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薏米,最佳祛溼搭檔,溼氣沒了,脾胃好了,大肚腩也消失

溼邪通常分為脾溼邪和胃溼邪,不同的溼邪表現形式不一樣。在脾的溼邪主要表現為舌淡苔白膩,頭懵如裹,大便溏洩等,在胃的溼邪主要表現為射洪苔黃膩,咽部不適,大便粘滯不爽等。

溼氣具體有哪些表現:

黃芪+薏米,最佳祛溼搭檔,溼氣沒了,脾胃好了,大肚腩也消失

1、溼困衛表

症狀:身熱不甚,遷延纏綿,微惡風寒,汗少而黏,頭痛如裹,肢體酸重疼痛,或兼見胸膈悶脹,脘痞泛惡,口中黏膩,大便稀溏,面色淡黃。舌苔白膩,脈浮濡。

病機:溼邪困表,衛氣被鬱。

2、溼滯經絡

症狀:關節痠痛重著,固定不移,或腿膝關節漫腫,轉側屈伸不利,或下肢腫脹。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

病機:溼邪襲絡,留著關節。

有了溼氣症狀,千萬要重視起來,一旦長期積累在體內,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到了那時候再後悔就已經太遲了。今天,就教你幾招來對付溼氣。

黃芪+薏米,最佳祛溼搭檔,溼氣沒了,脾胃好了,大肚腩也消失

如何祛溼邪?教你4個方法

1、黃芪+薏米

薏苡仁,通俗叫法是薏米。可用生薏米30克泡水或煮粥,早晚佐餐食用。

有的人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就不要用生薏米了,可以用炒薏米。生薏苡仁偏寒涼,利水滲溼最在行;炒薏苡仁藥性更為平和,擅長健脾止瀉。

另外,溼邪重的患者多伴有脾虛,可以加上健脾補氣的黃芪,有它的助益,可以推動溼邪更快地排出。

材料:黃芪10克,薏米30克。

做法:將黃芪、薏米洗淨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燒沸,再用小火燉煮40分鐘即成。

用法:每日1次,代茶飲。

黃芪+薏米,最佳祛溼搭檔,溼氣沒了,脾胃好了,大肚腩也消失

紅益+伏溼 飲

脾主溼,喜燥惡溼。如果脾臟功能出現了問題,溼邪就會在體內氾濫。溼氣的祛除,與脾胃的健康有很大關係。脾胃負責飲食的消化,對體內的水溼具有運化的作用,能促進水液的代謝。飲食的調養對脾胃的養護作用很好,所以體內溼氣重的人,要養好脾胃。

材料:芡實、茯苓、百合、藿香、淡竹葉、蒼朮,陳皮等二十餘種中藥材。

做法:①遵循古方11道工序熬製成膏。

②溫水沖服,一日兩次,從咽喉往下,順延至五臟六腑,溝通表裡,調和迎胃、昇陽、健脾益腎、調整陰陽平衡,對內改善脾胃,對外消除症狀,口臭、精神差,食慾差等等。

黃芪+薏米,最佳祛溼搭檔,溼氣沒了,脾胃好了,大肚腩也消失

3、醋泡生薑

吃點姜可以和胃、祛溼、化痰,每天吃點醋泡生薑,食慾旺盛,免疫力增強,感冒也少了。

材料:鮮姜、山西(鎮江)米醋、糖適量。

做法:鮮姜連皮切薄片後放入罈子或瓶子中,倒入米醋(米醋一定要蓋過薑片),放入糖,密封3天。

用法:每天早飯後吃1~2片。

適用:適合脾胃虛寒,吃完胃脹、打嗝,或有膽石症的人群。

注意,如果你胃酸過多,就不要用醋泡生薑了,可以把生薑切成細絲或薑末後再食用。早上吃薑最好,讓沉睡了一個晚上的陽氣重新開始活躍。心煩氣躁、身體消瘦、高血壓,或者經常口乾口苦、便秘如球的人應當少吃薑。

黃芪+薏米,最佳祛溼搭檔,溼氣沒了,脾胃好了,大肚腩也消失

4、艾葉煮水泡腳

每天晚上用艾葉煮水泡腳。因為艾葉有溫經散寒之功,泡腳後可以輔助去除體內寒溼,幫助恢復身體。泡腳以微微出汗為宜,不要大汗,因為大汗傷陽,得不償失。可以多按摩一下足底。

材料:艾葉50克。

做法:將艾葉放入沸水中煎煮約15分鐘,待水溫稍低後,就可以把腳放入藥液浸泡,每次浸泡15~20分鐘,水涼後可加入熱水。

黃芪+薏米,最佳祛溼搭檔,溼氣沒了,脾胃好了,大肚腩也消失

這些情況會導致溼氣加重,注意預防

1)久居潮溼環境或陰雨或梅雨季。

2)時常喝酒,過食肥甘厚味油膩之物(偏溼熱)。

3)常吃冰或過量食用生冷食物。

4)經前荷爾蒙改變,溼氣重體質的人容易經前下肢水腫。

5)缺少運動,久坐或久站。

6)重口味如過鹹或過辣(如辣椒、鹽巴、醬油、沙茶醬添加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