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告深深深几许

民国的广告可了不得,其风格和幽默表现,特别是抖包袱的功夫真是到了家。

卖药广告酷毙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湖广和云贵地区出现了可怕的疟疾。为解除百姓的病痛,广东著名的制药家和名医梁培基以他特有的眼光,大胆地推出一种自制的治疟疾药物,疗效显著。 如何让大家尽快了解并接受这一新生事物,梁培基动了不少脑筋。

民国广告深深深几许

不久,在广西、贵州、云南的一些城市、乡村,出现了一批行迹独特的人,他们专在当街闹市醒目位置书写广告,字体大小视建筑物的面积而定,但一般都书写得十分巨大,占满整堵墙壁,远远看去格外显眼。一般人出门,走十五分钟,忽见对面高墙上出现了“梁培基”三个巨幅宋体大字,却没有下文,再走不到五十步,又出现了同样三个大字。十五分钟的路程,此三字竟然出现五处之多,人们心中很是疑惑。

过了半个月,这群人又扛着梯子、提着油漆桶和大大的扫笔,在所有“梁培基”三字下面增写上“发冷”两字。这更让路人猜测其用意,一时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此乃仇家对“梁培基”的攻击行为。自此,“梁培基发冷”五个字在通街大巷的墙上又保留了月余。

民国广告深深深几许

后来,书写人又在“发冷”二字之下加了一个“九”字,变成了“梁培基发冷九”。而粤语“九”与“狗”同音,故见者初则忍俊不禁,继而捧腹大笑,此事一时成为各地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坚信有人在攻击梁培基了。

此时,已把人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了,都想一探究竟。又过了一个多月,书写人突然在“九”字中间加了一点,“九”字变成了“丸”字。

至此,包袱抖完了,人们才明白原来是“梁培基发冷丸”,正是梁培基研制的治疟疾良药,人们一下子就记住这个药了。

靠讽刺抖包袱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抗日不积极,提倡“新生活运动”却非常卖力,用意在于转移人民的视线,冲淡抗日气氛。 南洋著名华侨商人、在海外听到此事深为不满,于是他就指示自己在上海的永安堂负责人,用刊登广告方式,予以讽刺。

民国广告深深深几许

过了几天,上海的一些报纸用特大字号刊登出广告:“提倡新生活,必须揩油。”上海人说“揩油”就是占人家便宜,手脚不干净,甚至是指贪污受贿。因此,国民党特务一看“永安堂”竟然敢骂“新生活运动”,就要兴师问罪,但再仔细一看大字标题下面还有一段小字说明:“提倡新生活运动很好,为了使大家精神更加焕发,身体更加健康,请经常揩点万金油。”

这样,特务们也觉得无罪可问了。 后来,在抗战期间,爱国青年学生常常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抗日、打内战的倒行逆施。而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却经常跳出来大骂爱国学生:“放屁放屁,真是岂有此理。”

民国广告深深深几许

这些话,传到胡文虎的耳朵里,他对吴稚晖的表现非常反感,就指示上海永安堂负责人在报纸上登出特大广告,上写:“放屁放屁,真正是有此理。”这十个字与吴稚晖辱骂学生的十个字仅有一字之差,明眼人一看便知广告是有意讽刺吴稚晖的。

吴稚晖得知后,立刻怒火万丈,正想发作,再一看广告标题下的一段小字,也就无话可说了。 小字是这样写的:“河南某地某人寄给永安堂一封信,信中说:‘我某日某时突然肚子绞痛,跌倒在地,什么药都吃了,都未治好。后来我拿出一盒万金油,刮了一大块,用开水送服。过了不久,只觉得肚子里“叽里咕噜”响得厉害,放了几个大屁,就全好了。特此致函感谢!’”

民国广告深深深几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