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方人的身高比北方人矮?

深水靜流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而且是在全球範圍普遍存在的,不光人類,連動物界也是這樣。越接近北極的動物體型越大,越接近赤道的動物體型就越小。這是動物進化的結果造成的,科學界在19世紀就發現了這個規律。

放在人類身上就是北方人平均身高比南方人高,俄羅斯人的體型都普遍要比東南亞人要高大。

放在動物身上,西伯利亞虎是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

北極熊的體型比亞洲的熊大。

北極狐體型也比生活在草原沙漠地區的沙狐體型大。

生活在寒帶的駝鹿同樣也是鹿中體型最大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為了保存體內的熱量,生活在寒帶的動物需要保存體內的熱量,不讓熱量流失,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小相對錶面積。我們知道物體的散熱速度跟表面積是成正比的。

而體型最大,身體的相對錶面積就越小,那麼體內的熱量流失就會越慢。可能有人不理解為什麼體型大的相對體表面積反而小。我們來計算一下。

一個立方體,它的邊長為1米,有6個面,那麼它的表面積就是6平米,它的體積是1立方米。那麼它的相對錶面積就是6÷1=6。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個更大的邊長為10米的立方體。它的表面積就是600平米,體積為1000立方米,那麼它的相對錶面積就是600÷1000=0.6。

看到了吧,按照計算,體型越大的物體相對錶面積就越小。

動物的進化是很神奇,它會按照對自己更有利,更適於生存的角度去生長。為了保存熱量,生活在寒帶的動物體型就慢慢的長的更大。

相反的,熱帶的動物就沒有這個需求了。所以千萬年的自然進化中,雙方就走了不同的方向。

另一方面,天氣越冷,動物的生長就會相應的減緩,壽命就會比熱帶的動物要長一點,生長期也會更長,更加利於體型的生長。

這就是寒帶的人和動物,普遍要比熱帶的體型大的原因。


漂浮菌


高有高的好,矮有矮的好,人類不同地域和族群的身高,歸根結底都是基因組和環境互相作用的結果。

根據2016年中國各省平均身高統計,我們發現排名前十的確實都是北方省份,排名後十的確實都是南方省份。


根據目前的研究,我們知道身高是一個多基因控制的性狀。所謂性狀,通俗來說就是生物體表現出來的樣子。多基因控制,就是說有很多基因的變異都影響身高。目前科學家已經識別了幾百個跟身高有關的基因,每個基因的效應都很微小。

中國的北方和南方人群,受到歷史遷徙和地域通婚等很多複雜交織的事件的影響,基因組是呈現某種程度的差別的。

而南北方人群身高的差別,主要是古代人口流動和通婚非常少的時期形成的。形成這種差別的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氣候和溫度,一般來說,在溫度較高的南方,較低的身高更有利於人類適應環境,在北方則相反。

當然在交通越來越發達,人群流動越來越頻繁的當代社會,人群的地域差別已經越來越小。同時由於人類對環境的人工控制越來越多,不通地域人群的生活小環境也日益趨同。所以實際上,今後以地域劃分的身高差距會越來越小。


羅生物語


看完這個數據,瞬間鬆口氣。哈爾濱姑娘平均身高160.34cm,全國第二高,幸虧我沒拖後腿啊!可以說,關於各地身高的爭論一直存在。網絡上時有“全國各省男女平均身高”、“中國各地人口身高調查”等圖表流傳,但很可惜這裡面有些數據既缺乏基本的統計學常識,也無權威機構為之認證,只能遺憾地將其視作娛樂談資。而在爭論不休的身高話題中,有一個普遍承認的觀點,那就是“南方人普遍都比北方人矮”。在網上流傳的身高排行中,山東、北京、黑龍江、吉林等地多位居前列。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天津師範大學聯合內蒙古師大、錦州醫科大學三所學校共同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對全國22個省、自治區的漢族群體進行了調研,或許能為“中國哪裡的人最高?”這一問題提供一個較準確的回答。

從這31個樣本城市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北方各省份漢族的平均身高的確多數高於南方,除了位列第三的江蘇淮安,男女平均身高排名前五的城市均屬北方。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居民平均身高名列前茅,男性為172.05cm,排名第四,女性為160.34cm,排名第二!

不過總體來看,大部分樣本城市的男性平均身高多在167-170cm之間上下。南北之間儘管真的有身高差異,但差距遠沒有此前的民間排行中大。

北方多出高個兒,江淮地區也在異軍突起。那麼,是什麼在影響著身高?傳統觀點認為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六個,除了70%的遺傳因素外,其他30%分別是疾病(含肥胖和性早熟)、飲食、睡眠、運動和心情。也有一部分人相信,緯度越高,人的身高普遍也會越高。其理由為,高緯度地區多寒冷氣候,人體新陳代謝較慢,當地居民較多地積累了物質和能量,故身材高大。

《中國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儘管沒有對這一理由進行直接論證,但同樣肯定了“緯度越高,身高普遍也越高”的說法。研究發現,漢族男女的身高與緯度成顯著正相關關係,緯度越高,身高也逐漸趨於上升。研究結果還顯示,東北地區男女平均身高增長顯著,近50年間分別增高約56.2mm與46.9mm。江淮、西南、贛語地區的數值也頗為亮眼,其男性在近50年間也增高50mm以上。

也有人認為,族群融合與地區生活質量對身高的影響同樣顯著,而這顯然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東北地區在歷史上歷經多次移民活動,不同族群的融合速度與廣度均處於較高水平,從而導致了居民身高的提升。


新晚報


在生物界,有個貝格曼規律(Bergmann's rule):高緯度恆溫動物往往比來自低緯度恆溫動物個體高大,導致其相對體表面積變小,使單位體重的熱散失減少,有利於抗寒。

而作為北方身高的代表,“山東大漢”和“ 山東大嫚”更是領銜北方身高,不吹不黑,有數據表明。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山東男子和女子身高都位居榜首,排名2-6位的分別為北京、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




現在普遍論點是:

第一是氣候原因,寒冷地帶較之溫熱帶更能刺激人的生長激素,而且因為天氣寒冷人們就會攝入更多食物,當然容易長高一些了。所以俄羅斯,南斯拉夫這些寒帶地區人們普遍都長得很高大,我們國家的北方當然也不例外了。

第二是飲食結構,在南方米飯和豬肉幾乎是絕對的主食,而在北方則有大部分人習慣吃麵食,牛羊肉等,對骨骼和體形的成長影響當然就不一樣。



不過,答主經過查閱資料發現,種族與基因因素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就拿身高最高的山東人來說,著名學者郭沫若就曾考證過,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古人類,體貌特徵為鬍鬚體毛較濃密,鷹鉤鼻,具有明顯的高加索人種外貌特徵。古東夷族可能是介於白種人與東亞黃種人之間的一類人,他們身材高大。大汶口文化組平均身高172.5釐米,在全國新石器文化時代居於首位。



而在山東,膠東一帶人群為“高中之高”。

是什麼造就了“山東大漢”?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人口學研究室主任宋全成介紹,基因是身高的決定因素,在一次次的歷史更迭中,山東人的優秀基因被一代代遺傳下來。


“齊魯建國前,山東人都是東夷人,東夷本身就是一個喜愛運動的民族,驍勇善戰,而且身處地區日照時間較長,能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的動植物較多,這就使得這個族人的身高本身就很高。”他介紹,後來歷史上發生的幾次民族大融合,讓山東人的身高更加如虎添翼。在十六國和北朝時期,山東處於北方遊牧民族統治之下,大量北方遊牧民族人群侵入,這些人群自帶身高優勢。加上漢代以來中原多次與匈奴、鮮卑等族通婚,促進了外族血統的紮根,從而增高了山東居民的身材,由此產生了“山東大漢”的稱號。

同理,在古代的中國,北方的戰亂頻率要比南方多得多,也曾有多個少數民族政權在北方建立,戰爭帶來的人口遷徙使得不同人種的通婚率比南方高的多,而南方環境相對穩定,在地理上的原因也使得人口遷徙比北方困難,所以,基因的互通也使得北方人種在身高上更加有優勢。


濟南時報




圖書管理高級管理員


南方人的身高比北方人矮,這樣說並不完全正確,只能說北方人的平均身高要更高一些;因為南方人的身高也有長得很高的。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那就來一起分析一下。

1、飲食習慣影響。北方人多吃麵粉,澱粉含量高,再加上大口吃牛、羊肉,體格強壯,免疫能力強,能很好促進骨骼發育。

2、地理位置影響。北方緯度較南方高,紫外線輻射較大。紫外線能誘發骨骼分裂,促進骨骼發育;天氣越寒冷,人需要降低單位能量損失,必須增加體表面積,所以北方人比較高大。

3、養分利用率差異。北方較南方溫度低,北方人呼吸作用較南方人低,所以營養消耗較少,養分利用率高,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有平均,有個例。


一起旅行啦


我想知道山東啥時候實現身高負增長了



大吃貨917


先說一下這個題是指可能是大多數,不排除例外,只是說普遍而已。

而且,現在的差別沒有原來的那麼的大了,南方也有特別高的北方也有特別低的。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蛋白質)

北方以麵食為主,麵粉的蛋白質含量相當高,對身體發育大有好處,蛋白質消化成氨基酸,是人體各組織和器官所必需的成分。

而南方以大米為主食,大米的蛋白質含量很低,主要是澱粉,消化後的有用成分是葡萄糖,除了轉化成能量,多餘的就生成脂肪了。

南方酸性土壤適宜種植水稻大米,而水稻屬於酸性食物會抑制人體對鈣的吸收。

北方土壤適合種植鹼性食物富含鈣。

因此,南人吃米,北人吃麵,可以算作一個重要原因。


2.緯度(溫度)

緯度越高,距離赤道越遠,天氣越寒冷,人需要降低單位能量損失,必須增加體表面積,所以北方人比較高大。比如說吧,寒冷地帶較之溫熱帶更能刺激人的生長激素,因為天氣寒冷人們就會攝入更多食物。

相反南方人,距離赤道近,天氣炎熱,人必須減少體表面積,所以比較矮小。

其實不只是人類,其他動物,也是如此。

專業術語的話就是

有以下規律:

貝格曼規律(Bergman's rule):注,只能在同一個種屬中相比較

高緯度恆溫動物往往比來自低緯度恆溫動物個體高大,導致其相對體表面積變小,使單位體重的熱散失減少,有利於抗寒。

另一種表述就是“在同種生物中,生活在較冷氣候中的種群其體型比生活在較暖氣候中的種群大”

*例如東北虎體型比華南虎大,北方雪兔比華南兔大。在親緣關係相近的企鵝中,生活在緯度較高,氣候較冷地區的個體也較大。其適應意義是動物個體大,對在低溫環境中保持恆定體溫有利。

但是不排除有例外的。

下面有溫度小段子,來自百度


2.1

由溫度引出新陳代謝

北方氣候比較冷,人體新陳代謝相對要慢一些,生長髮育的時間長,成熟比較晚。

南方則相反,氣候較為溫熱,新陳代謝相對快一些,生長髮育時間就會相對較短一些。


3. 基因(遺傳)

居住在北方草原和高原地區的居民,以遊牧為主,在生產和生活中很少負重,出門大多騎馬、乘車或步行,腿部長而直,食物以肉類、奶製品為主,身材一般比較高大;

生活於熱帶、亞熱帶的居民,大多從事農業生產,經常肩挑背馱,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竹排等,手臂發達,腿粗短,食物以大米等糧食為主,身材相對來說要矮些。

北方人是混有蒙古,高加索血統的。南方人多有馬來人種的血統,純的中原漢人是很少的。


安得。


南方人比北方人矮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氣候,南方人為扺抗炎熱的夏天進化出了矮小的身體。

我是北方人,在南方生活了20多年對南方人很有研究,在南方,廣東,福建,海南島的人最矮小,在北方,東北,山東,大西北的人最高大。

看了前幾個網友說,北方人高大是為抵抗寒冷才長的高大的,事實不是這樣的,北方人沒有南方人抗凍,更沒有南方人抗熱,

在北京有很多南方人做生意,到了冬天他們穿的衣服很薄,而北京人穿的很厚,因為身體高大消耗的能量很大,而飯量差不多,

南方的動物,如野雞,野兔,黃鼠狼,等都比北小,就是為適應炎熱的天氣。


東方紅2409128580


每頓必吃辣椒,主食為米飯的人群嚴重影響身高,這類地區明顯個矮,可以叫“喜辣區” 跟氣候關係不大。我是湖南人,男性,身高175cm,81年出生,在湖南算高個。來北方20年,發現南方人很大部分的人身高不理想跟飲食結構有很大關係,這類人無一例外的每頓必須吃辣椒,真實菜量非常少,肉與菜都切的很碎(方便入味,南方菜確實好吃),一盤菜可能是一根黃瓜(或是苦瓜同等量)之類的蔬菜,二兩肉,二兩辣椒。南方辣椒菜與米飯是絕配,這樣就會吃幾大碗米飯。米飯營養價值在同等主食裡(小麥玉米大豆土豆)是最少的,多吃主食,會影響水果,肉蛋奶等主餐食物及副食的攝入。而北方人黃瓜蘸醬一下就幹掉三四根黃瓜,一頓燉肉的量可能是炒肉的10倍。飲食習慣造成營養攝入量成倍差異。所以同樣是漢族根種,南方喜辣區的身高就矮於北方了(實際上也是中國人與歐美人身高差異的原因,外國人主食攝入量少,肉蛋奶攝入比率高。也叫恩格爾係數小)。但是這些地區的城市人群身高也挺高的,你可以觀察他們的飲食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