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託價值重塑

重磅|信托价值重塑

■ 資管新規降臨,信託業風雲突變。伴隨宏觀經濟由高速發展階段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信託業正面臨更加嚴格、全面和強而有效的監管。如何迴歸本源、提質增效,是信託公司面臨的新考驗

■ 主動落實降槓桿、去通道、防風險的信託公司在2017年獲得更好業績表現,平安信託、安信信託、重慶信託、中信信託、華潤信託、中融信託、民生信託等轉型效果顯著,在2018年初評中斬獲A評級

■ 業內預計,信託資產規模在2018年或出現負增長,行業面臨收入增長放緩、信託報酬率下滑的挑戰,但也將迎來實體經濟整體向好、供給側改革等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新機遇。在轉型過程中,信託公司如何快速做出決策、調整經營思路變得至關重要

唯有腳踏實地,才能行穩致遠。

2017年,信託資產規模突破26萬億元,繼續穩居金融業第二,但這一次很少有人討論數字的增長。金融監管正在不斷完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稿(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日前正式落地,為信託及大資管行業迎來涅˜„重生的新時代。

很顯然,龐大規模帶來的“虛胖”體質並不利於信託業長足穩健的發展,如何“瘦身”、“健身”?順應金融監管趨嚴的形勢,去通道、去槓桿,滿足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擺在諸多信託公司面前的關鍵問題。

褪去“剛兌”光環,直面市場衝擊,信託公司如何以強大的資產管理能力和品牌信譽度吸引留住高淨值客戶?收縮通道業務,失去嵌套紅利的保護,信託公司又如何迴歸本源、破舊立新,這些都是信託業面臨的考驗。

與以往不同的是,考慮到新舊交替的變化,《投資者報》本次推出的2018《信託價值重塑》封面專題在2017年行業數據和公司年報的基礎上,加入價值、風控、業務結構等因素進行綜合研判,以轉型、培育、發現的角度還原行業領先公司在過去的裂變和對未來的規劃。

1

行業:去通道 降槓桿

2018年一季度,金融監管機構釋放出明確的“強監管”信號,信託行業在監管和轉型壓力下前行。原銀監會1月份數據顯示,事務管理類的信託資產規模為15.45萬億元,比年初減少1959億元,環比下降1.25%,其中銀信通道業務資產規模8.39萬億元,比年初減少1137億元,環比下降1.34%。

用益信託一季度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3月27日,前三個月事務管理類信託產品的發行數量分別為80只、47只和4只,下降明顯。在金融去槓桿、防風險的政策導向下,信託業通道業務的高速增長將難以為繼,行業的絕對資產規模在今年可能首現下降。

“通道業務是整個資管行業規模增長的關鍵驅動力,目前信託、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規模均佔到總規模的70%左右。2007年以來,信託監管史上僅有兩次針對通道業務規模進行明確的限制,一次是2010年左右限制銀信合作,明確要求壓縮規模,並按季度進行報告,2011年的銀信合作規模確實有明顯下降;第二次就是2017年‘55號文’,再一次對通道業務進行規範,並限制增速。從目前市場看,部分區域監管部門已經開始要求通道業務存續規模只增不減,個別信託公司被給出了明確的規模壓縮目標。”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指出,2017年規模增速明顯高於營收主要還是通道業務增速快,但是通道業務報酬低,收入效應差。

值得注意的是,主動控制通道規模不僅不影響業績表現,還能帶來更好的管理空間。例如,2017年平安信託、安信信託、重慶信託、中融信託、民生信託的淨利潤分別為:39億元、37億元、34億元、22億元、18億元,在同業中排名第1、第2、第3、第6和第8,但從年度新增信託資產來看,上述信託公司的新增量在同業排名卻都在20名開外,分別為第29、第56、第53、第33和第26。

其中,民生信託和安信信託的通道業務一直佔比較低,而為了提高主動管理能力,2017年平安信託、重慶信託、中融信託三家對通道業務規模進行了主動控制。

平安信託相關負責人認為,這與整體業務模式的轉型進展有關。“一方面,從業務結構上來看,主動管理業務能力進一步增強。2017年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雖然是負增長,特別是事務管理的規模負增長更大,但依舊得到了監管機構的好評,因為堅持主動管理。從財務指標來看,公司信託業務收入佔比持續提升;財務報表比較穩健,與公司持續轉型有一定的關係。”該負責人表示。

2

公司:早佈局 調結構

由於外部環境不斷變化,信託公司的反應速度至關重要。

2017年底,早在新年報發佈之前,去年作為行業信託管理規模最大的中信信託即向監管機構出具了自律承諾函,承諾表示,中信信託將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前提下,2018年銀信通道業務規模只減不增。將積極與存量銀信通道業務合作方溝通,爭取提前終止部分業務。這被認為是信託公司遵從資管業務迴歸本源、降通道要求的“軍令狀”,此後,又有其他信託公司出具了類似的承諾函。

“行業發展逆境時期,各家信託公司分化會加劇,應對策略有很大差異,最看重戰略變革、核心能力塑造和內外部趨勢把握。目前行業轉型更為迫切,但是相比較而言,大中型信託公司更有轉型的人財物配置。”袁吉偉表示,部分公司股東集中度非常高,有必要優化股東結構,引進外部資金、資源、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促進信託公司更好地發展。

對此,2017年排名第一的平安信託對資產端和資金端的調整,為其獲得了較大突破。“一是資產端逐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入,直接投入實體經濟超4000億元,發揮綜合金融優勢,攜手集團和兄弟公司在重點領域,如‘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及整個中國經濟動能切換的諸多重點項目實現突破;二是資金端加強,通過以NPS(淨推薦值)為標準的客戶體驗考核指標,從產品、服務、渠道全面考核服務與客戶需求的契合度,2017年公司高淨值活躍客戶數達7.5萬人,同比增長42%。並通過提供更多極致產品服務,在資產證券化、家族信託、慈善信託、創新服務和金融創新上也得到了媒體與機構的肯定。”

身為2017年人均淨利潤最高的信託公司,重慶信託關注的關鍵詞是風控、投資與監管。“一是在有效控制風險、兼顧公司整體流動性、監管趨嚴及市場資金趨緊的情況下,合理安排資金,確保公司各類業務平穩開展;二是積極尋求市場機遇,實現固有業務資金在貸款、證券市場、信託產品等領域的多元化投資運作,獲得較高投資收益;三是面對政策和市場的變化,認真研究信託業政策導向,領會政策精神,發揮公司資本充足的優勢,大力拓展主動管理類項目,不斷提高控制、駕馭風險的能力。”

3

風險:破剛兌 防風險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有601個,同比增加56個;風險項目規模為1314.34億元,同比增長11.82%;全行業不良率為0.5%,較2016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

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分析認為,儘管全行業不良率水平在持續下降,但風險項目個數和規模的同比上升態勢依然不容忽視。“信託公司應進一步增強防範風險的意識,提高防控風險的效率,豐富化解風險的手段,和其他金融行業一道,在監管層指引下,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而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信託行業一直存在的“剛性兌付”將被打破,投資者習慣性觀念的轉變,短期內也給信託的資金端帶來壓力。業內預計,投資者將更加看重信託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和品牌影響力,這對信託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和風控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剛性兌付、層層嵌套是外界給信託打上的標籤,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不但整體融資成本降不下來,底層資產不透明隱藏的風險越來越大,而且就信託業自身來講,也失去了內生髮展的動力。依靠牌照依附於其他行業獲取微薄的通道費不是信託業長久發展之計,現在資管新規與其說是對過去信託業務的約束,不如說是給信託行業一個倒逼創新的契機,讓其依靠投研能力發展淨值型產品,與各類型資管行業同臺競爭,提升融資效率,為實體經濟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指出。

袁吉偉認為,2018年風險形勢會較2017年更加嚴峻,主要是去槓桿背景下,部分高槓杆企業面臨更大的壓力,信託公司需要加強風險防範。“從行業生命週期看,信託業仍處於成長階段,但從整個金融週期看,信託行業面臨短期下行壓力,2018年最大挑戰來自於合規風險管理和信用風險管理。”

平安信託也表示,今年國家三大攻堅戰之首就是防範金融風險,最近金融監管的主要政策導向也是要去槓桿、去嵌套,來降低國家和企業的負債槓桿率。“就平安信託而言,我們會緊跟國家的發展戰略方向,圍繞實體經濟開展創新,專注主業、迴歸本源,並且積極響應資管新規號召,去槓桿、去嵌套。同時,利用集團綜合金融的優勢和經驗,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

重慶信託認為,未來信託公司的風險將由項目端的信用風險向管理責任的認定風險轉移,客戶的投訴糾紛事件可能上升,信託公司中後臺管理部門的職能作用會進一步提升,以釐清責任,實現“買者自負,賣者盡責”。

“新的監管形勢下,打破剛性兌付、合格投資者門檻提高等都給公司信託業務發展帶來新挑戰,由於地處西部地區,人均資產在國內處於偏低水平,高淨值客戶相比東部沿海地區較少,未來產品資金端面臨的壓力也需要公司著力解決。”在重慶信託看來,資管新規發佈實施後,整個資管行業發展進入了大一統的規範發展時代,資管行業生態圈將被重塑,未來幾年,信託業的發展主題都將是“嚴監管”、“去通道”和“迴歸本源”。

4

展業:抓主業 提效率

“在多樣化的投融資要求和不斷增長的財富管理訴求下,提供差別化專業服務的能力,已經取代規模增長,成為信託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民生信託認為,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墨守成規的產品模式已不能滿足實體經濟不斷變化的投融資需求。“我國個人財富增速已位列全球第二,財富的快速積累帶動人們在消費、養老、財富保全和代際傳承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強,對信託業財富管理的專業能力提出了實質性的要求,也帶來了嶄新的發展契機。”

在民生信託看來,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目前信託公司的發展已呈現五種趨勢:一是對股東背景及資本實力的要求日漸明顯,各大信託公司股東紛紛增資,提升資本實力;二是行業評級和品牌聲譽影響力日益提高,信託公司都非常重視監管評級,關注自身品牌塑造,以更好地維護客戶,吸引投資者;三是在監管層不斷推出各項新規,強監管環境下,推動更具有前瞻性的公司戰略佈局、業務發展方向,以順應監管形勢,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四是行業新形勢對信託公司經營業績發展和風險管理水平的有機結合提出更高考驗;五是創新轉型成為信託公司發展的迫切需求。

較為明顯的變化是,無論年輕還是老牌,信託公司對轉型實質的領會和思考已毋庸置疑。“近年來,關於信託轉型、創新的呼聲不斷,但迴歸本源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除行業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投資者教育、監管體制、頂層設計等條件的成熟完善。因此,我們認為,在轉型過程中,不應急功近利,應結合公司自身實際和特點穩步推進,充分發揮信託這些年來在服務實體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優勢,結合市場變化適時做出調整,靈活應對,以提升客戶服務質量為目標,提升產 品附加值,不為規避監管和隱匿風險而搞變相創新,逐步實現真正的轉型。”重慶信託表示。

“隨著資管新規出臺,未來一段時間,信託行業的發展將會處於調整結構、夯實發展基礎的調整期。當前信託機構首要任務就是要按照資管新規要求落實好合法合規經營,積極深化轉型,有效調整業務拓展策略與經營發展思路,規劃構建受託人盡職管理體系。”採訪到最後,中航信託相關負責人表示。■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