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而生,包括财政赋税管理、漕运管理、人口田制管理、货币管理、市场管理、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而得,包括农副业、手工业、建筑工程、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学问。其基本思想要点包括:

(1) 顺“道”

顺“道”,即顺应客观规律。《管子》有言:“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即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老子《道德经》中也提及了“顺道”,主张管理必须顺从自然的客观规律,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这告诉我们,现代企业经营要顺应社会客观规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2) 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如,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必先得民心,民心所向,才能群策群力,故《管子》把从事变革事业,注重经济建设和为人民办实事视为聚拢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即“德以合人”,“人以德使”。

因此,现代企业要重视人才的作用。

(3) 求和

“求和”中的“和”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讲究团结,上下左右皆和。治国,和能兴邦,治生,和气生财。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管子》有言:“上下不和,虽安必危。”足见,“和”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故,现代企业经营应该注意培养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4) 守信

诚信是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保证。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治理国家,无信是大忌。

治生亦然。我国自古提倡“诚工”,“诚贾”,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必须严把诚信关。

因此,现代企业要诚信经营。

(5) 利器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吕氏春秋·任地》有言:“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用好的工具,才能事半功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证明了利器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了“利器说”在中国管理思想中的地位。

因此,现代企业经营要重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6) 求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和行为不可逾越的准则。儒家的“守正”原则就很好地体现了“求实”,讲究从实际出发,重视“度”,力避“不及”和“过”。

《管子》则提出了“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动必量力,举必量技。”用人也应注意因材施用,扬长避短。不可求全责备。

综上,现代企业要实事求是地经营。

(7) 对策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体现了在治国、治军、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统筹谋划的重要性。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即预测与运筹。因此,现代企业经营要注重战略,对经营活动要进行统筹谋划。

(8) 节俭

我国从古至今,在理财和治生方面,提倡开源节流,崇俭黜奢,勤俭持家。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主张“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荀子也说:“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

在治生方面,节俭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司马迁说:“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

故,现代企业经营要注重成本管理。

(9) 法治

法治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治、财税法治、军事法治、人才法治、行政管理法治、市场法治等。

故,现代企业经营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