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中的西洋樓具體是什麼樣的風格?和歐美的西洋樓有什麼不同?

科學與智謀

圓明園中的西洋樓是仿照歐式建築風格而造,由海晏堂、黃花陣、諧奇趣等組成,多采用漢白玉石的建築材料,石面雕刻有精細的花紋,且以琉璃瓦覆頂,集結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

西洋樓景區以人工噴泉為主,諧奇趣、海晏堂、大水法3處噴泉群氣勢宏大,構思奇特,別具趣味,是中西文化的精髓, 其中尤以大水法最為壯觀。 從現有的記載中,可以看到,這一處形似門洞面朝南方的噴泉群,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構思精巧,噴水的場景更是氣勢非凡。威武的大銅獅頭頂噴水時,形成的一幕幕水簾晶瑩剔透, 美麗壯觀;下方橢園形菊花式噴水池中,10只銅狗立於池中心的梅花鹿兩旁,同時口吐水柱,射向梅花鹿時,濺起一層又一層 的浪花,如同群犬逐鹿,場面頗為壯觀。

在西洋樓中另一處頗為有趣的地方就是萬花陣,由陣牆、中式的涼亭後花園以及碧花樓組成,數道迷陣被4尺高的雕花傳牆分隔開,中心築有一座西式涼亭,四周遮植矮松。花園門採用西洋座鐘的形狀,以黃銅雕刻而成,花紋集復華雨。每逢中秋佳節,皇帝便坐在中間的涼亭中,觀看宮女手持由黃色彩綢製成的蓮花燈在迷宮中穿梭,一盞盞繽紛的彩燈在夜幕下如流水般流 淌,別有一番樂趣。若是誰有幸第一個到達,皇帝就會下令獎賞, 所以此陣又名“黃花陣”。黃花陣把歐洲園林的建築風格與江南園林的婉約多姿、皇家園林的富麗堂皇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給人一種和諧之美。


天馬行文

位於圓明三園之一的長春園北部西洋樓始建於乾隆十年(1745年),“西洋樓”建造之前並沒有施工圖紙, 只是由耶穌會教士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繪製圖樣,並有圓明園如意館的中國畫師沈源、孫枯等人參與。

“西洋樓” 總平面有如一把丁字尺。尺子頭在西邊, 南北長約350米. 東西寬約90米, 自南往北主要建築物有:線法橋、諧奇趣、蓄水樓、花園門、萬花陣。尺子身在東邊, 東西長約750米, 南北寬約70米, 自西往東主要建築物有: 養雀籠、方外觀、竹亭、海晏堂、大水法、觀水法、遠浪觀、線法山西門、線法山、線法山東門、方河、線法畫。

所有建築物均為牆體承重, 大多采用漢白玉石柱, 牆身或嵌五色琉璃花磚、或抹粉紅色石灰。屋頂為中國宮殿式琉璃瓦屋頂, 但不起翹。平面佈置、立面柱式、門窗及欄杆扶手等都是西式做法。細部裝飾為西洋雕刻中夾雜著中國民族花飾。

西洋樓的建造時期正好是歐洲宮廷大勢建造園林的時代,從藝術風格來說是巴洛克盛期轉向洛可可風格時期。主體建築風格是晚期意大利巴洛克風格,受嚴肅的古典主義風格影響較少。西洋樓的營造既有西洋風格的明暗變化又有東方建築的炫麗色彩。


魚兒讀書會擺尾



圓明園中的西洋樓是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

就是幾年前,下面是現代化的高樓,頭頂蓋屋簷瓦,門前石頭大獅子,一樣的風格,中西合璧的風格。

當然,圓明園中的西洋樓是出自名家之手,由意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等外國專家設計,同時還有大量的中國建築師和工匠參與其中。

所以一點都不難看,反而美輪美奐,成為經典之作。



西洋樓本身並不是地道的西方建築,而是傳教士為迎合中國皇帝的好奇心而產生的作品。

用料大量是精雕細刻的石材,主要景區裝置了多種形式的水池和機關噴泉。園路鋪飾、綠籬修剪,以及圍牆、石雕、銅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樓頂卻蓋上了中國特有的琉璃瓦,牆壁上鑲嵌著琉璃磚,同時採用了中國傳統的迭石技術和磚雕工藝。

這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兼有東西方風格的園林建築群,因而被西方譽為“萬園之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