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明清之郑和:郑和“七下西洋”意义何在?

明代早期,约公元1405至1433年间,以郑和为领袖,明朝的船队连续七次进行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跨越东亚地区、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各地,是当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航海探险,后世称为“郑和下西洋”。不过,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就是众说风云,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郑和。

大话明清之郑和:郑和“七下西洋”意义何在?

郑和其人

郑和,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原名马三保,云南人,自小聪明好学。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他也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因为信仰伊斯兰教,他的心中,始终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有朝一日,必定乘风破浪,朝圣麦加。当年,云南被朝廷平定,马三宝同学被俘虏,净身之后被分到朱棣身边,后随着朱棣造反,南征北战,在“郑村坝”战役中有奇功,故被赐姓“郑”,改名郑和,世称“三保太监”。

大话明清之郑和:郑和“七下西洋”意义何在?

郑和“七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被朱棣任命为使者,出使西洋,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出航,后来在永乐五年九月(1407),永乐七年九月(1409),永乐十一年冬,永乐十五年东和永乐十九年春五次率领船队下西洋。

大话明清之郑和:郑和“七下西洋”意义何在?

1424年,朱棣病逝,明仁宗朱高炽登皇位,下旨暂停外交。1425年,郑和被受命镇守南京,同年,明宗仁去世,明宣宗即位,1430年,郑和被受命第七次下西洋,结果长期的航海生活燃尽了郑和所有的精力,最后在归途中一病不起,最后葬在了他第一次航海的终点古里。

大话明清之郑和:郑和“七下西洋”意义何在?

郑和“七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加强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话明清之郑和:郑和“七下西洋”意义何在?

郑和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他在世界航海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导者。

大话明清之郑和:郑和“七下西洋”意义何在?

西方对千年以来影响世界的百名伟人排名中,中国共有6人上榜,其中郑和名列第一。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为此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没有根据郑和海洋思想和实践继续推进中国的海洋事业,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了蜗居、孤立状态的历史遗憾,然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个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