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還記得Granada、Omega、Vel Satis、Thema這些行政級轎車嗎?

不認識不丟人,畢竟它們已經從市場消失。

行政級轎車,歐洲的“E級車”,北美市場的“中大型豪華車”,中國的“C級車”,以前的人生贏家之選。然而,現在一些主流車廠,比如福特(他家的Granada以前在英國市場曾經是銷量前十)、歐寶,還有一些法國、日本、意大利品牌,已經很久沒有推出行政級轎車了。

在歐洲,寶馬5系、奔馳E級和奧迪A6佔有統治地位;Volvo的S90和捷豹XF只是附選項;至於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瑪莎拉蒂,只能撿漏喝湯。

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為啥市場都被德國車給佔了呢?原因有幾點:
  • 德系車質量更好,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印在人們腦子裡;

  • 品牌效應,BBA給人的印象就是豪華品牌,不賣廉價車;

  • 市場推廣做得更好;

  • 租車市場普及,而且BBA殘值率更高。畢竟總體運營成本一定時,剩餘價值高的遠比標價低的佔優勢。

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然而,現在BBA也不好混了。

行政級轎車佔比跌至整個歐洲汽車銷售市場的3%,why?
  • 現在低級別車的軸距都向之前更高級別靠攏

像現在的歐寶Insignia,只比90年代末它的行政級大哥Omega B2短一毫米。行政級也只能通過bigger than bigger進行反擊。然而增大的身軀帶來的尊貴感,抵擋不了擠不進停車位的尷尬,畢竟歐洲太袖珍了。所以,行政級轎車的市場被低級別車型蠶食掉了。

受汽車越做越大的趨勢影響,曾經人丁稀少的城市代步小車被廣泛接受。作為應對,奧迪出了A3和A1,寶馬出了1系和2系,奔馳出了CLA和A級。BBA通過產品線下探,試圖彌補損失掉的市場。

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 SUV也蠶食了行政級的市場

SUV在歐洲的銷量佔了新車銷量的四分之一,跟國內一樣火。歐洲車廠扎堆造SUV,比如阿爾法羅密歐,蘭博基尼,都開始向SUV低頭。國內也如此,新興的電動車品牌,像蔚來、威馬、拜騰、小鵬第一款車都是SUV。

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 歐洲人更窮了

歐洲更窮了,我們中國在搞消費升級的時候,他們不知不覺消費降級都搞了許多年。

為什麼SUV這麼受歡迎?
  • 大型車市場更青睞那些能彰顯地位和統治感的車,在這一點上,SUV吊打行政級轎車。肌肉飽滿的設計讓SUV看起來更具有侵略性,更高的駕駛姿態能讓駕駛員“俯視”其他車輛,安全感和高高在上的感覺鋪面而來。

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 擁堵的交通,讓操控更好的轎車缺少表現場合。再加上現在的行政級轎車尺寸、自重更大,操控也要打個折扣。比如,新M5和E63 AMG都快兩噸了。

  • 整個社會價值取向開始轉變。以前,對中產階級來說,一份體面的工作,令人羨慕的“大區副總裁”頭銜,退休時象徵終身成就的獎盃,是他們最大的追求。而行政轎車,就是一生奮鬥的象徵。現在,知識迭代更快,中產經常被年輕一代教育。在中國,彈幕、旅行青蛙,不懂年輕市場就out了。所以,週末去騎山地自行車、去衝浪、去國外度假、還得紋個身,時刻證明自己很年輕。各種市場推廣也試圖讓你相信,擁有一輛SUV就相當於做了這些事。而且,一旦發生災難,SUV還能應對各種災難模式。

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那麼,歐洲行政級車的狀況是否會蔓延到別的國家?

在中國,雖然SUV持續火爆,MPV開始抬頭,但短期內行政級不會被吞到渣都不剩。畢竟,中國1個車乘載的是一個家庭的所有訴求。所以我們蜜汁喜歡大,看看加長有多火爆就知道了。而且,當商務和家用只能2選1時,商務屬性更強的行政級顯然更站優勢。可惜,在歐洲,行政級轎車卻很難重塑昔日的輝煌。

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附:歐洲汽車市場分級

為什麼在中國如日中天的行政級轎車,在歐洲快要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