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才是會學習和思考


提筆才是會學習和思考


現在無論讀什麼文章,能存儲於腦子的,似乎沒有。不是沒有讀到好的文字,恰恰相反,在閱讀一些美文時,那些文字就如同大小珠璣砸向你。對方(作者)在你的腦弦上嘈嘈切切錯雜彈,你這裡(腦裡有塊地方)準備好接珠子的盤子。但是奇怪,弦被彈撥過後,那些落在“玉盤”裡的珍珠,就又自己逃遁了。連盤子也沒了。最後只給主人你落下個基本空白的大腦。腦屏上只有一句留言:“某篇文章是精品。誰誰的文章寫得好!”

如此記憶:籠統的記性,還能奢求閱讀能給你帶來什麼影響?所以你現在的狀態和青年時期大相徑庭。那個時候你的記憶力可謂好!那個時候你讀到什麼風格的文學作品,她們會實實在在影響到你。那個時候你去在田野裡,行走在春風裡,外國詩人的作品,在你心裡面被激情澎湃地朗誦著。你的衣袂、秀髮裡都飄著詩行。那個時候你願意啃古澀字詞。爬格子栽種文字,“耍”的成分多,沒有現在這麼嚴肅!那個時候你的學習力應是比較棒的,因為你不知疲倦!當然那個時候的你,種出的果實多半青澀,現在收穫的果實則要求成熟!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的日常有多少是在“罔”和“殆”中被打發掉的?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個這樣的日子。譬如前天、昨天和今天,你都在讀別人的文章。讀讀文章,撥拉撥拉朋友圈,外面溜達一趟。回屋吃個飯……等。當離開手機的那一刻時,你發現腦裡什麼也沒有留下。更為嚴重的是一個多月過去了,你的稿紙上竟然未落一字!

誰說的三天不寫手生!誰家讀物推薦出榜樣作家,說他們日更三仟到五仟字。勤奮、會學會思如他們!

其實,細思起來,這是你自己不願意為自己留下些什麼。想真正獲益,還得向榜樣人士學習。想真正獲益,還得聽孔子的話:手指頭勤起來!

今早你就讀了兩篇充滿靈氣高手為文的詩,又讀了兩篇通俗流暢真情實感的散文,你讀後頗有感慨。特別是兩位散文作者,文中所述情景很讓你同情。一位作者記述了他當年當菸農時,種煙的辛苦和賣煙的艱難;另一位作者寫了自己當教師三十年,愛好文藝也寫了很多文章,卻無一篇在當地報媒或紙刋上發表。退休後自己發配自己,在某個地方以苦為樂,過“晚年陶淵明的生活”。是這位菸農兄弟的菸葉質量不好?還是這位教師朋友太笨?總之,他們都一樣沒把自己銷售出去。其實這怨不得他們!在當今論資排輩、圈子固化、潛規則橫行的環境裡,無勢可依無能力圓通的他們,只能這樣子!好在陳勝有句名言叫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規定“王候將相”總在世襲的位置?好在老子也有句話送給那位自我發配的朋友。老子說: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也就是說在人生的好多時候,好事會變成壞事,壞事也會變成好事。而且已經看到現在官媒風氣正在轉變:如一家官刊在舉辦一場大型詩文賽事活動,舉辦方為了顯示公平公正,對投稿文章統進行作者姓名簡歷遮擋。只把文章部分暴露在評委面前。雖然即便這樣也有漏洞(也會上演前戲),但終歸是進步了。這對今後顯規則戰勝潛規則,無疑是個好信號。隨著監督機制的建立並完善,相信潛規則的存在空間會被擠兌。大環境好了,民間作者就會揚眉吐氣!你今天讀文激動,不免聯想頗多。趁著現在腦子發熱,趕快記錄下感受:一來安慰一下你的兩位文學朋友;二來潤潤很容易就枯乾禿掉的筆尖!

看故事讀文章容易,識字就能讀。但如何讓自己不白讀書讓光陰不白浪費,則不容易!那些書,那些寫文章的作者,都是比你高明比你智慧的人。他們懂得怎樣用他們的產品來“套”住你,牽著你的腦袋走。讓你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被打發掉。這就像和那些書談戀愛,書美人總能佔據有利位置,總有魅力吸住你。你是追求者是被動的一方。如果你真的掉進對方的圈套,那就“慘啦傻啦”!不,是幸福啦!但最幸福的做法是把自己變得和書籍的主人一樣,有展示價值的機會不浪費生命!事實上在你們長期的交流中,對方已經潛移默化地給了你不少。譬如你從和對方交流(讀書),到和自己交流(掂筆寫一寫)。在讀和寫兩種交流中互相切換就是證明。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純消遣性閱讀,不輸出不進行個我創作。相信生命同樣能獲得陶醉快樂。事實上你面前的這些勞動者比你辛苦比你自省!他們獲得你的追逐青睞或曰消費也是應該的!如果把閱讀比做旅遊,寫作則是向前再推你一把,讓你領略到更美的風景!

榜樣就站在你的面前!時時提醒自己,走出怠惰懶散,提筆才是會學習和思考。提筆意味著進入個我創作,你從此有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李玥紗於2019.8.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