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託、券商轉型路線漸清晰 大資管競爭白熱化

資管新規“靴子”落地將滿週年,銀行、信託和基金等機構在這一年中轉型路線圖逐漸清晰,百萬億級別的市場也逐漸浮現出新版圖。

記者通過採訪多家金融機構的資管人士瞭解到,一方面,轉型對相關機構的資管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長確實形成一定衝擊,但另一方面,多家機構也以打破剛兌為核心,加大各種收益浮動的淨值型產品的發行力度,並進行一系列業務架構和模式的調整。伴隨著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入局,未來大資管的競爭格局將愈加激烈。業內專家表示,大資管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大機構將進一步搶收市場份額和客戶,不具投研能力的中小銀行則在考慮退出資管市場。

由於資管新規在去通道、去槓桿,打破剛兌、去嵌套、限制資金流向等方面做出嚴格規定,資管行業開始“擠水分”,通道類業務被大量壓縮,因此在過去一年,各機構資管業務規模和收入普遍出現下滑。

以市場的“大頭”銀行理財業務為例,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2.04萬億元,較2017年22.2萬億的規模變化不大。不過年報顯示,銀行理財業務收入普遍出現下滑,大行中,工行2018年理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8.62%,建行理財業務收入同比降幅達44.55%,股份制銀行中,平安銀行(000001)(14.340,-0.01,-0.07%)理財手續費收入降幅達60%。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減少到22.7萬億元,比2017年末下降13.5%。證券行業2018年末受託管理資金總額14.11萬億元,同比下降18.25%。伴隨券商資管規模下滑,券商資產管理淨收入也出現了滑坡,2018年其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同比下降幅度為11.35%。

收入、規模雙雙下滑為行業轉型短期內必然經歷的陣痛,而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在這種陣痛中謀求業務的轉型。一方面,以打破剛兌為核心,各家機構紛紛加大收益浮動的淨值型產品的發行力度。以銀行理財為例,普益標準給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一年來,收益浮動產品發行量高速增長,保本理財產品壓縮明顯。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為觀察年度,全市場收益浮動產品發行量較上一觀察年度同比增長318.89%,而保本理財產品發行量較上一觀察年度同比下滑38.79%。

“過去銀行主要發行預期收益型產品,產品發行之後基本上就等到投資到期,中間也不怎麼管產品。但是浮動收益產品淨值隨時波動,產品估值也可能面臨風險,這需要相關人員要隨時監測並和投資者進行溝通。可以說,現在銀行的資管部門更向基金公司靠攏了,整體工作節奏更快,對人員專業能力要求也高。我們正在適應這種變化和調整。”一位股份制銀行資管部門人士表示。

建設銀行(601939)(7.590,-0.17,-2.19%)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劉方根在建行業績會上表示,目前建行已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資管新規帶來的變化,向淨值型、標準化轉型,提高理財業務期限錯配的配合度,預計2019年能取得顯著成效,實現恢復性增長。

另一方面,按照監管的要求,各機構也在進行一系列產品結構和業務模式的調整。以信託為例,信託產品投資金額的門檻有所降低,機構也開始發力低門檻信託產品。券商資管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成為行業趨勢。儘管整體規模縮水,但年報顯示,在主動管理規模方面,招商證券(600999)(17.960,-0.21,-1.16%)、方正證券(601901)(7.750,-0.08,-1.02%)、光大證券(601788)(13.150,-0.17,-1.28%)、中信建投(601066)(23.780,-0.44,-1.82%)證券、海通證券(600837)(14.360,-0.09,-0.62%)等多家券商實現正增長,其中招商證券的主動資管規模同比大漲81.86%,同時,招商證券資管緊抓市場熱點和投資者需求,推出了創新型FOF產品,同時重塑量化產品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類全新的商業銀行投資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理財子公司成為多家商業銀行佈局資管業務的重要抓手。截至18日,已有33家銀行公告稱擬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包括6家國有大行、9家股份行,16家城商行和2家農商行。其中,部分已經取得籌建批覆的國有大行已經基本具備向監管部門報送開業申請的條件。業內人士表示,在產品准入、銷售分銷和投資管理等部分與公募基金和資金信託計劃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加上銀行固有的渠道優勢和信譽優勢,理財子公司也被市場認為將成為資產管理行業重要參與者。

華夏銀行(600015)(8.750,0.05,0.57%)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將深刻影響我國資管行業和金融業的格局。未來,銀行資管業務分化將加劇,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傳統的理財業務規模較大的銀行在基礎配套建設、品牌、銷售渠道、投研能力方面仍然有較大優勢,而理財規模較小的銀行的資管業務則會選擇走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普益標準研究員於康表示,銀行資管轉型使資管市場進入“全面混戰”,各資管機構需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才能快速發展。資管新規落地,大資管行業進入統一監管時代,資管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同時馬太效應加劇,不具投研能力的中小銀行已在考慮退出資管市場,而留在市場中的銀行將與其他資管機構搶奪客戶,面臨著來自銀行和其他資管機構的全面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