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芯痛」的根源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生態問題

專家:“中國芯痛”的根源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生態問題

文字|趙雪嬌

中興事件反映出中國“缺芯少魂”的現狀,揭開了國內基礎技術研究薄弱的傷疤。

在9月20日舉辦的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會上,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周志華談到,芯片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生態問題。人工智能生態包括大數據、大計算、深度學習框架、人工智能應用四方面。芯片佈局應該從這四方面著手。中國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上有微弱的優勢,但在大計算和深度學習框架上還沒有優勢。所以,芯片應該和深度學習平臺聯動,建立起完善的生態。中國在AI芯片領域還是很有機會的,將來肯定會出現巨頭。

“不會有一個模型包攬天下,除了深度學習,中國需要積極研究新模型應用的問題,可能會打開另一片天空。”周志華說。

深度學習並未迎來寒冬

今年,有業內人士發文稱,深度學習遭受寒冬期。Uber在坦桑尼亞州撞人死亡事件,直接證明了深度學習的無效性。

“機器學習教父”、CMU機器學習系創始人Tom Mitchell認為,深度學習並非陷入窘境,而是需要更新看問題的角度,一種方法本來就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與集成。

周志華說,從狹義上來看,深度神經網絡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容易的技術做得差不多了。現在都是在小修小補,其餘的都是難度極大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攻克。但是這項技術在應用中還有很多場景、很大空間。人們應該注意的是,除了互聯網之外,還有傳統制造業等等更多產業,都可能從人工智能技術中受益。從廣義上來說,包括深度學習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剛剛萌芽,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中國未來有機會產生AI巨頭

最近,蘋果和亞馬遜市值先後突破萬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公司的市值與國外有較大差距。

2014開始,中國在全球被引用的AI論文數量佔比,從15%上升到47%。這證明,中國的人工智能科研實力有所上升,中國AI公司並非技不如人。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胡國平認為,市值與市場環境和政策相關,技術對市值的貢獻只是一個方面而已。中國人工智能熱比美國早。2016年,人工智能公司蔣的是算法、算力和數據,2017年講場景,2018年注重的是價值。價值體現在提高正確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以及減少人犯錯的機會。他認為,AI公司市值有持續走高的機會,中國未來會出現AI巨頭。

京東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平臺與研究部負責人周伯文稱:“企業要想借助人工智能增強競爭力,不能只是單點分散應用,應該大規模系統性地應用人工智能,注入到業務模式的每一個環節,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和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