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四瘀:痰、血、濁、溼

有的人覺得,瘀是體內的垃圾,人人都會有,時刻會產生,就算這次把瘀祛除了,沒多久身體還是會自己產生瘀,沒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再小的瘀堵,如果不引起注意,也會釀成大的悲劇。


而瘀最大的危害是什麼?引發癌症!在這個談癌色變的年代,所有的人都對癌戰戰兢兢,因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逝去和一個個觸目驚心的調查數據不得不讓我們對癌症心存恐懼。


人體就像一個城市,經絡就是這個城市四通八達的道路,氣就是運行在各條道路上的汽車等交通工具。如果道路出現擁堵甚至車禍,那麼汽車就不能正常運行,不加治理,這條路就會成為一條“死路”。


如果多個地方出現這種情況,那麼整個城市的交通就可能陷入癱瘓的狀態。這種情況若是發生在人體中,人體的某個部位就會出現腫塊,嚴重者,可能成為腫瘤。說到底,那麼導致癌症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呢?沒錯,就是“瘀”!


前人云:“癌瘤者,非陰陽正氣所結,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體內存在著氣滯、血瘀、痰凝、溼聚等一系列瘀堵,使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濁邪積聚,進而所變生的一種強烈致病物質,漸漸積累就會變成癌。


而癌症產生後,反過來又會危害臟腑功能,影響氣血運行,水津佈散,使脈絡進一步瘀阻,水溼凝聚,從而產生新的瘀滯痰溼,這樣癌毒和瘀滯痰溼等病因互為孳生,形成癌腫特有的複雜性和危害性,癌症嚴重到了晚期的人,就再也無力迴天了。


1、氣血第一種“淤”——黏滯重濁的痰溼


人體有四瘀:痰、血、濁、溼

一說到痰,人們可能立刻會想到咳嗽堵嗓子眼裡的那種黏黏的物質,或者是我們平時吐出的口水。而中醫上把痰分為兩種——“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主要存在於肺部,即肺部和支氣管分泌出來的黏液,也就是我們平常咳嗽吐出的痰涎,也稱為“外痰”。


我們這裡說的痰溼,實際上指的是“無形之痰”。它在人體各個組織、臟器、血液之內,是我們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痰溼是由於身體裡的水液停滯不化了而導致痰和溼凝聚在一起,它有黏滯、重濁等特點。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調,就容易形成痰溼。


痰溼的產生與肺、脾、腎三髒功能有密切的關係。中醫認為“氣鬱生痰”、“脾虛生痰”,若肺失宣降,津失輸布,就會液聚生痰;若脾不健運,溼聚成痰;若腎虛不能制水,水泛為痰。


這三髒中,又以脾的功能最重要。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我們吃的飲食物必須經過脾的運化,營養物質才能被運送至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如果脾運健旺,則臟腑氣血充和;若脾運失健,營養物質不能運送到周身,代謝產物排不出去,就會形成痰溼。


體內痰溼過盛,就容易患冠心病、中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痰溼會造成瘀血,那麼痰溼和瘀血一結合,就會產生如腫塊、乳核、炎性包塊等,讓人苦不堪言,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演變成腫瘤,危害我們的生命安全。


2、氣血第二種“淤”——凝黑失氧的瘀血


人體有四瘀:痰、血、濁、溼

在《說文》中對“瘀”字的解釋是“積血也”。《急就篇》中為“瘀,積血之病也”。中醫認為“瘀”就是瘀血,我們在這裡把瘀的範圍擴大化了,只要瘀堵在體內的物質,我們都稱之為瘀。而所有無論是痰溼、溼熱,或者是濁氣,瘀堵的最後結果一定是產生瘀血。


《靈樞-脈度篇》說:“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榮其髒,陽脈榮其腑,如環之無端,莫如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灌臟腑,外濡腠理。”血液則起著滋濡臟腑組織的作用。血液循行在我們身體的脈絡之中,在氣的推動下,循環無端地滋潤著五臟六腑、皮肉筋骨,給我們的身體提供營養。


3、氣血第三種“淤”——濃濁厚重的濁氣


人體有四瘀:痰、血、濁、溼

濁氣,顧名思義,就是體內濃濁、厚重的廢氣。人以五穀雜糧為食,而肚子內濁氣是五穀生化所產生的,所以每個人體內都有濁氣。特別是現在物質生活改善了,人們的食物種類非常豐富,我們的腸胃無力運化掉這麼多的食物,多餘的營養被當作殘渣腐化酵解就會產生濁氣。


濁氣中飽含各種毒素,這種濁氣如果不能排出體外,就會溶入血液,進入肝、腎臟,產生疾病,或者是停留在身體各處,給氣血循環造成瘀堵。


除了食物中的濁氣,我們的不良情緒也會轉化為有形的濁氣,比如說恐懼、悲傷、憂愁、憤怒等等。濁氣從根源上來講是由情志誘發而起的,不良的情緒雖然看似無形,但最後都會變成有形的濁氣來傷害你。有的人喜歡生悶氣,我們知道怒傷肝,一生氣不發洩出來,那些氣只能停滯在臟腑之間,形成濁氣,而且濁氣不僅在肝裡存著,還會蔓延到腸胃中、血管裡,結果導致血液流動緩慢,瘀血就形成了。


濁氣在身體裡就像一個大坑,循經之穴循環到那裡,就停滯住了,結果成為了瘀血。有的人說通就是通瘀血,把瘀血祛除了就通了,實際上,瘀血祛除了,濁氣不除,等於那個大坑還在原處沒動,這批瘀血清除了,新的血液流過來,還會瘀積成新的瘀血。當氣滯血瘀越來越嚴重,在體內鬱結成塊,就變成了腫瘤。唯一的治療辦法,就是把體內的濁氣給排出來,沒有了瘀堵血液的東西,身體的血液循環自然也就順暢了。


4、氣血第四種“淤”——潮膩的溼熱


“溼”我們知道肯定是指水溼,溼分為內溼和外溼。外溼指空氣潮溼、環境潮溼,如淋雨、居處潮溼等,外在溼氣會侵犯人體而致病。內溼是指消化系統運作失宜,對水在體內的流動失控以致津液停聚而形成內溼。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喝的水,經過脾胃的運化,肺的肅降,上下循環,水的精華便滋潤了整個身體。


多餘的水分會下輸到膀胱,經過膀胱排洩出體外。如果水上下循環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人體內有多餘的水分排不出去,就會停留在身體的某處,產生溼。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熱是因為夏秋季節天熱溼重,溼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者是因為體內的溼無法祛除而化成熱,因此,溼與熱經常是相生相伴的。


溼熱是一個什麼現象呢?我們舉個通俗點的例子。農民們在收穫的季節會把收回來的稻穀曬乾,加工後就成為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


在曬稻穀的時候,最怕的就是突然降雨,來不及收回的稻穀先是被暴曬,再被雨一打溼,我們用手往谷堆裡一摸,稻穀又潮溼又熱,而這種溼熱的稻穀如果不能及時再晾乾,很快就會發黴,或者長芽,不能食用了。


我們體內的溼熱也是一個大的隱患,溼熱停留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會出現相應的麻煩。溼熱體質的人往往有患糖尿病、高血壓的危險,所以說,溼熱不除,身體就不會健康。


對於體內的溼熱,只要平時注意調理,其實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拔火罐是一個祛除溼熱的好方法,也是最安全、最簡便的一種方法。火罐的溫熱效應能使人體內的溼和熱很快地由皮膚透發出來。


在背上脊柱兩邊的穴位叫做背腧穴,它和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都是相對應的,在這些背腧穴拔罐可以把體內的溼熱給吸出來,達到祛風除溼,清熱瀉火,行氣通絡的功效。


還有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為日常調理來使用,那就是對手肘部的曲池穴每天做做按摩,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來按揉,每次1~3分鐘,每日按摩1~2次。

這樣做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清熱利溼的作用。平常飲食要注意少食油膩的食物或者甜食,控制胃納入過多不好消化的食物,減輕胃的負擔,幫助脾運化,這樣溼熱就可以祛除了。



來源:脈脈養生

編輯:珠海市場監管團隊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我們將24小時內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