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才」周志华:奏响中国人工智能的强音

一夜间,人工智能“ 火”了。与学界的火热形成对比,有位“ 大咖”却始终保持着“ 冷”思考。这样的“ 冷”思考,让他在智能蓝海中,显得特别夺目,闪耀着人工智能寰宇的星光。

学生眼中的科学“网红”,开设课程曾一度“万人空巷”,创建的研究所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国际公认的人工智能“大牛”,是国际人工智能大会创立以来的首位华人主席,入选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所有主要国际学会的会士,成为华人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满贯”会士第一人。人工智能的“江湖”,波谲云诡,流传着很多他的科研“传说”。

「科技英才」周志华:奏响中国人工智能的强音

周志华

让世界听到“中国之声”

活跃于国际人工智能界,对于周志华来说,他还是有些“小私心”的。除了为国际人工智能研究贡献“光热”,他更在乎的是,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之声”,让国外了解中国的人工智能,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尽可能地做出更多努力。

目前在国内,他主要担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等。他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研究,在本领域一流国际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论著被引用三万余次。

国际上,他在人工智能领域两大综合性顶级学术会议(1969 年创办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IJCAI 和1980 年创办的国际人工智能大会AAAI)上均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的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学者。他还是亚洲机器学习会议的发起人,有趣的是,这个名为“亚洲”的会议还包括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洋洲国家。

周志华说:“当时发起这会议的一个目的,是希望我们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不用老是去给欧洲北美主办的会议捧场,刚好大洋洲也没有高水平的机器学习会议,我就跟他们的一些知名学者说,要不要一起来办个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他们犹豫,因为地理上不属于亚洲,我想了个理由:世界杯足球赛澳大利亚、新西兰被分到亚洲赛区过。然后他们就同意了……”如今,这个会议已成为著名国际会议,每年还吸引了很多欧洲北美的学者参会。

「科技英才」周志华:奏响中国人工智能的强音

用科普打破“不实际的幻想”

人工智能,你理解得对吗?这两年,人工智能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周志华却在不遗余力地科普这些认知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在人工智能界,周志华把复杂前沿的事情讲得深入浅出、容易听懂的能力是同行公认的,甚至很多学术会议以他为“饵”来吸引参会者。“有的人能说会道但研究做不出来,有的人研究做得很好但说不出来,能做研究还能说得好听的人不多,”他笑言,“其实这不仅是表达的问题,还需要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

专注科研的人,往往是非常忙碌的,但周志华仿佛拥有天生的科普情结。这份情结,不仅表现在讲课上,更表现在写书中。是的,你没看错,周志华有着理工科教授鲜有的好文笔。他写的“西瓜书”——《机器学习》,自2016 年1 月出版至今,25 次重印,作为一本理工科教科书,竟还入围了“京东文学奖”。雷军等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大佬都是“西瓜书”的读者,因此周志华有了个新头衔“畅销书作家”。有读者如此评价:“对初学者来说,主要的学习算法与理论都讲得清清楚楚,不枝不蔓。对资深研究者来说,每章相关机器学习的最新进展评述也都鞭辟入里,独具只眼。统贯全书的西瓜论,更给严肃的学术研究增添了几分生气。”

「科技英才」周志华:奏响中国人工智能的强音

身披星辉高速“旋转”

周志华勤勉、精诚的科研态度也感染着他的每位学生。

2004 年,周志华创建了南京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地方成了国内有志于机器学习领域学生们心向往之的“圣地”,学生报考蜂拥而来。

当下,最令国内人工智能界头疼的,莫过于人才培养问题。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人工智能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急学界之所急,今年由周志华参与筹备的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态势,为智能产业开花结果注入原动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他说。

已是行业“大拿”的他,还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毫无架子。开设的“机器学习导论”课程,还吸引了外地学生每周乘高铁来蹭课。参与省人工智能学会组织的活动,他的积极性也很高,前不久还给无锡市民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