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天適合讀《論語》

大家都知道,《論語》主要記錄孔子和他學生的言行。我們在中學時學過一些,也會時不時在各種場合,聽到幾句引述。很多人都會覺得《論語》中所講的道理很高深很美,但卻與實際生活沒多大關係。果真如此嗎?

最近,哲學家、國學大師傅佩榮在“傅佩榮國學館”公眾號中,分享了他在春天讀《論語》的感受。

他說:十餘年來,自己經常讀《論語》,尤其是在春天,看到萬象更新,一切欣欣向榮,充滿朝氣與活力,就會隨手取出《論語》,讀上幾段,品味其中的道理。

傅佩榮和大家分享了,為什麼春天特別適合讀《論語》呢?

首先,因為在新的週期開始時,人最需要“立志”。所立的志向,又是自己可以主動掌握的“好學”。更要緊的是,只要立志學習,人人都有希望。

以孔子為例,他十五歲立志求學。當時可以找到的文學知識,以及當時社會上重要的技術能力,他都想盡辦法去學。最後成為“博學”的青年,又能“溫故而知新”,提出個人的心得與創見。

其次,《論語》記錄的大多是孔子師生的對話,讀起來讓我們如沐春風。

孔子的學生有不同的資質,在“因材施教”的原則下,個個都從老師那裡得到了啟發。顏淵品德出眾,子路勇敢過人,子貢才思敏捷,曾參敦厚朴實,子游、子夏也有各自的特長。即使是較差的學生,如司馬牛、樊遲等,也都得到應有的指點。

孔子師生在亂世中的奮鬥和堅持,讓人們感到人生必須自強不息。這種人文主義的情懷,與陽光和煦的春天,不是相得益彰嗎?

此外,孔子除了嚴肅的一面,也有和暢的一面。比如他的弟子曾點陳述過自己的志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意思就是說:穿上春天的衣裳,帶著幾個大人和小朋友,一起到沂水邊洗洗澡,再到舞雩臺上吹風納涼,然後大家一面唱歌,一面走回家。

這種志向竟博得孔子的深深讚許,因為它符合“天時、人和、地利”,也能讓自己活得自在、愉快。

總之,每次讀《論語》,傅佩榮都覺得無限生機充塞大地,人生美好而可貴。大好春光中,你想不想拿起《論語》讀幾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