重印,作為一本理工科教科書,竟還入圍了“京東文學獎”。雷軍等互聯網科技領域的大佬都是“西瓜書”的讀者,因此周志華有了個新頭銜“暢銷書作家”。有讀者如此評價:“對初學者來說,主要的學習算法與理論都講得清清楚楚,不枝不蔓。對資深研究者來說,每章相關機器學習的最新進展評述也都鞭辟入裡,獨具隻眼。統貫全書的西瓜論,更給嚴肅的學術研究增添了幾分生氣。”

「科技英才」周志華:奏響中國人工智能的強音

身披星輝高速“旋轉”

周志華勤勉、精誠的科研態度也感染著他的每位學生。

2004 年,周志華創建了南京大學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研究所(LAMDA),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這地方成了國內有志於機器學習領域學生們心嚮往之的“聖地”,學生報考蜂擁而來。

當下,最令國內人工智能界頭疼的,莫過於人才培養問題。人才培養已不能滿足人工智能對人才的迫切需要,急學界之所急,今年由周志華參與籌備的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成立。“學院未來的發展目標是達到國際頂尖水平,打造人工智能學科高峰,形成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產業創新協同發展態勢,為智能產業開花結果注入原動力,建成國際一流的學術重鎮和人才高地。”他說。

已是行業“大拿”的他,還堅持給本科生上課,毫無架子。開設的“機器學習導論”課程,還吸引了外地學生每週乘高鐵來蹭課。參與省人工智能學會組織的活動,他的積極性也很高,前不久還給無錫市民講解了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與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