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圓外:新零售,“人”將成為最核心的要素

梁圓外:新零售,“人”將成為最核心的要素

作者 | 梁圓外

來源 | 社交電商評論

1

大佬們口中的新零售是什麼

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核心就是“線上+線下”。

劉強東作為馬雲的競爭對手,是不會順著馬雲說的,他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這個說法,在他看來,零售沒有“新與舊”,只不過未來的零售應該是“無界限”的。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新零售是一場因工具的創新而引發的革命”。名創優品葉國富說:新零售不止是“線上+線下”那麼簡單,新零售是以產品為中心,利用新技術,提升顧客體驗和運營效率。

幾位大佬,都給出了一些關鍵詞,但,都無法描繪出新零售具體的場景。

2

未來新零售發展

的方向究竟是什麼

我們來提煉一下幾位大佬提出的關鍵詞:產品、線上+線下、無界限、工具的創新、新技術、顧客體驗、運營效率。

以上關鍵詞中,除了“線上+線下”這個詞是這個時代獨有的之外,其他詞,符合任何市場經濟時代商業升級和進化的規律。所以,新零售方向的本質,其實就是這個時代商業進化的方向。

如果這麼說的話,可能問題就簡單了,我們先來看下面兩組問題:

第一個問題:飛機、高鐵、汽車、地鐵、公交車、摩托車、單車;這些出行工具,哪個更符合這個時代用戶的出行需求?

第二個問題:購物中心、便利店、超市、智能售貨機、電商、微商、內容電商、哪個渠道更符合用戶的消費需求?

第一個問題很簡單,場景決定我們使用什麼交通工具,如果是出遠門,高鐵需要五六個小時以上,飛機首選,其次是高鐵。第二個問題,那就先來想一想,你什麼時候去購物中心,什麼時候去便利店,什麼時候網購,什麼時候通過微商來消費?

每一種消費渠道,都有它對應的優勢;都有它對應的消費場景。而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經歷無數個場景,所以我們不可能只選擇一種消費方式,我們只會選擇更符合自己當下需求的方式。那麼什麼是最符合“當下需求”的方式,我們究竟是如何做出的選擇呢?

3

究竟是誰在左右我們的選擇

京東和淘寶的關聯產品推薦,網紅直播推薦,視頻或其他內容電商的產品推薦,都會影響我們的購買決策,但它們無法完全主導我們的決策;因為每一個渠道都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決策,就像上個時代的電視廣告和貨架擺放,也都會對我們的消費產生影響一樣。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今天你上班的時候,A同事推薦給你了一本書,你可能不會買;但如果是B同事推薦給你,你很可能馬上就會買。同樣的一本書,你的決策,並不完全是根據這本書的好壞本身而定的;而是受到推薦人的影響而做出的決策。這一切都是人為參與而製造出的影響力。

商業的本質,離不開人,而商業社會,離不開人與人的關係;新零售,一定也無法脫離人的因素。

如果說,新零售的本質是人、貨、場的高效連接,人工智能技術解決的是“場”的問題,對“貨”的選取則需要運用大數據來完成。而對於“人”的洞察,則要靠一系列與“人”相關的動作來完成。

當下炒的比較熱的智能售貨機,恰恰是隻考慮商業效率,而脫離了人的關係層面;而淘寶,也恰恰是忽視了這個因素,才被注重關係鏈的拼多多殺得措手不及!

真正的以人為本,一定是無法脫離開人的關係而空談的。

4

重視關係鏈的新零售,才有機會彎道超車

這個時代,不再是物質匱乏而是物質過剩;年輕人追求的個性化和人性化;而在市場化的經濟體制下,任何企業想要受到歡迎,一定是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發展。這和工業時代追求的機械化自動化帶來高效的生產力是相違背的。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社交關係,來平衡商業效率;這是所有企業家轉型期必須遵守的規則。

微商成功的核心因素,至少是把這兩個方面發揮到了極致,這是其他商業形態望塵莫及的:

第一,打通人與人的關係鏈,通過社交關係的力量,快速傳播和核裂。

第二,通過教育,讓消費者升級消費商,二者利益一體化,重構了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改變了零售業的形態。

未來的新零售,無論你描繪的多麼美好,如果做不到這兩點,那麼你就無法完全戰勝微商;從對人的洞察、從人的關係鏈入手,這是商業的底層邏輯,這是真正的降維打擊。

所以,結合自己的基因,快速融合微商的優勢,找到一條自己的新零售道路,是傳統企業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唯一方式!

►梁圓外 本名梁冉博,微商公社創始人,北京大學互聯網行業研究與應用課題組特聘講師,《社交電商評論》特約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