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易經》是本算卦的書,其實裡面的學問超乎你想象!

《易經》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對於《易經》的理解與定位,自古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各有千秋。

你只知道《易經》是本算卦的書,其實裡面的學問超乎你想象!

哲學家說《易經》是一部哲學書;

軍事家說《易經》思想中有兵法;

醫學家說《易經》含有醫理。

按孔子的說法:《易經》廣大悉備,包含萬物,其上講天文,下說地理,中談人事。其自成書以來就有無數學者奉為圭臬並加以研究;包括春秋時期的孔子,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晉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孔穎達,宋代的邵康節、程頤、朱熹等等。由於他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的易學,導致易經出現了不同的學派。

清代紀曉嵐根據自己對易學源流的梳理和總結,在《四庫全書》中將易學分為兩派六宗

你只知道《易經》是本算卦的書,其實裡面的學問超乎你想象!

紀曉嵐

兩派指象數派、義理派,六宗指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莊宗、儒理宗、史事宗。

六宗實際上可歸屬於兩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歸屬於象數派,老莊、儒理、史事三宗歸屬於義理派。 象數派通俗的來講就是自然科學,也就是俗稱的“預測學”,它能推算過去,分析現在,預測未來。義理派通俗的來講就是哲學,它闡述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心的關係,講述的是人生哲理。

象數派興於西漢時期,西漢時期《易經》與五行干支運氣思想結合,與陰陽家合流。 出現了孟喜、焦延壽、京房等一批著名的注重象數的易學家,他們以卦氣占驗說易,包括納甲、飛伏、世應等法,為漢代象數易主流。

東漢鄭玄以“爻辰說”解釋經文,將十二地支納入到《易經》的384爻,以“五行說”解釋筮法,說易以象數為主,對後世影響極大。

你只知道《易經》是本算卦的書,其實裡面的學問超乎你想象!

鄭玄

漢代以象數解易的另一大家是魏伯陽,其《周易參同契》以爻象論道家丹鼎修煉之術,開啟後世道家易先河,深契《易經》象數原首。

至北宋時期,象數易學又迎來一波高峰,邵康節創立“圖書易學”,以“河圖洛書”來解讀易學,使易學出現了新面貌。河圖洛書以十(九)個數字表示四象五行,包括時間(時序)、空間(方位)及水、火、木、金、土五行,其代表作為《皇極經世》。

義理派源於孔子,成於魏晉的王弼。王弼上承《易傳》以言義理,揉合了孔子之言與老莊之義,專明人事,注重形而上之道,輕視形而下之器,主張得意忘象,得象忘言,其主張得到同時代很多人的認同,影響及於隋唐。

隋唐佛教大盛,學者崇尚虛無寂滅之教,《易經》王弼注以玄義解經,思想與之相應,自受重視歡迎。宋代義理易學首推程頤易傳,程頤以儒家思想解易,借《易》建構理本論體系,其義理為:隨時變易以從“道”,“道”就是陰陽卦象和物象變化法則,進而論述順從天理、安義順命、進德修業的人生哲學。

朱熹綜合象數義理,豐富發展了理本論體系,以太極陰陽變化之理說明自然社會的聯繫與變化及宇宙社會的生成形式,把“理”看成是宇宙天地萬物的本原和總則,將易學之“理”轉變為理學之“理”,將易學宇宙生成論體系轉變為理本論體系。

南宋的楊萬里以史實去考證和解釋《易經》的卦爻辭,著有《以史證易》,是為史實宗。

你只知道《易經》是本算卦的書,其實裡面的學問超乎你想象!

宋時易學兩派已出現合流、互補趨勢。

南宋朱熹作《周易本義》,在肯定程傳義理價值之外,特別強調象數的根本意義,說“易本是卜筮之書,程先生只說得一理”。朱熹認為“先見象數,方說得理,不然事無實證,則虛理易差,然義理象數一以貫之,乃為盡善。”這是持平之論。朱熹又作《周易參同契考異》,重視道家易的價值,識見自是高人一等。

清代李光地奉敕撰修之《周易折中》一書。其卷首《凡例》主張“言義理、言象數,但折中於朱子可矣”。其《綱領》三篇,結論也是“義理象數,一以貫之,乃為盡善”。此書雖偏重義理,但主張理數一體,態度是公允的。

從本質上看,象數與義理是“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的,兩者兼顧才是正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