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滿門”是關於什麼歷史人物?

潘詠心


成語出處:《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指狄仁傑)門矣。"

狄仁傑,字懷英,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武則天當政期間,他身居宰相之位,輔國安邦,政績卓著。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參加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考試及第,從而步入仕途。唐高宗儀鳳年間,德才兼備的狄仁傑被升任大理丞,成為一名大法官,執法如山,斷案如神,一年當中就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刺史。當時,這一帶民眾雜居生活,矛盾重重,他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地方平安和諧,百姓安居樂業。兩年後,博州刺史李衝、豫州刺史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武則天調集大軍,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並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到任後,他了解到境內受株連的 5000餘人都是被迫在李貞軍中服役的黎民百姓,就上疏請求予以赦免。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從而使百姓得到安撫,豫州局勢迅速穩定。

武則天改唐為周後,非常讚賞狄仁傑的才幹和名望,兩次任命他為宰相,身居要職,狄仁傑殫精竭慮,輔佐武則天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武則天時代成為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關鍵時期。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悲痛,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狄仁傑被葬於洛陽,後來,唐睿宗追封其為梁國公。

作為一名精忠報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個堪當大任的人才,他就舉薦了張柬之,張被提升為從五品的洛州司馬。未過幾天,武則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人才,狄仁傑又提起了張柬之,並說張是可以做宰相的人才,舉薦此人可不是讓其做司馬這種小官的。後來武則天重用張柬之,發現他果然才能超群,遂升為宰相。

據史料記載,狄仁傑還先後向朝廷舉薦了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強幹的官員將領。為此,有人特別稱讚他道:"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花開水不流


桃李,指的是桃樹和李樹,比喻所培養的學生或推薦的人才,遍天下,到處有。桃李滿天下是讚美老師或智者的成就,教育出眾多對國家的有用人才。

“桃李滿天下”最初形容的是春秋時魏國的子質,一位學富五車,育人天下的智者。

春秋時間,魏國的大臣子質得罪了魏文侯,為避難逃到他北方的一個朋友家,這個朋友生活比較困難,久居門下,日子不好過,因為子質有學問,就和朋友說開個學堂吧,朋友很支持他,給了他兩間房子作學堂,子質開始了招收學生,不論貧富一律收下,但必須跪拜院裡的一棵桃樹一棵李樹,並且教育學生們要學習桃樹李樹,開花結果,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後來這些學生都學有所成,個個都是國家的棟樑,而且,為了感恩子質,都種上了桃樹李樹,待到子質遊歷各國時,看到學生們的成就,指著桃樹李樹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誇獎學生們成器。

後來“桃李滿天下”,不僅指學生也指門徒和提攜的人,《資治通願資治通鑑·唐則天后久視元年》:“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為相時為朝庭推了張柬之,姚崇等等人才,這些人後來都成名臣,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武則天褒獎了狄仁傑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桃李滿天下。

白居易在他的《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綠野堂開佔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詩中令公指的唐朝宰相裴度,綠野堂是他的住處,讚美了裴度宰相提攜的人才多。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桃李滿門"這個成語知之者眾,到後來演變為"桃李滿天下",反而這個成語本身不那麼有名了。這個成語涉及的主要故事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傑了。

狄仁傑,號狄國公,生活年代為公元630年-700年,字懷英,太原人,是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有人贊他是“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狄仁傑任寧州刺史時,他為人正直,嫉惡如仇,武則天對他十分信服。他任宰相後,對武則天的弊政多所匡正,為下啟開元盛世做出了貢獻。狄仁傑病逝後,被追贈為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桃李滿門"中的桃李,指學生,桃李滿門比喻學生眾多。

典故出自《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久視元年》一書中,"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公指的是狄仁傑。

武則天當政時,採取多種措施,廣羅天下人才。她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桓彥範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當代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裡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

唐高宗的時候,有人曾經這樣評價狄仁傑:“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由此可見狄仁傑的賢明能幹。

大家都知道狄仁傑善於斷案,但他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他直言敢諫。有個有名的故事可以說明。

有兩個大臣失手將昭陵上的柏樹砍斷了,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唐高宗得之後勃然大怒,下令將二人斬首示眾。這兩個大臣一句話也不敢說,只是連連向唐高宗叩頭求饒,別的大臣也都不敢多說一句話。這時候,狄仁傑站出來,說:“他們二人的罪過還不至死,陛下重重責罰一下就夠了,不該殺掉他們。”唐高宗瞪著狄仁傑說:“砍斷昭陵的柏樹,他們是想讓我做不孝之子,難道還不應該殺掉嗎?”唐高宗怒不可遏,可狄仁傑沒有退縮,他不慌不忙地說道:“漢代有人偷了高祖廟中的玉環,漢文帝想要滅掉他的九族,可是當時的大臣張釋之勸諫說‘如果這樣的話,一旦有人挖了高祖陵墓的土,這種大罪就沒有更嚴重的刑罰了’。罪不至死卻要判處死刑,砍斷一棵柏樹卻要處死兩個人,這讓後人怎麼看待陛下呢?”唐高宗聽了這番話不由得點了點頭,接受了狄仁傑的勸諫,免去二人的死罪,並且升了狄仁傑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