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就是麻辣?这些阳春白雪的老川菜,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

厨船进食筵时新 ,列坐无非侍从臣。日午殿头宣索脍 , 隔花催唤打渔人 。 ——花蕊夫人

百度搜索关键词“川菜”,齐刷刷的一片全是麻辣鲜香,似乎,这也是大多数朋友对川菜的印象。这简直就是大写的误会啊!

事实上,传统川菜并不以麻辣见长。甚至于,很多鲜为人知的老川菜,意境高远、阳春白雪,承载了川渝之地丰富多彩、钟灵毓秀的历史文化……今天,康爬爬就带大家领略几道“小家碧玉”的老川菜。

川菜中的白月光——雪花鸡淖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花鸡淖(nao四声)就是这样一道似梅如雪的养眼川菜。鸡淖就是由鸡脯肉剁成的肉茸,雪白的鸡肉茸不掺杂一点杂质,如同一堆积雪,故名雪花鸡淖。

雪花鸡淖的工序非常复杂,故去的川菜大师史正良曾经说,老川菜师傅们为了做这道菜,会专门备有一口锅,一口只做雪花鸡淖的锅,以此保证成品的干净漂亮。由此可见雪花鸡淖实在是一道“娇生惯养”的菜。因为工序复杂,且不宜量产,在现今满大街的川菜馆子里,几乎看不到这一道菜。

制作这道菜的关键,除了一口专用锅,再就是鸡茸。鸡脯肉用刀背反复砸茸,去除筋膜,反反复取之,确保口感。然后用鸡汤之后解散,加鸡蛋清搅拌均匀,与沸汤调匀,倒入烧热的油锅,一冷一热,激发出鸡茸之间的“泡沫感”,形成“堆”起来的视觉效果。

操作步骤看起来简单,实则每一道工序都很难操作,且很难标准化教学,导致这道菜渐渐成为“菜谱中的名菜”。

雪花鸡淖鲜香淳美,口感清爽,达到了“食鸡不见鸡”的境界,适合小儿、老人食用。

国宴中的川菜味道——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虽然不为大众所知,但是在美食圈可谓备受青睐。除开国宴名菜的响当名头,嘴刁如蔡澜,声称自己最忘不掉的那一口川菜味道,也是开水白菜。

再怎么好吃,也不过几片菜叶子。开水白菜有何魔力?

开水白菜由川菜名厨黄敬临所创。黄敬临何许人也?这个双流华阳人诗书皆俱,曾官拜知事(县长),但是,他热爱烹饪,被慈禧太后冠以“御厨”。后,黄敬临回到成都,以川菜"姑姑筵"开宗立派,开创现代川菜的先河。

一代宗师黄敬临

说起黄敬临的传奇故事,那不是几段话可以说得完的。说回开水白菜,相传,开水白菜是由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创制的,一扫时人对川菜"只会麻辣,粗俗土气"的印象。

开水白菜食材简单,但是工序复杂,选用了十几种调料,熬制至少4小时,化至繁为至简,看似简单朴素,实则难度都隐藏在背后了。

看上去轻飘飘一道菜,没有一点油腥,汤汁纯净地没有一丝杂质,却又仿佛含有天下至味。就像一位武功已至大境的武林高手,拈花飞叶,皆可致命。

锦官城的繁荣旧事——芙蓉菜

木芙蓉是成都的市花。成都人爱芙蓉,从后蜀开始,孟昶之妃花蕊夫人爱花弄木,尤其喜爱芙蓉花。孟昶便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每到秋天,芙蓉花次第盛开,花重锦官城。

木芙蓉

芙蓉花在蜀人心中象征着典雅、吉祥,因为川菜里诸多清淡、素雅的菜品都以“芙蓉冠名”,传闻芙蓉菜以花蕊夫人而来,花蕊夫人胃弱、不食辛辣,于是一系列芙蓉菜用以养胃、养生。这个传闻给芙蓉菜增添了一些文质彬彬的美丽色彩。

川菜中的芙蓉菜代表有哪些呢?用脑花、蛋清、鸽蛋煲燕窝而成的芙蓉燕窝;以芙蓉花直接入肴的芙蓉豆腐汤;还有至今依然为川菜家常菜典范的芙蓉蛋羹、芙蓉鸡片,都是芙蓉菜的典型菜肴。

正宗的芙蓉菜吃到嘴里爽滑清透,入口即化,舌尖感觉不到阻滞。芙蓉菜小家碧玉,需要细心对待,是川妹子中的婉约代表。

芙蓉鸡片

民间风味也有雅致时——观音凉粉

观音凉粉也叫神仙凉粉,反正就是与天上有关。观音凉粉是川北绵阳江油一代的民间小吃。饥荒年代,老百姓没饭吃,就到山上寻一种叶子,回来挼了制成凉粉,以此维系生活。当地老百姓姓认为,这种凉粉是老天爷可怜民间生灵,用以救济他们的。故以观音/神仙命名,感恩天地仁慈。

饥饿时代早已过去了,当地老百姓还是习惯在夏天找这个叶子来制凉粉。观音凉粉制作简单。制成的凉粉带有青草香,甜吃咸吃都可以。夏天来一碗碧绿绿的冰镇凉粉,整个人都要清爽到飘起来。

挼叶子

严格来说,观音凉粉算不得“文人菜”,也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吃惯了山珍海味,再来这青山野味遛一道,对舌头而言,雅俗原本就是没有分别的。

阳春白雪的老川菜今天就盘点到这里啦。四川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诞生了一波榜上有名的文人墨客,而这些文人墨客也无一例外为名闻天下的食客兼厨师。比如写了《死水微澜》的成都文豪李劼人先生,写作之余,开了一家叫“小雅”的馆子,做菜讲求本味、自然,也在乎家常、寻常味道。

说起川菜,我又是滔滔不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