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生活苦,從不講那甜味道,許是中國人的謙虛,不願意展露自己的好,用這些文字語言讓自己心安靜下來,不起那顆妄心,從而常保清醒狀態。
《壇經》中的智慧,六祖一生的感悟,可以當作借鑑,從中找出更合理的方法去了解自己的心,瞭解如何更好地生活。六祖說到,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篇文章就來分析下,如何才是個“不立文字”,若是不立文字,那這《壇經》又是什麼緣故編寫出來的呢?好好地理解下。
我們看“不立文字”這四字,大多數人只看到一個表面,沒有更加深入地瞭解其本質含義。“不立文字”就單單是不用文字書寫成書嘛?這樣的理解太過膚淺,沒有領悟六祖的精神內涵,六祖的話是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去解釋這世間的事情,“不立文字”是讓我們不要被文字語言這種有形的表象轉了,這是六祖想要表達的觀念。
比如現在這個社會,存在很多信息,我們在面對這些信息的時候,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很多人每天都被這些文字信息轉,對一些信息只是一知半解,認為這樣做就是正確的,合理的,盲目採納這些建議,讓人變得浮躁。加上現在科技非常發達,信息傳輸非常迅捷,因此產生了諸多不合理的現象,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受到很大的撞擊。這些就是“立文字”的不合理之處,這裡要重點分析這個“立”。“立”字不是表面書寫文字的意思,是從心這個角度去書寫文字,重點就是不被書本上的文字所迷惑,不能書上說什麼就是什麼,別人講什麼就是什麼,得有自己的分析判斷,得從最根本的角度上解決問題。
最根本就是自己的心了,因此六祖才說“直指人心”。文字也好語言也好這些都是人類發明創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人們日常生活,因為需要才被髮明創造。這些智慧結晶應該被我們運用而不是被這些文字語言轉住,很多人一生都陷在這些表面的事物上面,被表面的“色相”迷住了心。從以上一些文字中解釋了“不立文字”的含義,簡而言之就是,文字語言傳遞知識,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變成智慧,當智慧再進一步昇華的時候,我們便能看到自己的本心本性,這樣我們處理身邊各種問題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才能更好地生活著。
如何才能不被文字“轉”住,就需要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本心本性是最原始的狀態,這些每個人身上都存在,不需要向外去求,可難就難在我們已經被“文字”轉住了,我們已經被這些表象給吸引住了。我們有了“易難”的概念,已經陷在了文字語言的遊戲中,六祖的法讓世人“直指人心”,可如何能直指得了呢?這需要很大的智慧,還需要很多的時間,只有在現實生活中慢慢地修正自己不好的行為習慣,漸漸地上了路子,才能得見那智慧的大門。
不被表象迷惑這是對“不立文字”的理解,直指人心這是進一步實踐的方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斷修正自己行為習慣後的結果。這是一個大致思路,前因後果搞清楚之後,我們再看具體的方法。具體方法是什麼呢,就是“修”,從漸修到頓悟,不執住於表面的事物,從心的角度去看問題,不被文字語言表面的意思困住,多問問自己心最真實的情況,慢慢地天然自性便會出現,我們將看清楚本質的現象,不在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