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投降的原因是什麼?


崇禎14年秋,清兵在遼東的錦州、松山一帶大敗明軍。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督統的援錦步騎13萬人,幾遭覆沒。總兵曹變蛟、王廷臣衛護洪承疇率殘部奔入松山城內,連同其他未及潰逃的部伍共約7000人,準備死守松山孤城。

圖為北京明皇宮蠟像館記錄了松錦之潰。

經此慘敗,洪承疇痛感明朝廷徵集大軍不易,只因不明軍事,一意促戰,致今有日局面,在《經略紀要》裡曾記載他,見危授命,死不足惜,奈國家大局何!松山被圍,明軍幾次夜間圖為不成,損失不少將士,總兵曹變蛟有一次率部殺進清營帳殿,只因身負重傷,又加兵力不足,無法截斷敵人援軍,只好返回。

洪承疇是明朝降清最高級的官員,被稱為開清第一功。

此時的崇禎皇帝也接到了監軍的密奏,稱洪承疇在松山被圍半年,已經絕糧,清兵一旦攻破松山,即將再次大舉下南,圍困京城。崇禎感到絕望,當夜召見兵部尚書陳新甲,高討關外戰局,之後崇禎與陳新甲達成一致:朝廷已無力救援關外,派人去北方加緊議和,先剿滅內地的闖賊再說。

位於北京的洪承疇故居。

1642年兵敗松山的洪承疇成了清軍的俘虜,雖然被囚清軍對他禮遇有加,皇太極派很多漢族大臣多方進行勸降仍堅貞不屈,但是殘酷的現實他洪承疇愈來愈清楚奄奄一息的明王朝即將崩潰,而蓬勃興起的興王朝必會取而代之,富有文韜武略又權變機略的洪承疇有了見風使舵的想法。

但僅在百年後,乾隆編寫《貳臣傳》將洪承疇列入其中,併為明將袁崇煥平反。

有一天清朝的皇太極親自勸降洪承疇,北方的春天還有些寒冷,皇太極將自己身上的貂皮披在洪承疇身上,並漫談治國平天下,洪承疇從這位帝王身上看到了崇禎沒有的穩重厚道和文韜武略,於是順應了“天時”,終於降清。


圖文繪歷史

一個本就不想死的人,投降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當然,必須承認,剛被俘虜的時候,洪承疇還是不願意投降的。很多史料都說,他的態度相當強硬,清廷沒辦法,就把他關起來,不給飯吃,只讓他喝菽水,想這樣消磨他的意志。

但是洪承疇毫不畏懼,以絕食相抗,米漿不入口者七日。

上面的說法,是洪承疇求死的重要依據,不過細節表明,那時候洪承疇並不想死。

第一個細節,關於絕食,七天不吃不喝會是什麼結果?尤其是喝水,三天不喝水人就會脫水而死。能撐七天沒事,不吃我相信,不喝就太假了。

第二個細節,清廷不給洪承疇飯吃?只給他“菽水”。菽水是什麼?菽水指的是豆和水。《禮記》當中有關於菽水的說法,漢鄭玄注:“王雲:熬豆而食曰啜菽。”

菽水就是豆羹,最差也是豆漿。所以,清廷並非啥吃的都不給他。

當然,我想說的是,洪承疇確實態度堅決不投降,這個是真的。但是一心求死就不靠譜了,喝水喝豆漿接著續命,應該是事實。

洪承疇不想死,還有一個人看明白了,那就是范文程。

范文程奉命去勸降洪承疇,洪承疇對他一陣臭罵。范文程不為所動,不談投降的事情,專門說些無關的話題。正巧,房樑上落下來一塊泥,掉在了洪承疇衣服上,洪承疇趕緊伸手“屢拂拭之”。范文程看到,於是趕緊辭別。

回去之後就對皇太極說:“洪承疇不想死,一件衣服他都這麼珍惜,何況是自己的命呢!”

范文程這麼一說,皇太極心裡就明白,於是接著勸降,很快就達成心願了。

色誘這個事情太離奇,就不說了。但是各種勸降,再加上回明朝已經毫無希望,各種原因吧,洪承疇投降了。

雖然說法很多,但是洪承疇不想死是事實,一個不想死的人,離投降還能很遠嗎?


七追風

洪承疇投降滿清是三個方面的原因的。一,滿清政權對洪承疇重視,洪承疇是明末朝廷的重臣,對明朝的政治制度,軍事實力,經濟狀況.非常瞭解,是一個文韜武略的人才,祟禎帝對他比較倚重。滿清政權要想問鼎中原,就必須要這樣一個引路人,幫助滿清政權出謀劃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洪承疇在明朝是權高位重,故舊屬下關係不小,滿清可利他的身份對明朝官員地方進行策反,而兵不血刃佔領地方。當初和洪承一起出徵的總兵曹變蛟,遼東巡撫邱仰民在一起被俘後,不肯降清,被滿清毫不猶豫地殺害了,這些朝廷封彊大吏滿清都不重視,單單留下洪承疇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二,洪承疇在被俘後的日子裡,肯定總結檢討了明王朝為什麼內外交戰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原因,也並非全是前方主帥無能或不出力的事,也與明朝當時的政治腐敗,經濟崩潰,而使少數達官貴人發財,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崇禎帝又是一位剛腹自用,生性多疑,刻薄寡恩,急於求成的帝王。明朝是一盤死棋,反之滿清是一個朝氣蓬勃,旭日東昇的政權,古話說的好,良鳥擇木而居,賢臣擇主而事。三,洪承疇在被俘後是想一死以報祟禎帝對他的知遇之知恩,對來勸降看望他的滿清高官們總是謾罵侮辱激怒他們,但這些人總是一笑了之,並不為之生氣。見滿清不殺他,洪承疇又開如絕食,只飲水。滿清就無人再勸降了,只是聊聊天,關照他的身體之類的事。在幾月的較量中,洪承疇對滿清政權的人氣質,度量所折服。認為好死不如賴活,新君的度量大德淹沒了故主的知遇之恩。有以上三點理由,洪承疇投降滿清也是必然的。


史事顯微鏡

從隋朝誕生了科舉制度以來,歷經隋朝的權臣當道,禍亂國家,唐朝的藩鎮割據,走向滅亡,到宋朝,明朝的管理團隊結黨營私,架空皇帝,直接導致了中央集權制度的運轉不靈,國家失去了有效的治理。

類似於西方的現代企業制度,董事長,也就是大皇帝,沒有權利罷免總經理以及經營團隊,也就是責任內閣,而總經理,責任內閣首腦可以對董事長以及董事會說三道四,實施道德綁架,可以長期把持國家的管理權,甚至可以決定董事長的接班人,而董事長,也就是大皇帝害怕被罷黜,不得不搞特務組織,監督,制約總經理以及管理團隊,引發了嚴重的內耗。

洪承疇,作為讀書人出身,當然瞭解明朝的衰落不堪的癥結所在,但是他也無力迴天。

明朝的對外開放,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大量流失,白銀過剩,通貨膨脹,政府不收海關稅,商人不納稅,國家財政空虛,但管理團隊卻收益頗豐,由於持續向農民徵稅,導致了廣大農民的破產,農民起義,遼東分治,內憂外患。

由於崇禎皇帝被在野的東林黨人實施了道德綁架,不適當的處理了先皇信任的國家的監督機構的首腦魏忠賢,撤換了管理團隊,換上了沒有執政經驗,就知道誇誇其談的東林黨人,他懷疑一切,求全責備,沒有一個國家皇帝的應有的擔當,導致了人人自危,大明帝國每況愈下,財政枯竭,國家軍隊已經有九個月沒有得到經費。

反觀,遼東分治獨立的大清國,由於制度先進,措施得利,管理得當,治理高效,知人善任,吸引了大批的蒙古人,漢人精英,才得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努爾哈赤,皇太極,跟大明的皇帝相比,不知道要英明多少倍。

因此,報國有心,救國無力的洪承疇,深深感覺到,大明帝國氣數已盡,只有改朝換代,更換董事長,也就是皇帝,總經理以及管理團隊,國家才會有新的起色。

於是,他就在皇太極的勸說之下,棄暗投明,參與到了拯救中華的進程中去了。


瀋陽楊藝

怕死,怕回不去。佔領北京前,八旗極度歧視文官,對待被俘文官基本是一殺了之,連孫承宗那樣級別的也不例外。就算文官拉下面子投降,沒有個給力的受降人,性命也沒保障,沒準轉個頭就被八旗其它人殺了。洪承疇幹辛萬苦騙到一個給力的受降人來招降,還能不趕緊投降?


蕭欽鈞

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若說崇禎不器重,尚有以不得志而降賊之藉口。然此賊深受大明君恩,卻貪生怕死,迷戀權位。投敵已為不齒矣,又引外兵屠滅故國,自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者莫出其右!其後世子孫,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較之秦檜子孫死於國事,不亦羞乎?乾隆雖出於私心,然此賊列於貳臣傳,可謂當矣!


天牧子

是對政權及皇帝本身的失望,一腔報國之心,遇到一個言不聽計不從的昏君還不如打爛舊世界,還老百姓以太平,這就是洪的真實內心想法,但他萬萬沒想到投靠的野皮豬竟然是還未開化的野蠻人,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悠然自得145404607

很簡單啊!因為皇太極不想讓他死!一個人如果想死的話,不用別人來殺你,他自己完全可以搞定,只要他不去自殺的情況下,投降和赴死只是看俘虜你的人,他是什麼意思,想用你可以有一萬種方法來勸你,不想用你就讓你背個好名聲去死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