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启蒙欧洲,西方现代思想溯源

公元1405 年7 月11 日(大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福建闽江口长乐太平港,240多艘巨大舰船列阵以待,云帆蔽日,接天连海。太平洋上刮来的阵阵季风,吹起船头上的大明帝国皇旗大纛猎猎作响。“起航——”!随着声声号角,这支当时无敌于天下的强大舰队扬帆而发,一路向西,驶向茫茫大洋。挺立舰首的郑和可曾料想,他的远行,极大地改变了此后东西方历史的走向。

  郑和所率领的,是当时世上最为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明史•兵志》载:“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长150余米,上下四层,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船只。整个舰队有2万7千余人,规模庞大,包括指挥、航海、外交贸易、后勤保障、军事护航等多个职能部门。当前最为强大的美国海军航母联合舰队,一般才有7-11艘舰艇、6500人左右。著名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此赞叹不已:“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与满载着杀伤性武器弹药的美国航母联合舰队所不同的是,大明王朝的这支庞大舰队,满载的是中国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西方所艳慕渴求的物品。这支具备强大武力的舰队却不是军队,在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战(船队泊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欲杀人劫财,遣使诱骗郑和入城,随即发兵五万围攻船队,并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用围魏救赵之法,率随从二千兵士取小道突袭王城直捣敌巢,生擒亚烈苦奈儿,押回中国。永乐帝赐予其衣食,并放其归国),充分体现了“和平互利”、“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以及“四海一家”、“宽厚体仁”的中华文明。郑和舰队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殖民、去侵占、去掠夺他国的土地和财物,而是秉承着永乐皇帝“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交流之精神,中央之国友好慷慨地将中土富饶的产品和先进的文明成就播撒到世界各地。郑和在印度半岛的古里(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立下了代表和平、友好的石碑,“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而六十多年后,一支由葡萄牙冒险家达·伽马率领的只有四艘船只所组成的船队也来到了古里,这些葡萄牙人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别人的土地上竖立了一根标柱,宣示葡萄牙的殖民主权,然后四处劫掠香料、珠宝等财宝,由此开启了西方对亚洲的血腥殖民之路。为了攫取殖民利益最大化,达·伽马大肆驱逐阿拉伯商队,在坎纳诺尔附近海面上,达·伽马捕俘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将船上几百名乘客,包括妇女儿童全部烧死。据一名葡萄牙目击者叙述:“……在持续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司令以残暴和最无人性的手段烧毁了那只船,烧死了船上所有的人。”由于其丰硕的殖民掠夺“功绩”,达·伽马被葡萄牙国王封为伯爵、印度总督。

  西方文明中大国的崛起之路,几乎都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杀戮、野蛮的武力征服、残酷的奴隶贸易等等斑斑劣迹,例如西班牙、葡萄牙对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印加帝国的血腥残杀,荷兰、英国、法国等对非洲大陆长达数百年的残酷奴隶贸易贩运......与野蛮血腥的殖民者所受到的抵抗不同,郑和舰队所到之处,人们纷纷扶老携幼,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带来文明与财富的东方客人。强大而不欺凌,富足而睦四邻,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气度与历史底蕴。这种征服,不是暴力的制服,不是武力的压服,不是恐惧的慑服,而是先进文明的征服,是出自内心的佩服,是由衷而发的敬服。本期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世界上曾经崛起称雄的强国之中,只有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殖民海外劣迹的大国。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中国这种具有数千年天道文明史的国家,才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抢掠称霸只能一时,归化人心才可以永久。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宗旨:以德服人。

  西方各国为了获取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争相与中国贸易,所产的白银基本上全都汇集到了中国,那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占全世界贸易总量的50%。而大明王朝物阜民丰,制造业强大,没有太多物品需要进口,因而产生了大量的贸易顺差。以郑和下西洋为启端,中国在15世纪成功地塑造了世界经济秩序,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中央之国、世界领袖。

中华文明启蒙欧洲,西方现代思想溯源

中华文明启蒙欧洲,西方现代思想溯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