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說的互聯網公司從“996”到“247”,是否真的是大勢所趨?

“互聯網公司996已成過去,247三班倒大勢所趨”這是羅振宇在演講中說出的內容,距離這句話說出的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但互聯網公司真的從“996”變成“247”了嗎?今天,小職就和大家探討探討。

羅振宇說的互聯網公司從“996”到“247”,是否真的是大勢所趨?

羅振宇說的原話應該是這樣的:“之前聽說互聯網的工作節奏是‘996’,早9點、晚9點,上6天班,但聽說騰訊吃雞團隊是‘247’,一天24小時,上7天班,當然他們是三班倒。”

羅振宇的核心觀點來說,電腦和網絡在為這個世界加速,整個世界都在快起來,特別是互聯網商業這塊。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無論是商品還是用戶,他們的迭代速度都非常的快,也許在你還沒有完成產品交付的時候,用戶就已經迭代為你沒遇見過的類型。

羅振宇說的互聯網公司從“996”到“247”,是否真的是大勢所趨?

以上這些在小職看來是認同的,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很快。比如,你在會上才提出了一個比較好的點子的模型,下一秒,你的競爭對手可能就在微博或者朋友圈看到你ppt的照片了,為了杜絕這種現象,你只能盡最快的速度馬上把這個還在雛形的產品模型變成可以上線的功能,並且馬上上線,與此同時,你的用戶可能在你開發的過程中就改變了,從喜歡王者榮耀變成了喜歡吃雞,這也是敏捷小組這種開發模式的提出背景。在這種情況下,你要跑過你的競爭對手,你要跑過你用戶的喜新厭舊,時間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據說當年消消樂這款遊戲流行的時候,就是7*24小時開發的,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加班一直都是常態,甚至人民網對此還進行過批評,說別總把加班當成企業文化。但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加班永遠都是少不了的。

羅振宇說的互聯網公司從“996”到“247”,是否真的是大勢所趨?

​當然了,這也要論崗位來說了,對於客服,運維,運營等崗位來說,是可以實現三班倒。因為他們的工作是片段式的,是可以交接的。但是對於程序員來說,代碼和代碼之間是有聯繫的,每個程序員是需要對自己的代碼負責到底的,所以就基本不怎麼現實了。比如,今天小職寫一段代碼,8小時,然後交給下一個人來寫,但可能下一個人的工作有4小時是在讀之前的人寫的代碼。這種工作方式是沒有效率可言的,而且對於程序來說,也是非常不嚴謹的。

羅振宇說的互聯網公司從“996”到“247”,是否真的是大勢所趨?

在小職看來,互聯網的發展是飛快的,他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而人們的生活更是因為互聯網每天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根據人們需求,行業、工種相對來說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是必然產生的。這種變化對於用戶一定是好的,但是對於從業者來說,卻不一定了,但只要我們的企業尊重《勞動法》,尊重勞動者,讓247是一種工作的延續,而不是人的持續,那就無可厚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