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xiè)在尧舜时期,跟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


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关于契的出生,传说中带有很神秘的色彩。《诗经·玄鸟》篇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意思是:上天命神燕,下凡生商王,殷商土地多宽广。关于契的出生还有另一种说法:有娀(sōng)氏的两个女儿,大女儿简狄,小女儿建疵(cī),两人都长得非常美丽动人。她们住在九重高的瑶台上,每到进餐时,就有人在旁边敲鼓作乐。有一天,帝喾打发一只燕子去看简狄她们,燕子飞到她们的面前,不停回旋,嗌嗌地鸣叫着,惹得她们十分欢喜,都争着去捕捉这只飞鸣的燕子,最终被她们用玉筐盖住。隔了一会儿二女打开玉筐一看,燕子便从玉筐里飞逃出来,向北飞离,不再回头,而筐里却遗留下了两颗鸟蛋。简狄和建疵失望的歌唱着说:“燕燕于飞!燕燕于飞!”据说这就是北方最初的乐歌。至于燕子遗留的那两颗鸟蛋,据说被简狄吃掉,不久便怀孕生下了契。


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王夏桀(音jié)在位。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隶主贵族残酷压迫人民,对奴隶镇压更重。夏桀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他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那儿的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汤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嬴姓,是皋陶之子伯益的后代。


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大约在公元前1700多年以前,曾有一个独霸一方的“葛国”,即葛伯国。自伯益的大儿子大廉为第一任葛伯开始,封爵40位,共立国1800年左右。虞舜时期,大禹为司空,受命治水,让颛顼的后裔伯益当他的助手辅佐治水,负责技术工作,相当于水利部部长。伯益跟随大禹治水13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著有《山海经》18篇。因治水有功,禹晚年把就伯益定为自己的接班人,欲效尧舜禅让之例让位给他。禹去世后,伯益却谦让不就,避于箕山。于是大禹的儿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奴隶制政权夏朝。夏朝建立后,启也不亏待元老伯益,特封他的大儿子大廉为葛伯,此为葛被封国之始。


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又不祭祀。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呢?”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老弱的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愤。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了。接着,又连续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


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商汤的势力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名时伊尹(音yǐn)。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陪嫁奴隶来找汤的。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伊尹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páo)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在中国烹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


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清代顾绣《伊尹出山图》细节

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伊尹说:“现在夏桀还有力量,我们先不去朝贡,试探一下,看他怎么样。”商汤按照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桀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发兵攻打商汤。伊尹一看夷族还服从夏桀的指挥,赶快向夏桀请罪,恢复了进贡。过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压榨勒索,逐渐叛离夏朝,汤和伊尹才决定大举进攻。夏、商两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打了一仗,夏桀的军队被打败了。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汤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


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汤建国后,鉴于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又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jí)汝”。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商汤”是商代的开国帝王,儒家、道家、墨家经典中皆提及的华夏圣人之一。后世一般都称其为“商汤”,其中的“商”字,指朝代名,“汤”才是其名。作为华夏道统的继承人,中国历代皇帝尊奉称其为“王师商汤王”,视为国家领导人的典范,并在文华殿供奉祭祀。为纪念他革命讨伐夏桀的伟大功德而制作的雅乐《濩》(hù已失传),据说是华夏历史上最动听的乐章之一。


历史故事——商汤代夏


夏朝末年的一天,商汤遇到了一位捕鸟人,只见他在地上张开四面大网,口中念念有词说“不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都快到我的网里来吧”。商汤走了过去,对捕鸟人说:“你这么做可不行啊,四面张网,岂不是要把鸟儿捕杀绝尽了吗?”不鸟人说“你是头人,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办吧”,商汤说:“把网撤去一面,留下三面就行了,并且,口中要这么说,能飞就飞上天吧,能在地上跑就跑吧,既不能飞也不能跑就到网里来吧。”这件事传开后,人们知道商汤是一个心地慈善的人,都衷心地拥护他,后来帮助他推翻夏王朝,建立起上朝政权。“网开三面 ”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把它改为“ 网开一面”,可能是不期望能有“三面”都敞开的好事,只要放开“一面”就已经是极大的宽容了,所以去掉了“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