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名吃之太原美食

太原头脑

山西地方名吃之太原美食

头脑是一种滋补食品,为太原特有的风味小吃,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清代学者傅山为孝敬其母所发明。在一碗汤糊里放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段长山药,汤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药和羊肉的混合,美味可口,越吃越香。头脑是用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长山药、黄芪、良姜八宗物品混合煮成的不稠不稀的汤,故又称作为八珍汤。在吃头脑时,还要佐以腌韭,作为药引。人们清晨起来喝上一碗头脑,既充饥活血,又取得了滋补之效。太原较正宗的是清和元头脑。

太原稍梅

山西地方名吃之太原美食

稍梅是太原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常言道“稍梅好吃难和面,皮薄挑馅打花难。”可见制作稍梅技术难度之大,制作工艺之精良。山西的稍梅,历史悠久,原来是山西农村有钱人家用作喜庆筵席的点心。首都北京的烧麦就源于此。稍梅的制作工艺很是复杂。打花要用特制的擀杖,山西人称之为“枣锤”,专门用来打制稍梅皮的边花。褶子打得越多,稍梅花牙就越美。好的稍梅皮薄如纸,圆如盘,边花多,挑成的稍梅馅大、香醇、利口,放在笼里,犹如朵朵雪梅。稍梅的制法要经过揉面、做剂、擀片、压花边、拌馅、上笼蒸制等程序。做好的稍梅形美味鲜,旅游晋地的客人,鲜有不上门品尝,也鲜有不交口称绝者。

太原老鼠窟元宵

山西地方名吃之太原美食

太原老鼠窟元宵的字号原名“恒义诚甜食店”,由于地处钟楼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称。太原老鼠窟元宵,有“味压群芳、誉冠并州”之美称。走过百年历史的“老鼠窟”一直保持家店铺的特色,不仅在制作工艺上代代传承,标准唯一,而且在元宵馅的品种上秉承了当年风味,主要有芝麻、桂花、玫瑰、花生四种味道。多年以来,老鼠窟元宵的选料、制作都非常讲究,几代传承下来,标准从未变过。江米只选用晋祠花塔村一带产的江米,用水泡发后,用石磨碾碎制成面粉。馅料中的玫瑰花、桂花都要采集半开的花朵。滚元宵时,力道、方向都有讲究。这样做出来的元宵,才能筋道好吃。2009年,这道备受龙城人民喜欢的地方名吃“老鼠窟元宵”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六味斋酱肉

山西地方名吃之太原美食

六味斋的酱肉是太原市的传统名食,素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酥烂鲜香、味美可口而著称山西省内外。过去民间就有“不吃六味斋,不算到太原”之说。在六味斋的众多产品中最负盛名的就是酱肘子。早在清乾隆年间酱肘子即为贡品,相传慈禧太后为经常吃到酱肘子,还特赐给送酱肘人一块进宫腰牌,拿着这个“特别通行证”可以直入深宫无须禀报。六味斋的盛名可见一斑。六味斋是国内食品行业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200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之一。六味斋酱肉,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颇有独到之处。选肉时,一般选肉细皮薄、不肥不瘦的上等肉,按部位切成15厘米宽、24厘米长的块。然后将洗净的肉块放入冷水中浸8~9小时,以去掉淤血;捞出沥水,初煮1一1.5小时;煮时,每50公斤肉加盐1.5公斤及其他佐料;初煮后将肉捞出,将汤去油过箩,然后将肉块放在锅内码好,加上装有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生姜、砂仁、豆蔻、香叶等佐料的纱袋,把锅盖严,加汤蒸煮;煮好后将肉块放在大盘中晾凉,再用刷子把汤汁抹到肉皮上,方为成品。

太原羊杂割

山西地方名吃之太原美食

羊杂割”又称“羊杂碎”,是山西的一道地方名小吃。走在山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经营“羊杂割”的小店,门面不大,生意红火。一般每家店都是放一口大锅在火上,里面有老汤,配好的羊杂都放在一起等待下锅。各家的老汤不同配料不同,做出来的口味各有千秋。杂割料全,熬煮、兑汤时均加了粉条、葱、姜、香菜末,别有一番风味。“郝刚刚羊杂店”、“鼓楼羊杂店”是太原经营羊杂的老店,汤色纯正,味道醇香, 羊肉汤上飘着一层羊油,加上陈醋、辣椒、胡椒粉等调味,又浓又香。

孟封饼

山西地方名吃之太原美食

主打:精面、白糖 特点:清凉、酥软、利口,食后口感清新。 传说:相传在明朝时,孟封村有一名叫赵永银的厨师。这名厨师很擅长烤饼。某次,他用面、糖等制出了一种甜饼。其后,他将甜饼焖于罐内3天。3天后他取出一尝,果然别有一番风味。后来,这种饼为众人所喜爱,由于起源于孟封村,是以被命名为了“孟封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