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山造劇
首先容我嘚瑟一下在回答問題,今天一早聽見巴黎聖母院被燒,我竟然一點都沒有覺得可惜,反而有一絲大仇得報的快感,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樣的想法吧。
火燒圓明園的沒有八國聯軍,只有英國和法國兩個國家。事情發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二八國聯軍則是在1900年,二者相隔了40年時間。
事情的起因
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後,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大量鴉片和工業品傾銷入國內。但英法侵略者發現,沒有他們想象中那樣大的利益。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天然的自給自足經濟導致中國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產品,二是大量白銀的外流導致中國人的購買力下降。
貪心的侵略者於是想修改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條款,以期獲得更大的利益,卻被清政府一口拒絕了。談判桌上的不到的只有付諸於戰爭,於是戰爭爆發了。
經過幾年在南方的戰爭,1860年,戰火終於燒到了北京,咸豐皇帝被嚇破了膽,趕緊帶著老婆孩子逃到熱河的承德避暑山莊,留下恭親王奕訢主持和談。
留下來鎮守北京的武將是僧格林沁,他在要求英法使者撤兵不成的情況下,將使團39人全部扣留,其中大部分人都被關押在圓明園。
這些被關押在圓明園的使團人員下場極慘,回去的時候只剩下19人,而且大部分都缺胳膊少腿的。
聯軍從統帥英國人額爾金到底下的士兵都非常憤怒,嚷嚷著一定要報復。而根據當時的《萬國公約》規定,凡使臣被殺,城破之後是可以報復的,甚至雞犬不留。
囂張的英法聯軍,民族遭劫
這群侵略者極其囂張,在火燒圓明園的時候,甚至公然張貼了告示,宣稱在10月18日將火燒圓明園。
其實英法聯軍在10月6日就共進了圓明園,並開始掠奪文物,能搬走的全都搬走,搬不走的就拿大車運,是在搬不動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到最後,或許是為了給使團報仇,也或許是為了銷燬證據,侵略者一把火燒掉了這座從康熙26年就開始營建的皇家園林。
大火連燒三天三夜,濃煙滾滾,籠罩了整個北京城。這樣一座民族的瑰寶就這樣化為了灰燼。
到如今,這些侵略者們都沒有受到正義的審判,國家大量文物流落海外。這些侵略者的子孫們還公然的將他們強盜祖先的戰利品拿出來公然拍賣。圓明園獸首甚至拍出了上億的天價。
落後就要捱打,今天的中國人沒有忘記這個教訓,我們正走在復興的路上,拿了我的遲早都要給我還回來。
歷史小跟班
首先,火燒圓明園一般是指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的犯罪行為。
第二,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雖然罪惡不少,但是火燒圓明園始作俑者是40年前的英法聯軍。
第三,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園子損毀嚴重,但是還沒有到後來幾乎夷為平地的地步,因為圓明園很多建築都是石頭建築,燒不徹底。但是此後圓明園又經歷了多次劫難,園子裡面的太監、周圍的盜匪、甚至村民都加入到哄搶寶貝和石料木材的行動中,圓明園更加蕭條。
第四,為了哄慈禧太后歡心,也給她找個養老的地方,以利於自己親政,1870年代同治皇帝下令重修圓明園,但因為資金問題難以為繼,只修復了一部分,就停工了。
第五,題主雖然提問不準確,不是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但是也不算“冤枉“他們,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的確也到了圓明園,大肆劫掠,殺人放火,把同治皇帝下令修好的那一點又給霍霍了!
第六,不管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在侵略中國搶是一丘之貉,哪個都罪惡不少,還有必要分孰輕孰重、誰找誰後嗎?
磨史作鏡
首先這個問題的說法是錯誤的。火燒圓明園是第2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所為。和八國聯軍沒有關係。八國聯軍是義和團進京以後,在慈禧的授權下攻打各國駐華使館,因此西方人出兵介入。因為有8個國家,所以稱為八國聯軍。時間上差了好幾十年。
其次,有些史料當中記載,將英法聯軍引到圓明園的是晚清時期著名學者龔自珍的兒子。但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沒有確鑿證據,只是一種傳說。但不管怎麼樣,沒有人帶路,英法聯軍不會這麼直接的獲知圓明園的價值。漢奸是一定有的,至於是誰,現在的史料記載不完全一致。
再次,英法聯軍當時主要是一些中下層英國士兵,以及從殖民地招募過來的當地人。說實話水準都不是很高,和英法當時的正規軍水準相距甚遠。至於是誰提議放火,這個史料當中有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英法兩方面都希望把這個責任推卸到對方身上。因為畢竟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不管怎麼說,在這個問題上,恐怕也沒有必要分個主次,英法兩個國家罪行相當。
最後,圓明園被洗劫一空之後又被焚燬是清政府衰弱無能的具體體現,令中國人痛心疾首。不過反過來,對於英法兩國而言,往往沾沾自喜,並且不以為恥。從歷史上看,英法兩國在對外掠奪的過程當中,毀壞其他國家文明遺蹟的惡行數不勝數,圓明園只是其中之一罷了。英法兩國對於自己在歷史上的野蠻掠奪和殖民行徑,在本國的歷史教科書當中絕大部分是迴避的,有的時候實在避不過去,只是以輕描淡寫的方式一筆帶過。絕大部分英國人,法國人並不知道,火燒圓明園。
用戶4325101516
圓明園經清朝一百五十餘年的創建與經營,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被法國傳教士王致誠譽為"萬園之園,無上之園的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到底是八國聯軍誰起的頭早就有定論了,這在歷史上已不存在爭議,罪魁禍首就是英法聯軍。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即八國聯軍)侵入洗劫圓明園,搶掠文物,點火焚燒三天三晚,終成一片廢墟,僅留下幾處殘垣斷壁。成為世界文明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暴行。
法國作家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這二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也作出了誰是火燒圓明園真兇的最直白回答。
圓明園,那是一記輝煌,也是一記悲哀。現在,每每一想起這段塵封的歷史,我們都不禁傷感,心頭有著心愛之物被他人奪走的痛楚,有著尊嚴被人踐踏的憎恨,有著百年難忘的恥辱,以及歷史文明的丟失。我們不應遺忘歷史,牢記使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讓一切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
善者福也xlp
1860年9月21日晚上,由咸豐帶頭的滿族皇室,偷偷地從紫禁城後門溜出,逃向承德避暑山莊。此時皇宮內的戲臺上依舊照常演戲,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
1860年10月18日,晴朗乾爽的清晨,英軍主帥額爾金,命令他麾下的第一師、第六十步槍營、第十五旁遮普營,總計三千五百名士兵在約翰.米歇爾的指揮下,點燃圓明園。額爾金是在報復清政府。
9月7日,清廷和談大使載垣收到咸豐的聖旨,要他“捕殺夷人”,於是在9月10日,他們安排僧王僧格林沁等英使巴夏爾回營時,將其拿下當人質。另外25名外國人也一同被押往北京,其中巴夏禮和秘書羅亨利戴上手銬腳鐐,關進刑部大牢。其它人則押往圓明園審訊。
同為侵略者的法國統帥孟鬥班對英國佬的決定有些不滿,他說:“這是於一個文明民族不相宜的報復行動,因為它破壞了在數世紀期間受到尊重的那些令人讚賞的建築。”話雖說得漂亮,但在搶東西方面,法軍遠勝英軍,英人說法軍“掠奪並破壞這樣的地方實不應該,但更不應該的是惡意糟蹋和毀損...”法軍到處破壞絲織品、打碎玉飾和瓷器。
英軍對於法軍的指責,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據一個英國軍官回憶:“有些人因洗劫皇宮的亢奮而整個人變了樣,沒來由扯下華麗的刺繡,我看到有個人用槍托砸破了一面大鏡子。”英法聯軍就像置身於滿是“糕點”的店鋪當中,“被告知想要什麼就拿什麼,卻困擾於不知從哪裡開始下手”。
看著圓明園上空燃起滾滾濃煙,英國通譯Robert Swinhoe,不免有些沮喪。他說:這個帝國的內部正被內戰掏空...四面受敵,求救無門,最終在瀰漫的煙霧中倒下,消失在它過去的榮光灰燼中。”
本草百曉生
對於題主所問的這個問題,首先你就問錯了,火燒圓明園首先就不是八國聯軍乾的,而是英法聯軍。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英法聯軍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從廣州登陸,一路北上,一直打到天津城下,清政府急忙派人議和,因為談判失敗,清政府扣留了英國使節當做人質。但是英法聯軍得知後立刻進攻北京,而當時清政府扣留的人質三十九人只活下來十八人。
但是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並且開始了大肆報復,搶奪圓明園的藏品,士兵也是到處的搶掠。圓明園珍寶幾乎被搶劫一空。後來有些搬不走的,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支持下一把火給燒光了,大火燒了三天,圓明園內清朝蒐集的寶貝被英法聯軍劫掠一空。
這就是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乾的事情。至於八國聯軍是慈禧時期,義和團這一時期的事情,也是屬於我國近代史的屈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師哥講史
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在1860年乾的,參加國就英國法國,法國偉大文學家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作者)曾嚴厲譴責英法聯軍這種可恥和邪惡的行徑,他說到:“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勝利者盜竊了圓明園的全部財富,然後彼此分贓。這一切所作所為,均出自額爾金之名。”
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是1900年的時候,這次這八個強盜就直接進入紫禁城,登上金鑾殿坐上了皇帝的寶座,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倉皇西行,最後又一次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了事。
蘇也
第一,題主的問題就有問題。八國聯軍兵進北京城是1900年的事情,而火燒圓明園的是大不列顛和法蘭西兩個國家。時間是1860年。這是兩件事情。千萬不要弄混淆了。火燒圓明園的那場戰爭也叫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英國只是攻打到了定海縣最後,在南京簽訂的的停戰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根據《南京條約》上海縣開埠。後來英國和法國又要求重新簽訂條約?而且還要求武裝進京換約。這樣的無理取鬧的要求被滿清朝廷拒絕了,於是英國和法國組成了聯軍炮擊天津大沽口炮臺。在北京南郊八里橋和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對戰,結果是英法聯軍連死代傷不足百人,僧格林沁的三萬鐵騎?還剩下幾十個人逃離了戰場!結果是滿清朝廷的皇帝,咸豐皇帝“北狩”熱河承德避暑山莊,逃離北京城,到死都再也沒有回到北京城。這個才是火燒圓明園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愛看愛思考
最近,舉世聞名的法國文化瑰寶巴黎聖母院被大火吞噬,不少名人藝人為之痛哭流涕,但我與他們截然相反的是,卻對歷史上被列強燒燬的古代園林之大成者-圓明園痛心疾首。
說起圓明園,就不能不想起英法聯軍,他們是八國聯軍中對中國最早進行侵略、掠奪的國家。那麼,是誰喪盡天良率先將圓明園毀之一炬呢?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7日和8日,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第一次搶劫,而後英軍又在18日和19日派三批人焚燒了圓明園。難怪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做出這樣的譴責:“兩個強盜劫掠,一個強盜放火”。
據史料記載,當時英軍總帥格蘭特曾說:“因為清政府對於所捕獲的英人大半加以殺害,額爾金爵士和我都覺得必須對清帝加以嚴厲的責罰,並且留些報復的痕跡才行。”
此外,額爾金的私人秘書也說過:“徹底焚燬圓明園,不但可以留一不易泯滅、永久保存在人們腦海的痕跡,而且可以證明聯軍已經旗開得勝。”
圓明園留下的苦難記憶
上述歷史事實無可辯駁地揭示了英軍是縱火圓明園的主謀,法軍是幫兇,正是兩國無恥的劫掠行徑,促使其一不做二不休,一把火將圓明園燒個精光,使得凝聚著我國古代眾多匠人智慧與心血的皇家園林只剩下殘垣斷壁,滿目瘡痍。
這樣說來,既然巴黎聖母院的焚燬令眾多名人藝人淚如雨下,那麼圓明園乃至頤和園的毀損是不是更應該促使他們去憑弔,進而傷心欲絕呢?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江淮聖手
這個問題難住我了,因為燒完了圓明園後三十多年,八國聯軍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