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圖片上這位老人叫徐光統,今年74歲,家住浙江金華市金東區塘雅鎮下金山農村,見到他時他正拿著剛出窯的“泥茶壺”說:天氣持續炎熱,這專盛涼白開的泥茶壺賣的也火了,做的趕不上賣,今年要燒製第十窯了,破了歷史記錄。【拍攝於2018年7月】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徐大爺說的“泥茶壺”,是選用優質粘土做的胎坯燒製而成,不上瓷釉,胎質自然,燒成後茶壺通體黝黑,顯得十分古樸莊重,由於壺體圓滑,像個西瓜,農村人平時喜歡叫它“西瓜壺”。

他說:“西瓜壺”之所以受老百姓喜愛,它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存放的涼白開水喝起來明顯感覺涼爽,再一個是存放涼白開水時間長,大熱天放個六七天都沒啥問題。

這是啥原因?大爺解釋道:“西瓜壺”因為不上瓷釉,渾身遍佈無數肉眼看不到的細微毛孔,與外界相通,茶水通過這些細孔不斷向外蒸發,蒸發的過程帶走熱量,因而降低了壺內水溫。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大爺說自己祖上就是“玩泥巴”起家的,自己12歲那年開始跟父親學,現在已經60餘年了,剛開始學時就是從這揉泥開始的,別看這揉泥粗糙,其實這是關鍵基礎,把泥揉不好,對拉坯很有影響,多年來在這點上不敢含糊,從採集粘土到處理乾淨,層層把關,環環相扣。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老伴是他製作“西瓜壺”的忠實搭檔,他說一個壺製作下來從黏土採集、處理純淨、練土、拉胚成型、裝飾、安裝部件(手柄、壺嘴等)、晾乾、入窯燒製等多道複雜工序,很費人工。

他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實用的泥茶壺、藥罐子等陶製品曾是眾多家庭的必備品,那時作為手藝人還很吃香,老伴就是奔著我是個手藝人才嫁過來的,沒想到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給我這個“玩泥巴”的,就“吃”了一輩子土。

這十多年來,由於這手藝活幹起來累人,不乾淨,還收益低,年輕人都不願幹,不少制壺的同行放棄了,還是老伴忠實,堅定不移地支持我幹下去。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堅持下來就是勝利。現在同行乾的人少了,競爭也少了,收益也相對好了一點,大爺的老伴就動員兒子、孫子一起幹,兩個孫子聽爺爺說這是“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項目”,便對“泥茶壺製作技藝”產生了濃厚興趣。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兒子和孫子的加入和幫襯,使泥茶壺製作在質量和數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徐大爺說:兒子把繪畫一些元素加入到茶壺的製作中,不起眼的泥茶壺配上精美的花紋後,有了時尚的味道,生產規模由此擴大了很多,銷量也一下子躍上了一個新臺階。現在,每窯可燒製300只茶壺,正品率達到95%以上;一年燒製8到10窯,按每隻平均售價30元,一年下來的收入還比較滿意。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放暑假時,兩個孫子也主動跟爺爺學陶藝,這讓徐大爺心裡滿是歡喜,感覺後繼有人了,老手藝在他這一代能夠傳承下去了,幹起來更有勁頭了。


7旬老人“玩泥巴”60年,做的“西瓜壺”成搶手貨,啥情況

聽了大爺的介紹,看了他“玩泥巴”的過程,感覺這“西瓜壺”它承載著民間一種文化,反映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一種智慧,作為一種生活器具,更是一種質樸生活的記憶。

假如你遇到這種“西瓜壺”,你會用它來盛涼白開水嗎?【看百姓故事,關注黃泥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