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後,燒的是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

成雪濤


圓明園和紫禁城從功能結構上看,它們大致相同,圓明園完全按照紫禁城的太和殿複製而成。清朝皇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和咸豐乃至後來的慈禧,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圓明園裡度過的,圓明園在乾隆的手裡完成了最後的建築結構。為什麼清朝皇帝要建設結構與紫禁城差不多的圓明園呢?畢竟紫禁城大部分主要是明成祖朱棣所建,它代表著明朝的文化,象徵著漢族皇權,而清朝以比漢族數量少的多的多的滿族來統治中國,為了能融入漢民族,使統治穩固,清朝皇室接收了前朝皇權的象徵紫禁城為自己的皇宮。

然而,漢文化代表的紫禁城畢竟讓時代遊牧的清朝皇室住在裡面總感覺哪兒哪兒不得勁,哪兒哪兒不舒服,在統治逐漸穩固後,開始著手建立符合自己風格融入滿族文化的都城,就像我們很多人一樣住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裝修風格總感覺比住別人的房子舒服,待圓明園建的差不多的時候,清朝皇帝們就陸續入住,一般皇帝們在元宵節前就搬到圓明園居住,入冬之後,又搬回紫禁城。

英國人火燒圓明園的主要原因是,英法聯軍出發時是春天,士兵衣著單薄,到達北京時寒冬即將來臨,英國人對清政府提出了一些列條件十分苛刻的不平等條約,想盡快簽訂條約後撤出北京南下香港,然後清政府覺得條件過於苛刻,始終不敢答應這些條件,但又懼怕聯軍武力不敢當面拒絕,於是一提到談判就故意避而不見,英軍對清政府這種耍無賴的行為十分惱怒,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簽訂條約好撤軍南下,就入侵併燒燬了圓明園。

據說當時八國聯軍佔領故宮時有人提議掠奪並燒燬故宮,而八國聯軍統帥、德軍元帥瓦德西反對說“燒故宮,相當於燒北京,北京百姓又沒惹咱們,為啥跟人家百姓過不去呢?其實聯軍不燒燬故宮即紫禁城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清政府懦弱無能,有這樣的清政府統治中國對列強侵佔中國利益極為有利,因此列強都不希望這樣的清政府垮臺,燒掉了故宮就等於毀掉了清政府的國務院,使清朝處於無政府狀態,屆時國內亂作一團,聯軍連談判的對象都找不到,很難撈到好處,所以沒有燒掉紫禁城,但在燒掉圓明園後清政府若是英勇無畏/勇氣可嘉,仍不低頭,則聯軍接下來很有可能會燒掉紫禁城,結果剛燒燬圓明園,清政府果然嚇破了膽,因此可以說正是由於清政府的懦弱無能保全了紫禁城。


叨筆歷


首先,想請問大家一個問題:

是圓明園的珍寶多呢?還是故宮的珍寶多?

其實都不用想,你就問問自己,如果你是一土豪,你會把寶貝藏自己家花園還是家裡!

因此,咱們在學中國近代史中那段關於“火燒圓明園”時就會出現一個“矛盾”:

教科書告訴我們當年英法聯軍為了搶珍寶衝進圓明園,而且為了銷燬罪證,一把火把園子燒了。

可是,你會不會覺得這說法有問題呢?按照上面的類推,圓明園的寶貝肯定比不上紫禁城,那為何他們不去搶紫禁城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首先明確為什麼英法聯軍要攻破北京城,搶劫圓明園?

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這個事件的導火索是因為當時英法聯軍本著帝國主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一貫作風先攻破了天津城,而北京就是下一塊被宰割的肥肉。這時的咸豐皇帝害怕了,馬上叫僧格林沁去談判,告訴侵略軍,“求求各位大爺,您別再往前走了,我上有老,下有小,能不能不打我,你要錢,可以,要地,可以,要人,也可以!”

後來僧格林沁去和聯軍代表巴夏禮談判,結果沒談成,老僧脾氣火爆,估計巴夏禮也得罪了他,於是老僧一怒之下就把人給關了起來。再後來,英法聯軍見談判的和平小天使巴夏禮等人被關,秉著國際人道主義救人精神,也為了發洩怨氣,就攻破了北京城,搶了圓明園,併為了毀屍滅跡燒了園子。

哎!悲壯啊!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還是有些出入的。首先,為啥聯軍的談判小天使巴夏禮等人會被抓起來呢?

根據史料,原來這最大的原因就在當時那位“咸豐皇帝”身上。

原來當時聯軍確實派出了巴夏禮等人去談判,並要求清政府簽訂一些條約,比如天津開放啊,賠款啊,要求帶人馬進京交換條約等。

可是這咸豐皇帝覺得洋鬼子太猖狂,而大清乃八旗勁旅,我這幾十萬軍隊還抵不過你那區區的英法聯軍,遂心裡早已有了想抓巴夏禮的念頭。

而且,請注意這個“而且”,當時英法聯軍還提了一點,要求使者親遞國書給咸豐皇帝!對於咸豐來說,割地賠款那都不叫事,我只要在紫禁城裡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行,可是,你們這些洋鬼子一開始根本沒提這親遞國書的事兒啊,你這突然提,是要作甚,太看不起我大清了吧,而且,我堂堂咸豐美男子是你們這些夷人想看就能看的嗎!我是皇帝,國土不重要,面子最重要。

於是,咸豐怒了,覺得被英法聯軍戲弄了,遂命僧格林沁抓了巴夏禮等39人,押解回京城。

這個“押解”可不是普通的戴個手銬,坐個車回北京。據後來倖存者回憶,這裡之所以用“倖存者”三個字,是因為,這被抓的39個人,最後只活了19個!為啥死了20個呢?

很簡單,大清朝對待俘虜的“遊戲”真的還挺殘忍的:

首先說巴夏禮,他是談判人員的頭頭,當時被抓後,被僧格林沁按著頭使勁往地上砸,估計當時老僧嘴裡還罵著:“你們不是不下跪磕頭嗎,來,讓你嗑個夠!”

談判人員裡還有英國對華全權專使額爾金的秘書洛奇,這哥們後來回憶說,“你們知道手上長蛆是啥滋味嗎!我們當時被清軍用水泡過的繩子綁手,這沒過一天手上就開始潰爛長蛆,那些蛆順著手爬啊爬,嘴裡,耳裡,眼睛裡都是。”

“《泰晤士報》記者鮑爾比第四天死去,屍體在牢房裡放置三天,後被扔到野地裡,讓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腳被勒得生出了蛆蟲,他看著手上的蛆蟲滿身蔓延,精神錯亂,大叫三天,死去;一位法國犯人,蛆蟲進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瘋了……一個倖存者居然還在獄中數蛆來著,說,一天可繁殖1000只蛆蟲!”

慘無人道吧!這39名俘虜,除巴夏禮外,其餘人都被關在了圓明園中。這點成了英法聯軍日後報復咸豐皇帝的一個重要因素。

後來,英法聯軍就怒了,所謂“兩方交戰,不斬來使”,您清政府這先違規了,那我就要代表月亮消滅你了!

於是,英法聯軍接連發動營救人質兼報復打擊行為,迫使清政府同意交出39名俘虜。

清政府這個時候,咸豐也逃走了,留下奕訢談判,迫於形勢,奕訢釋放了這些俘虜。

巴夏禮等人終於被釋放了,他們哭著跑回了自己的家,大家長額爾金等人一看,孩子,咋這樣了呢!那麼多蛆啊,而且,不是39個人嗎,怎麼最後就你們19個了?

巴巴哭著給“家長們”講了實際情況,於是餘怒難消的各位家長打算狠狠揍一頓清政府,咋揍呢?

當時有兩種方案:

一個是額爾金提的:把關押過大多數囚犯的圓明園夷為平地,然後清政府在天津立碑道歉。

一個是法國公使葛羅提的:圓明園就是一花園,也不是設防區,別燒了,要燒咱就燒紫禁城吧,這爽快!

最後,經過激烈討論,雙方做了中和:

不燒紫禁城,因為紫禁城是皇權的象徵,北京的中心,燒了等於和中國人民過不去了,而且一燒,估計滿清的遺老遺少們又要開始抗議,人體炸彈了。咱的仇人就咸豐一個人,沒必要和全北京人作對!

就燒圓明園,因為這是我們那30多位俘虜的苦難之地,而且就是一花園,算是給皇帝一點顏色看看。

在燒之前,無恥的額爾金還做了一告示粘貼在北京城裡:

“任何人,無論貴賤,皆需為其愚蠢的欺詐行為受到懲戒,18日將火燒圓明園,以此作為皇帝食言這懲戒,作為違反休戰協定之報復。與此無關人員皆不受此行動影響,惟清政府為其負責。”

大意就是說老百姓們,我們英法聯軍燒圓明園就只是為了報復咸豐皇帝的欺詐不守信用的行為,和你們沒關係。

哎!額爾金的這個告示寫的“冠冕堂皇”,可是去看的中國人卻沒有怎麼注意告示的內容,大多數人只是抱著手呵呵呵的嘲笑這位洋鬼子寫的這段中國話裡“可笑”的語法毛病。

圓明園就這樣成了咸豐皇帝的賠罪品,但是不管事實是怎樣,圓明園確實被燒了,珍寶確實被搶了,英法聯軍的無恥行徑是永遠無法掩蓋的。

最後,以大劇作家雨果的一段話作結吧:

“有一天,兩個強盜進入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