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真的如此容易嗎?

上學的時候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同學?上課睡大覺還流著哈喇子不修邊幅,自習看小說還不時拍拍前桌,踢踢後桌,跟老師對著幹,吊兒郎當,但神奇的是,考試成績卻很好,引起身邊一大波同學羨煞不已!文靜=成績好?看來也不是必然的,反觀這些成績讓人羨慕,行為讓人不解的所謂“學霸中的壞孩子”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理狀態呢?他們果真如此嗎?

心理防禦機制


學習真的如此容易嗎?


在這裡,小編就要普及一下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個概念: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個體面臨挫折或衝突的緊張情境時,在其內部心理活動中具有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它積極的意義在於能夠使主體在遭受困難與挫折後減輕或免除精神壓力,恢復心理平衡,甚至激發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激勵主體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然而,其也有消極的意義在於使主體可能因壓力的緩解而自足,或出現退縮甚至恐懼而導致心理疾病。

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認為,人格結構包括“本我”、“自我”和“越我”三部分。“本我”是由先天本能、基本慾望組成,是貯存心理能量的地方,它尋求直接地和立即地滿足需要,只受 “快樂原則” 支配。“自我” 是現實化了的本能,由於現實的反覆作用,“自我”不再單純受 “快樂原則”的支配,而遵循 “現實原則”,既追求慾望的滿足,又力求避免痛苦。“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代表社會道德標準。“本我”受“自我”和 “超我”的控制,“自我”在個體慾望滿足過程中起中介和協調作用。但是,“自我”很難既滿足“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又符合現實原則,必然會遇到一些挫折。為了減輕恐懼、焦慮、緊張等心理壓力,使機體免受損失,個體就用投射、昇華、文飾、自居、壓抑等行為方式來應付挫折,這就是心理防禦機制。由於每個人的個性特點和遭遇挫折時的情境不同,採用的防禦機制也不相同。有時幾種防禦機制同時應用,很難嚴格區分出採用的是哪一種防禦機制。


學習真的如此容易嗎?

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

①否認,②隔離,③潛抑,④反向形成,⑤合理化,⑥昇華,⑦幽默,⑧補償。

1.否認:是一種比較原始而簡單的防衛機制,其方法是藉著扭曲個體在創傷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覺來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將不愉快的事件“否定”,當作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

2.隔離:是把部分的事實從意識境界中加以隔離,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3.潛抑:是各種防衛機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機制是指個體將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脅性、痛苦的經驗及衝動,在不知不覺中從個體的意識中排除抑制到潛意識裡去作用。

4.反向形成:把無意識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慾望和衝動轉化為意識中的相反行為。

5.合理化:又稱文飾作用。是個體無意識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釋來為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

6.昇華:指一個人將受挫後的心理壓抑向符合社會規範的、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方向抒發的心理反應。

7.幽默:運用一些詼諧的手法,自我解脫,擺脫尷尬的境地,營造出和諧美好的氣氛,從而與他人建立友好的關係。

8.補償: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


學習真的如此容易嗎?


有時你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拼了命地努力學習,每天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卻在考試的時候失手了,此時你的心裡一定有這樣的想法:我的能力就是如此嗎?別的同學會不會嘲笑我?不行,我要考出成績證明自己!於是,你更加努力為了得到更好的成績,在此期間,又會因擔心經過一番努力後仍然失敗,所以你採取了所謂的心理防禦機制:偷偷學習,向大家證明“我”靠的是能力!這其實就是一種否認的心理防禦機制,否認自己是靠努力而是靠能力!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心理防禦機制似乎每個人都有,明明很生氣卻剋制自己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有時候明明厭惡一個人卻因種種原因表現出喜歡他,因為自己某些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為了發展自我就努力工作在事業或者學習上取得成就,也就是所謂平時大家的笑語“人醜就要多讀書”。因此,運用好正確的防禦機制就自由如“濟公”,否則心累如“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