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历经28年,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依然有很多谜团

公元1405年,郑和带着明成祖朱棣的圣谕率领由两百艘大船和两万八千人组成的庞大特混舰队,满载着丝绸,瓷器和茶叶,从江苏太仓刘家港扬帆出海,开始了七下西洋的壮举。在28年的时间里,他们穿梭西太平洋,横渡印度洋,开通亚非航线,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航海时代”的序幕。然而,由于郑和下西洋史料的严重缺失,时至今日,围绕这六百年前的空前壮举依然有很多谜团。


郑和下西洋历经28年,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依然有很多谜团郑和历尽艰险,屡次下西洋到底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莫衷一是。下西洋是为“示富”吗?

​《明史.郑和传》这样解释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通使西洋。”由此,一些学者认为下西洋就是明成祖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富强。但是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还远远不够。
郑和下西洋历经28年,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依然有很多谜团当时的明朝经过太祖朱元璋几十年的休息养生息,农业、手工业水平达到了封建史上的高峰,国力在世界上居于领先的地位。而宋、元以来造船,航海等技术的发展,是当时实现远洋航海探险,加强对外交往的条件已经具备。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毛佩琦认为,这是“永乐盛世”的物质基础,以及明成祖一心要成为“盛世名王”的理想,使得他渴望加强国际交往,才促成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历经28年,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依然有很多谜团近代学者梁启超根据“”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词,在他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书中指出,明成祖雄主野心,想通过扬威的壮举,达到震慑与笼络海外诸国来朝受封的目的,其实不过是“聊以自误”罢了。李长傅的《中国殖民史》甚至干脆把下西洋的动机说成是“耀兵异域”,别无他意。以上两两种不同的说法,近代学者韩振华的《论郑和下西洋的性质》、陈得芝的《试论证和下西洋的双重任务》等著述则认为,郑和下西洋,其中既有政治目的,又有经济意识。

郑和下西洋历经28年,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依然有很多谜团因为,朱棣是凭借武力强站的侄儿的帝位置,自知“夺嫡”的名声不佳,遣使出洋宣武异域,使万国来朝,并安抚或镇压那些逃居沿海岛屿和海外的不愿与他合作的臣民,自然不失为提高国际威望和巩固统治的积极措施;另一方面还可以打开一条通往西洋诸国的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官方的对外贸易市场,用中国精湛的陶瓷,绫罗绸缎等手工业品,去换取外国的香料补药、奇珍异宝,以满足王公贵族的奢侈享用,这从郑和统帅的船队被称为“宝船”或者“西洋取宝船”既可得到证明。​

郑和下西洋历经28年,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依然有很多谜团不过也有人认为,郑和一再远航,仅仅是出于建立广泛的国际友好关系,瓦解政敌残余势力的政治需要;或者说主要是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借此增加财源的经济目的。前一种观点,见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中国古代史》、冯尔康的《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后一种观点见于田培栋的《明朝前期海外贸易研究——兼论郑和下西洋的性质》。然而最为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明史.郑和传》中就直截了当的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近代学者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下西洋历经28年,下西洋的真正使命是什么?依然有很多谜团​以上各家之言,无不持有之有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哪一种说法才符合历史的真相呢?目前来看谁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