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滬指能重返3000點麼?

為什麼漲


中信和中信建投是否合併,和滬指能夠重返3000點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無論是否合併,未必對重上3000有正面影響。

市場之所以會認為“中信和建投假如合併”滬指有望重返3000,大體的邏輯和歷史上的“南北別合併帶來14-15年牛市”的聯想有一定的關係。而事實未必如此。

南北車的合併,其意義和當初的政策導向不同,當初是為了減少南北車業務重複和在行業內競爭性競價,以及業務過度重複帶來一些重複投資有關。而南北車合併之所以真正成為一個“牛市引擎”是“國企改革”的一面大旗。當然,事後五年了,回頭來看當初國內的預期以及對南北車合併後的預期,尤其是南北別合併後的股價表現來看,當初為此“興奮不已”的人基本上都成為“炮灰”了。

而從中信和建投的合併傳聞來看,已經闢謠了。但是,中信和建投的合併,是否會帶來積極的作用?以至於帶動滬指重返3000點?我個人是持有非常不認可的立場:

首先,假設合併,能否帶來中信和建投的價值提升?答案是未必。國內券商的核心問題,並不是“體量不夠大”,而更多的是“定價能力嚴重不足”和“監管機制對券商的約束”,當然,更多的還是券商的“同質化競爭”。這些很難因為所謂的“合併”而改變。

第二,合併,是否能帶動其他券商集體上漲?從邏輯上來說,假設合併真的成行,反而是對其他券商不利而非有利。再則,中信和建投合並,未必對其他券商有“示範作用”。也就是說即使中信和建投合並,其他券商並沒有“可複製性”。

第三,滬指是否重返3000點,更多的取決於國內外的疫情以及新疫情的影響在什麼時間結束和在多大程度上結束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當然,這點是核心,而更為核心的因素是國內股市缺乏信心。而缺乏信心的核心因素則是管理層對股市的定位和投資者希望的定位不符——比如管理層認為本週五家新股發行是“保持定力”而投資者上週末預感到新股發行加速而恐慌出逃,製造了本輪股市暴跌反彈以來最大的個股跌幅。

總結起來,中信和建投是否合併,是一個謠言和已經被闢謠,而滬指始終無法站穩3000點——甚至十年都無法有效站穩3000點,背後的因素複雜,大家心照不宣。 並非是單個原因和僅僅依靠一個所謂的“合併謠言”就能改變的——否則,也不至於十年都無法突破站穩3000點,還是在外圍十年牛市的基礎之上!


屠龍刀fei0598


如果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真的合併,股市將重返3000點上方

一個市值5500億的大券商橫空出世,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1、金融行業兼併重組可能拉開帷幕,有股權關係的券商,合併預期可能變強

2、證券行業的合併預期擴散到大金融領域,保險、銀行和類金融企業都可能受到這種預期刺激,金融板塊有可能大幅反彈

3、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後,全國兩會也會提上日程,而金融領域兼併重組,做大做強有可能成為關注的議題

4、上述預期如果成真,可能意味著權重股的春天來到,市場將迎來大幅反彈,滬指將重回3000點上方。


為什麼漲


5000億券業大事件!中信將與中信建投合並?

4月14日下午,券商板塊突現異動。市場傳言稱,“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以及兩家公司主要股東中信集團和中央匯金等,正就兩家證券公司合併的可能性進行研究”。

但是謠言不攻自破,公司發佈聲明,暫時沒有受到這樣的消息!

不過,如果真的像你所說的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那麼重返3000點其實是一個輕而易舉的事。

甚至,即便這樣的合併不存在,市場在券商上升趨勢的帶動下,進入3000點上方也是指日可待的。

畢竟目前的位置就已經在2800多點,上漲到3000點也僅僅不過不到10%的空間,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但是,上漲到3000點又如何呢?3000點到底是不是一個風水嶺呢?

其實,不同時期的3000點,往往代表著不同的效果!

就好比1991年的3000點對應的是一個天價的估值,根本無法觸及;

而2001年的3000點則對應的是一個很高的估值,需要產生一波大級別的牛市才能夠觸及;

而到了2011年的3000點,其實就是一個所謂的中位數,合理的估值就可以達到;

如今又10年過去了,到了2020年的3000點其實已經達到了一個低估的區域;

因此,如今的2440~3000點,更像是當初的998~1400,也像是當初的1849~2200點。

是風險,還是機會,完全看你的格局決定!!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點贊支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