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室上性、室性早搏患者在中醫干預之後心悸感的消失及其善後

一些朋友對個案嗤之以鼻,其實,中醫個案是有價值的,因為一旦個案可以在某種規律下重複,那麼,這個個案便可以推而廣之。

首先我們先溫習一下現代醫學對心臟早搏的定義,所謂心臟早搏也叫期前收縮。正常的心臟搏動,起源於竇房結,而異常的心臟搏動,則起源於竇房結之外的異位起搏點。其中由心室中的任何一個部位或室間隔的異位節律點提前發出電衝動引起心室的除極,稱為室性早搏;而心室以上、心房以下的房室交界部位異位興奮點而導致提前收縮則稱為室上性早搏。

一例室上性、室性早搏患者在中醫干預之後心悸感的消失及其善後

患者脈細弱,舌胖大,舌質淡,可見散在細小瘀斑,舌苔薄白,初步診斷為心悸,心血不足,氣虛血瘀。

舌苔如下:

一例室上性、室性早搏患者在中醫干預之後心悸感的消失及其善後

中醫干預前24小時心電圖如下:

一例室上性、室性早搏患者在中醫干預之後心悸感的消失及其善後

患者24小時室性早搏為240個,室上性早搏為250個,患者異位搏動平均每小時20個左右,讓患者自覺痛苦不堪。

遂處方如下:

炙甘草21克 黃連6克 醋柴胡15克 龍骨30克

陳皮12克 牡蠣20克 大棗30克 百合15克

麥冬20克 桂枝16克 生地黃60克 醋延胡索12克

茯苓12克 山藥15克 丹參12克 炒白朮12克

黨參6克 鬱金12克

生薑五片

中藥5付,水煎服,日一劑,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一例室上性、室性早搏患者在中醫干預之後心悸感的消失及其善後

這個方子本質上是炙甘草湯的加減方,炙甘草湯由甘草,生薑,人參,生地,桂枝,阿膠,麥門冬,麻子仁,大棗九味藥,再加低度清酒組成。當然,由於患者脾陽不振,食慾差,我去掉了原方中的阿膠,以免其滋膩黏滯礙脾,又去掉了潤腸通便的火麻仁。

我這個方子,其特點是重用炙甘草以補胃氣,守胃氣,生胃津;用生薑以鼓舞胃氣;黨參,白朮,山藥以健脾益氣;重用生地黃,到60克以上,配合20克的麥冬,百合,以滋陰,補血中津液;醋柴胡,鬱金以疏肝、行氣、解鬱;延胡索,丹參,一溫一涼,活血祛瘀,相得益彰;龍骨、牡蠣固攝腎氣,重鎮安神,潛陰補陽;再佐極少許黃連以清心安神;最後通過16克桂枝的上行作用,引領諸藥,滋補心之陰陽。

患者服用5劑後,自覺心悸感較前好轉,仍有疲倦無力感。

一例室上性、室性早搏患者在中醫干預之後心悸感的消失及其善後

室上性早搏基本消失,24小時降為1個,24小時室性早搏降為102個。

效不更方,囑患者續用原方十劑後,患者自覺上症好轉,心悸感已經消失,偶覺心率稍快。

為避免患者復發,將以下中藥做成水蜜丸:

黨參,白朮,炙甘草,生薑,酒黃精,三七,桂枝,甘松,琥珀粉。

100個水蜜丸1克。

先是囑咐患者每日三次,每次4丸,後囑咐患者每日三次,每次10丸,同時注意休息,學練八段錦,五禽戲等運動。患者學會八段錦後,堅持練習和服用丸劑,隨訪至2018年三月中旬,患者精神狀況好轉,期間心悸未見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